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921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果去杂;2)搓揉碾碎;3)籽壳分选;4)色选;5)烘干;6)去杂;7)剥壳;8)榨油;9)过滤,得到鲜果压榨油茶籽油;10)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将儿茶素添加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混合菌种进行液态发酵,得到发酵产物;11)乙醇提取及浓缩干燥:将发酵产物进行离心,取上层清液用乙醇溶液进行提取,过滤,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儿茶素发酵粉末;12)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向鲜果压榨油茶籽油中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成品油茶籽油。该方法的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生产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含油量在20%

35%之间,油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其主要成分是含量在90%以上且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芥酸、山嵛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组分,由于油茶籽油易于被人体吸收,对预防心脏病、血管硬化以及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0003]油茶籽油的传统制备方法为压榨法,且现有技术中已有许多采用压榨法制备油茶籽油的方法,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268985.6公开了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取新鲜、成熟且杂质含量小于0.5%的油茶籽;油茶籽投入旋转烤炉进行炒籽,炒籽温度140

150℃,炒籽时间30

40min;油茶籽趁热淋水,使其含水率升高至4

6%;油茶籽投入榨油机进行榨油,得到油茶籽压榨毛油;毛油进行过滤;油茶籽油直接投入冬化罐,在2

5℃温度下冬化24h;油茶籽油经抛光过滤,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该方法制备油茶籽油时,油茶籽在榨油之前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炒籽的工艺,由于茶籽仁内部的油分子中的有益成分(如角鲨烯、维生素E、甾醇、茶多酚等)在高温处理下易被破坏,大大降低了油茶籽油中的有益成分,也降低了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降低了茶籽油的品质。
[0004]为了进一步解决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以提高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问题,通常在油茶籽油制备过程中采用人工添加抗氧化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等)的方法,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658356.3公开了一种富含乌龙茶儿茶素降血脂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搅拌溶解后,再加入乌龙茶儿茶素,持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逐滴加入三聚磷酸钠溶液,搅拌溶解的同时缓慢升温,溶液呈现乳光后,将溶解后的复合物浓缩烘干即可得到壳聚糖

乌龙茶儿茶素纳米颗粒;将制备的壳聚糖

乌龙茶儿茶素纳米颗粒添加并分散于食用油茶籽油,即可制备得到含有富含乌龙茶儿茶素降血脂油茶籽油。与普通油茶籽油产品相比,该产品的稳定性更好,保质期延长,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脂功能。
[0005]上述富含乌龙茶儿茶素降血脂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中通过人为添加儿茶素可提高油的抗氧化活性,但其却忽略了儿茶素的添加会给油茶籽油带来苦味的问题,原因在于:儿茶素分为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在油脂中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和苦味,非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弱的苦味,但其抗氧化性弱低于酯型儿茶素,当将儿茶素直接添加到油茶籽油中,而不考虑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在油茶籽油中的搭配比例,极易造成
油茶籽油苦味物质的呈现,从而降低食用油的口感。
[0006]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在获得高抗氧化性能的油茶籽油的同时降低油茶籽油苦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及品质的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果去杂;2)搓揉碾碎;3)籽壳分选;4)色选;5)烘干;6)去杂;7)剥壳;8)榨油;9)过滤,得到鲜果压榨油茶籽油;10)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将儿茶素添加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混合菌种进行液态发酵,得到发酵产物;11)乙醇提取及浓缩干燥:将发酵产物进行离心,取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用乙醇溶液进行提取,过滤后进行蒸发浓缩,再将浓缩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儿茶素发酵粉末;12)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向鲜果压榨油茶籽油中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成品油茶籽油。
[0009]本专利技术的油茶籽油通过添加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含有儿茶素的发酵培养基制得的儿茶素发酵粉末,经过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发酵后的儿茶素不仅可提高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能,还可在发酵过程中将酯型儿茶素部分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大大减弱因儿茶素的添加带来的苦味,提高了油茶籽油的口感;此外,经发酵处理后儿茶素的添加还可大大提高儿茶素本身的耐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延长油茶籽油的储藏时间,还可有效抑制油茶籽油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变质,减缓油茶籽油在高温烹饪过程中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大的速率,有效提高油茶籽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品质。
[0010]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去杂后的油茶籽鲜果中水分含量为40%

60%,因刚采摘的青果含水量一般在40%

60%之间,且青果干燥耗时又耗能,在此条件下,脱壳率可在95%以上。
[0011]优选地,所述去杂后的油茶籽鲜果中水分含量为45%

55%。
[0012]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烘干的温度为100

120℃,烘干时间为20

40min,烘干后水分含量为3%

10%。
[0013]进一步,所述步骤8)中压榨时的温度为65

100℃,压榨后得到的油茶饼粕中残油率为4

8%。
[0014]进一步,所述步骤10)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0015]a)将儿茶素加入到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中,使儿茶素最终浓度为5

20g/L,得到儿茶素发酵培养基;
[0016]b)制备孢子浓度为8.0
×
107个/mL黑曲霉菌悬液以及8.0
×
107个/mL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
[0017]c)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和黑曲霉菌悬液以混合体积比为1:2

4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悬液;
[0018]d)将混合菌悬液以接种量为1

1.4%接种至儿茶素发酵培养基,然后置于温度为
28

32℃下液态发酵3

5d,得到发酵产物。
[0019]优选地,所述儿茶素最终浓度为10g/L,液态发酵时的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3.5d。
[0020]优选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和黑曲霉菌悬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3,所述混合菌悬液的接种量为儿茶素发酵培养基的1.2%。
[0021]进一步,所述步骤11)的具体步骤为:先将发酵产物在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果去杂;2)搓揉碾碎;3)籽壳分选;4)色选;5)烘干;6)去杂;7)剥壳;8)榨油;9)过滤,得到鲜果压榨油茶籽油;10)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将儿茶素添加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混合菌种进行液态发酵,得到发酵产物;11)乙醇提取及浓缩干燥:将发酵产物进行离心,取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用乙醇溶液进行提取,过滤后进行蒸发浓缩,再将浓缩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儿茶素发酵粉末;12)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向鲜果压榨油茶籽油中添加儿茶素发酵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成品油茶籽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去杂后的油茶籽鲜果中水分含量为40%

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烘干的温度为100

120℃,烘干时间为20

40min,烘干后水分含量为3%

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压榨时的温度为65

100℃,压榨后得到的油茶饼粕中残油率为4

8%。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青果鲜榨制备高抗氧化性油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的具体操作步骤为:a)将儿茶素加入到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中,使儿茶素最终浓度为5

20g/L,得到儿茶素发酵培养基;b)制备孢子浓度为8.0
×
107个/mL黑曲霉菌悬液以及8.0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唐艳萍李艳蒋依霖刘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