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455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壳粉碎、过筛;2)油茶籽壳粉末烘干;3)湿热改性:将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后进行干燥;4)冷冻改性:先将湿热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预冷,再将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进行冷冻改性,然后将冷冻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进行干燥;5)将冷冻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加入到油茶籽毛油中进行脱酸处理,过滤,得到脱酸油。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无试剂残留,采用湿热改性和冷冻改性共同处理的油茶籽壳粉末对油茶籽毛油进行脱酸处理,不仅提高了脱酸效果;还能够有效抑制油酸和亚油酸在脱酸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脱酸油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籽油的精炼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


技术介绍

1、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成熟种子提取的植物油,其精炼工艺包括毛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步骤。毛油中通常含有较高含量的游离脂肪酸,导致其酸价过高,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时,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还会降低油脂的烟点和表面张力,会有不良的风味影响。因此,在精炼工艺中采用脱酸的工序以有效去除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提高油的品质,使得脱酸通常被认为是植物油工业生产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精炼过程。

2、目前常见的脱酸方法主要有碱炼脱酸、有机溶剂萃取、物理脱酸、酶解脱酸和吸附脱酸。吸附脱酸是指利用对游离脂肪酸具有化学或物理作用的固体材料,来吸附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成本低、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油的精炼工艺中,如:

3、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180971.4公开了一种水酶法提取红花山茶油的精炼方法,所述方法为:山茶油毛油与磁性纤维素吸附剂混合均匀,依次脱酸、脱胶、脱色后,磁分离,回收磁性纤维素吸附剂再利用,获得所述红花山茶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磁性纤维素吸附剂精炼高山红花山茶油,是一种油脂精炼的物理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化学物质的添加和高温处理,更好地保持了营养物质。山茶油的酸价低于0.38mgkoh/g,磷脂含量低于0.23mg/g,色泽透彻。

4、专利申请号cn201410048786.4公开了一种制取植物油的方法,包括对油籽清理除杂、压榨得到毛油,对毛油依次进行超临界脱胶、吸附脱酸、吸附脱水,最后过滤得到成品植物油;所述吸附脱酸过程采用填充了微晶纤维素衍生物的固定床吸附游离脂肪酸;所述吸附脱水过程采用填充了无水微晶纤维素的固定床吸附水分;微晶纤维素衍生物选取食品级无水微晶纤维素,添加食品级碱类,添加量占所得混合物的10~35wt%,经过研磨分散、微波处理、真空冷却,粉碎到粒度为100目-200目备用。

5、上述方法虽然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山茶油的酸价,但在脱酸过程中仍然需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试剂,如酸、碱、尿素、硫脲碱、正己烷等试剂,不仅容易造成脱酸油中的试剂残留,还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这些脱酸方法处理后会导致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下降,降低了油茶籽油的营养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无害的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壳粉碎、过筛,得到油茶籽壳粉末;2)油茶籽壳粉末烘干;3)湿热改性: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后进行干燥;4)冷冻改性:先将湿热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在2℃-8℃下预冷,再将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进行冷冻改性,然后将冷冻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进行干燥;5)将冷冻改性并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加入到油茶籽毛油中进行脱酸处理,过滤,得到脱酸油。

3、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油茶籽壳粉末的粒径为30目~50目。

4、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油茶籽壳粉末的粒径为40目。

5、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烘干的温度为40℃-60℃,且烘干后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8%-13%。

6、优选地,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且烘干后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10%。

7、进一步,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温度为70℃-90℃的烘箱中进行加热干燥2h。

8、优选地,所述烘箱中的温度为80℃。

9、进一步,所述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在进行加热干燥之前还包括水分调节的步骤。

10、进一步,所述水分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向烘干的油茶籽壳粉末中加入蒸馏水,使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10%-25%,密封后平衡水分24h。

11、优选地,所述水分含量为20%。

12、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预冷的时间为12h,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的处理时间为12h,干燥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1h。

13、优选地,所述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15℃下进行处理,干燥的温度为50℃。

14、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冷冻改性并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的添加量为油茶籽毛油重量的3%-5%。

15、优选地,所述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的添加量为油茶籽毛油重量的4%。

16、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脱酸时的温度为40℃-55℃,脱酸时间为1h。

17、优选地,所述脱酸时的温度为50℃。

18、本专利技术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的有益效果:

19、(1)本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体、成本低、来源丰富,在改性以及脱酸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试剂,不会有试剂残留,更好地利用了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油茶籽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20、(2)本专利技术采用湿热-冷冻协同改性处理油茶籽壳粉末,对油茶籽毛油进行脱酸处理,在油茶籽壳粉末进行改性的过程中,先采用湿热改性的方法,使油茶籽壳粉末的纤维结构内的一部分氢键在高温下被破坏,导致其部分结构受到破坏而变得松散,且高温环境也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有利于糖苷键的断裂,破坏了纤维的结构,使纤维表面产生了缝隙,孔径变大;且在湿热改性初期采用加入蒸馏水的方式进行水分调节,蒸馏水的添加可增加纤维的膨胀性,进一步使纤维的结构更蓬松,使经过湿热改性处理后的纤维具有高膨胀性和高蓬松性;湿热改性后的纤维再采用冷冻改性处理,可使其中存在的水分在冷冻条件下形成冰晶,冰晶可对纤维结构产生机械损伤,且湿热改性处理后的纤维高膨胀性和高蓬松性的特性,可增大冰晶对纤维结构产生机械损伤的程度,促使纤维结构产生更多的孔隙,大大增加了纤维吸附游离脂肪酸的比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脱酸效果;

21、(3)本专利技术在湿热和冷冻改性的协同作用下处理油茶籽壳粉末,不仅能够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还能够有效抑制油酸和亚油酸在脱酸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脱酸油的营养价值;

22、(4)本专利技术采用湿热和冷冻改性处理油茶籽壳粉末,并将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添加至油茶籽毛油中进行脱酸处理,该湿热和冷冻改性处理的方法对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去除更敏感,可大大降低脱酸油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有效减少油茶籽油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油茶籽油的营养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壳粉碎、过筛,得到油茶籽壳粉末;2)油茶籽壳粉末烘干;3)湿热改性: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后进行干燥;4)冷冻改性:先将湿热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在2℃-8℃下预冷,再将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进行冷冻改性,然后将冷冻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进行干燥;5)将冷冻改性并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加入到油茶籽毛油中进行脱酸处理,过滤,得到脱酸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油茶籽壳粉末的粒径为30目~50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烘干的温度为40℃-60℃,且烘干后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8%-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温度为70℃-90℃的烘箱中进行加热干燥2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在进行加热干燥之前还包括水分调节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向烘干的油茶籽壳粉末中加入蒸馏水,使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10%-25%,密封后平衡水分2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预冷的时间为12h,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的处理时间为12h,干燥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1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冷冻改性并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的添加量为油茶籽毛油重量的3%-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脱酸时的温度为40℃-55℃,脱酸时间为1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壳粉碎、过筛,得到油茶籽壳粉末;2)油茶籽壳粉末烘干;3)湿热改性: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后进行干燥;4)冷冻改性:先将湿热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在2℃-8℃下预冷,再将预冷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20℃~-10℃下进行冷冻改性,然后将冷冻改性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取出并放置至室温后进行干燥;5)将冷冻改性并干燥后的油茶籽壳粉末加入到油茶籽毛油中进行脱酸处理,过滤,得到脱酸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油茶籽壳粉末的粒径为30目~50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烘干的温度为40℃-60℃,且烘干后油茶籽壳粉末中的水分含量为8%-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茶籽油的脱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烘干处理后的油茶籽壳粉末置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李艳蒋依霖唐艳萍刘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