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91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的中部安装有灯体,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车灯外壳放置在限位凸块的外壁后,使得控制器可驱使第一气缸推动夹板一、第二气缸推动夹板二工作,夹板一工作后其两端侧的边侧夹板能够移动并夹持在车灯外壳体的边侧处,以此夹板一、夹板二和边侧夹板的配合能够对外壳体的边侧处进行夹持固定,减少抛光打磨时,车灯外壳出现移位的问题,保证抛光位置精准及抛光效果的均匀,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灯就是指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车灯一般分为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
[0003]目前一般汽车外壳灯罩都为高分子材料制备,为了达到良好的透光效果需要对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抛光打磨,而目前针对车灯外壳体抛光打磨时多为人工手持打磨纸进行打磨,其车灯固定时也为人工单手扶持,因此,人工单手扶持外壳容易在打磨时出现外壳移位,造成车灯外壳因移位导致抛光位置不够精准的问题,进而反复的移位打磨,易造成外壳体表面抛光不够均匀,影响抛光效果,且抛光不均匀还需人工对外壳罩体表面进行观察,使其抛光不均匀处进行再次抛光,较为费事,不利于车灯外壳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的中部安装有灯体,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一,所述夹板一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边侧固定组,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二,所述限位凸块的外侧设置有贯穿于凹槽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的一端连接有回液机构,所述回液机构设于工作台的底部,且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灯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0007]优选的,所述边侧固定组包括开设于夹板一一侧的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的内壁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边侧夹板。
[0008]优选的,所述回液机构包括吊架,所述吊架的内壁设置有回液箱,所述回液箱的顶部连通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回液口,且所述回液箱的一侧连通有阀门管。
[0009]优选的,所述边侧夹板远离夹板一的一端侧设为弧形,且所述夹板一、夹板二和边侧夹板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软性垫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技术中,通过车灯外壳放置在限位凸块的外壁,使得人工按动控制按钮控制器可驱使第一气缸推动夹板一、第二气缸推动夹板二工作,夹板一工作后其两端侧的边侧夹板能够借助弧形边以及拉力弹簧的设计,能够移动并夹持在车灯外壳体的边侧处,以此夹板一、夹板二和边侧夹板的配合能够对外壳体的边侧处进行夹持固定,减少抛光打磨时,车灯外壳出现移位的问题,保证抛光位置精准及抛光效果的均匀,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
[0012]本技术中,通过控制按钮的启动使得控制器的工作能够控制灯体亮起,且灯体亮起后其光线可照射在车灯外壳上,便于人工通过该光线观察外壳体表面抛光打磨纹路,有效区分打磨不均匀的面积,便于进一步的精细打磨,提高一定的生产质量及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边侧固定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工作台;2、凹槽;3、限位凸块;4、灯体;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夹板一;8、夹板二;9、回液口;10、控制器;11、阶梯槽;12、拉力弹簧;13、边侧夹板;14、吊架;15、回液箱;16、回液管;17、阀门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凹槽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块3,且限位凸块3的中部安装有灯体4,凹槽2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第一气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一7,夹板一7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边侧固定组,且第二气缸6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二8,限位凸块3的外侧设置有贯穿于凹槽2的回液口9,回液口9的一端连接有回液机构,回液机构设于工作台1的底部,且工作台1的底部安装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电性连接于灯体4、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
[0021]在本实施例中,边侧固定组包括开设于夹板一7一侧的阶梯槽11,阶梯槽11的内壁连接有拉力弹簧12,拉力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边侧夹板13,边侧夹板13远离夹板一7的一端侧设为弧形,且夹板一7、夹板二8和边侧夹板13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软性垫层。
[0022]具体的,边侧夹板13的一侧为弧形,其作用是边侧夹板13接触在车灯外壳体的边侧处时,随着夹板一7的持续推动,边侧夹板13能够因拉力弹簧12的作用力移动并夹持在车灯外壳体的边侧处,便于对外壳体夹持固定,减少壳体抛光打磨时出现移位,造成抛光不够均匀的问题,同时软性垫层可有效避免夹板一7、夹板二8和边侧夹板13对外壳体进行夹损的问题。
[0023]在本实施例中,回液机构包括吊架14,吊架14的内壁设置有回液箱15,回液箱15的顶部连通有回液管16,回液管16的另一端连通于回液口9,且回液箱15的一侧连通有阀门管17。
[0024]具体的,利用回液箱15和回液管16的设计,使得外壳体抛光时所需的抛光液能够
通过回液管16流入回液箱15内,便于人工对污浊后的抛光液进行集中处理。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人工将如图1中的车灯外壳放置在限位凸块3处,使得外壳体底部的连接边能够设置于限位凸块3的外壁,继而人工按动控制按钮,使得控制器10可驱使第一气缸5推动夹板一7、第二气缸6推动夹板二8工作,夹板一7工作后其两端侧的边侧夹板13能够借助弧形边以及拉力弹簧12的设计,能够移动并夹持在车灯外壳体的边侧处,以此夹板一7、夹板二8和边侧夹板13的配合能够对外壳体的边侧处进行夹持固定,减少抛光打磨时,车灯外壳出现移位的问题,保证抛光位置精准及抛光效果的均匀,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且夹持期间,其夹板一7和夹板二8的高度值不高于外壳体的边侧处,保证了车灯外壳表面的全面抛光,继而抛光结束后,通过控制按钮的启动使得控制器10的工作能够控制灯体4亮起,且灯体4亮起后其光线可照射在车灯外壳上,便于人工通过该光线观察外壳体表面抛光打磨纹路,有效区分打磨不均匀的面积,便于进一步的精细打磨,提高一定的生产质量及效率。
[0026]在本技术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外壳抛光辅助结构,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块(3),且所述限位凸块(3)的中部安装有灯体(4),所述凹槽(2)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所述第一气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一(7),所述夹板一(7)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边侧固定组,且所述第二气缸(6)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板二(8),所述限位凸块(3)的外侧设置有贯穿于凹槽(2)的回液口(9),所述回液口(9)的一端连接有回液机构,所述回液机构设于工作台(1)的底部,且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安装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电性连接于灯体(4)、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菲尔普精密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