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43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包括运载车车头和运载车车身,以及安装于运载车车头及运载车车身下方的承重轮胎;其还包括顶出机构、第一顶出元件和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倾斜设置并可拆卸安装运载车车身左侧侧壁或右侧侧壁上;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中部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顶出元件包括多个并对应设置于第一减重孔下方;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减重槽,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多个并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运载车卸料不便的问题,轻松完成卸料,其整体使用灵活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载车
,主要涉及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

技术介绍

[0002]运载车一种运来输送各种物料的运输设备,根据输送物料的形状、尺寸大小等可设有各种规格。一般来说,用来运输桥梁钢结构等大型工件的运载车的体型一般都较大,其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其卸料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运输的大型工件的体型及重量都较大,因此一般都需要叉车或起重机等设备将运载车的工件提升进行卸料,为保证大型工件提升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叉车或起重机等设备一般是插入或扣在工件底部进行提升的,但由于工件是直接放置在运载车车身上的,工件底部与运载车车身紧密贴合,因此提升工件操作十分不便。另外,对于运输板件或钢筋等其他可从运载车车身侧面直接卸料的工件,其卸料时也十分不便,其卸料过程一般是通过运载车车身一侧抬升至一定高度,使得工件从另一侧直接掉下,这样不仅会扬起大量灰尘,在工件掉下时容易蹦出石子,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还容易使得一些工件本身在砸下时产生微小形变,影响其使用,同时由于运载车维护较为不便,其运载车车身频繁抬升也对其自身造成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运载车卸料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包括运载车车头和运载车车身,以及安装于运载车车头及运载车车身下方的承重轮胎;其还包括顶出机构、第一顶出元件和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倾斜设置并可拆卸安装运载车车身左侧侧壁或右侧侧壁上;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中部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顶出元件包括多个并对应设置于第一减重孔下方;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减重槽,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多个并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内。
[0005]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出元件,所述第二顶出元件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槽底,所述第二顶出元件的顶部对应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橡胶滚轮。
[0006]优选的,所述运载车车身的两侧侧壁上对应设有滑轨,所述过渡板的一侧对应设有卡条,卡条上对应设有滑槽,所述过渡板通过滑槽滑动卡接在运载车车身一侧的滑轨上。
[0007]优选的,所述过渡板底部向靠近运载车车身的方向延伸设有支撑条板,该过渡板倾斜设置,其底部的支撑条板与地面接触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重孔底端四周向内延伸形成有凸边,所述凸边顶部可对应搭设有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元件对应位于顶出板的下方中部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前后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以便放置
第一顶出元件。
[0010]优选的,所述承重轮胎采用压配胎,所述第一顶出元件可采用千斤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运载车车身上对应上设置多个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第一减重槽及第二减重槽,对于运输桥梁钢结构等需要提升卸料的大型工件而言,根据工件的长度尺寸,可在对应的第一减重孔底部设置第一顶出元件,通过第一顶出元件将大型工件顶起,使得工件底部脱离运载车车身顶面,以便叉车或起重机等设备插入或扣在工件底部进行提升,保证其提升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其整体使用十分灵活,第一顶出元件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可随工件实际情况作出改变,且第一顶出元件还可对应放在第一减重槽内随车移动,其操作较为方便。且所述第一减重孔底端凸边上还可搭设有顶出板,利用第一顶出元件顶起顶出板,通过顶出板顶起工件,从而避免直接使用第一顶出元件顶起工件时使得其顶出点受力过大对工件造成损害。
[0012]所述运载车车身的顶面左右两侧还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对于运输板件或钢筋等其他可从运载车车身侧面直接卸料的工件而言,可根据工件的长度尺寸,在对应的第二减重槽内设置顶出机构,通过对顶出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第二顶出元件将安装板从第二减重槽内顶出,控制运载车车身左右两侧顶出的安装板形成高度差,利用安装板顶部的橡胶滚轮使得工件往运载车车身一侧滑动,并通过运载车车身一侧的过渡板使得工件滑行至地面,完成自动卸料,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工件掉下时蹦出石子,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扬尘,还能避免工件在砸下时产生微小形变,同时其卸料过程也不用运载车车身进行抬升,减少了其后续维护的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且过渡板可根据实际卸料情况安装于运载车车身的左侧或右侧,其安装较为方便,两侧卸料方向不限,其使用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车车身上安装有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渡板安装于运载车车身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运载车车头;2、运载车车身;201、第一减重孔;2011、凸边;202、第二减重孔;203、第一减重槽;204、第二减重槽;205、滑轨;206、挡块;3、承重轮胎;4、顶出板;5、顶出机构;501、第二顶出元件;502、安装板;503、橡胶滚轮;6、第一顶出元件;7、过渡板;701、卡条;7011、滑槽;702、支撑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1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包括运载车车头1和运载车车身2,以及安装于运载车车头1及运载车车身2下方的承重轮胎3。所述运载车还包括顶出机构5、第一顶出元件6和过渡板7,所述过渡板7倾斜设置并可拆卸安装运载车车身2左侧侧壁或右侧侧壁上。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中部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减重孔201和第二减重孔202,所述第一顶出元件6包括多个并对应设置于第一减重孔201下方;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减重槽204,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多个并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204内。
[0017]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前后两侧还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203,以便放置第一顶出元件6。具体的,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减重槽204,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中部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减重孔201,所述运载车车身2顶面靠近运载车车头1的一侧对应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202,所述运载车车身2顶面靠近运载车车头1一侧的两个第一减重孔201之间对应设有两个第一减重槽203;所述运载车车身2顶面远离运载车车头1的一侧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包括运载车车头(1)和运载车车身(2),以及安装于运载车车头(1)及运载车车身(2)下方的承重轮胎(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机构(5)、第一顶出元件(6)和过渡板(7),所述过渡板(7)倾斜设置并可拆卸安装运载车车身(2)左侧侧壁或右侧侧壁上;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中部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减重孔(201)和第二减重孔(202),所述第一顶出元件(6)包括多个并对应设置于第一减重孔(201)下方;所述运载车车身(2)的顶面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减重槽(204),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多个并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20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第二顶出元件(501),所述第二顶出元件(501)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减重槽(204)槽底,所述第二顶出元件(501)的顶部对应安装有安装板(502),所述安装板(502)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橡胶滚轮(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料的运载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桂森周贤军钱良东周子承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达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