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046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走行轮总成、设置在支撑架的侧壁上的料壳装配、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与料壳装配配合使用的减磨棒止进机构;料壳装配包括通过棒料外壳固定座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棒料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棒料外壳内的进给压力调整螺丝、进给弹簧、减磨棒。本申请中在利用涂覆装置进行工作时,减磨棒始终在进给弹簧、整机重量和操作者的作用下,与钢轨进行密贴。利用减磨棒的硬度小和其粘附力,减磨材料就涂覆在钢轨的相应部位,从而达到无油润滑减磨的作用;并且利用减磨棒止进机构在整机离开钢轨的轨面不进行涂覆时,减磨棒不能在进给弹簧的作用下随意弹出。随意弹出。随意弹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轨道
,尤其涉及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轨道线路铺设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和运输的需要,轨道不可避免设置曲线和道岔。因此,形成了区间地段的普通曲线、道岔部位的导曲线和附带曲线。众所周知,列车走形部分是一个框架结构,当列车通过这些曲线时,外侧车轮的轮缘紧靠外股钢轨内侧,必然对曲线上股产生一个摩擦冲击。钢轨在疲劳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接触性疲劳伤损,在外股钢轨轨头内侧轨距角处出现细微裂纹,随着裂纹扩展形成鱼鳞伤,严重时产生剥离掉块,由此干扰列车正常运营。并且鱼鳞伤可能发展成核伤,最终导致钢轨断裂,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0003]作为工务段防范鱼鳞纹的措施,除了日常维护加强稳定轨道结构外,只能采用利用小型打磨机进行钢轨的修磨。因此,研究在不改变轮轨关系的情况下,在轨距角部位采用无油润滑剂(不形成油楔)进行定期涂覆,减少这部分轮轨的摩擦系数,从而达到防范鱼鳞纹是目前工务部门急需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解决铁路轨道上容易出现鱼鳞纹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走行轮总成、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的料壳装配、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料壳装配配合使用的减磨棒止进机构;
[0007]其中在所述料壳装配上的设置有操作手柄;
[0008]所述料壳装配包括通过棒料外壳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棒料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棒料外壳内的进给压力调整螺丝、进给弹簧、减磨棒;
[0009]其中所述进给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下端侧壁设置有止进销外壳。
[0010]进一步地优化,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进给压力调整螺丝螺纹连接的棒料外壳上盖。
[0011]再进一步地优化,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手柄角度调节块。
[0012]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减磨棒止进机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架下方的止进销和斜销;其中所述止进销可插入所述止进销外壳内,并对所述减磨棒进行限位。
[0013]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支撑板连接架为倒置U形架,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架内倾斜设置有所述进销,同时竖直设置有所述斜销;其中在所述止进销内开设有便于所述斜销贯通
的梯形槽。
[0014]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斜销的截面为与所述所述斜销的梯形槽适配的梯形结构,便于利用楔钎原理调节所述止进销的位置。
[0015]再进一步地优化,其中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架一内角位置设置有止进销弹簧座,所述止进销的上端端通过止进销弹簧倾斜连接所述止进销弹簧座。
[0016]再进一步地优化,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架的顶面设置有上止掉弹簧座,在所述斜销的顶部设置有下止掉弹簧座,所述上止掉弹簧座与下止掉弹簧座之间设置有止掉弹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在利用涂覆装置进行工作时,减磨棒始终在进给弹簧、整机重量和操作者的作用下,与钢轨进行密贴。由于减磨棒的硬度小,而且具有一定的粘附力。从而在减磨棒通过时,减磨材料就涂覆在钢轨的相应部位,从而达到无油润滑减磨的作用;并且利用减磨棒止进机构在整机离开钢轨的轨面不进行涂覆时,减磨棒不能在进给弹簧的作用下随意弹出。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鱼鳞纹防范装置的主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鱼鳞纹防范装置上料壳装配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鱼鳞纹防范装置上减磨棒止进机构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走行轮支撑板1、走行轮支撑板5、料壳装配2、操作手柄3、减磨棒止进机构4、走行轮总成6、减磨棒7、止进销外壳8、棒料外壳固定座9、手柄角度调节块10、棒料外壳上盖11、进给压力调整螺丝12、弹簧座13、进给弹簧14、棒料外壳15、铁轨16、支撑板连接架17、上止掉弹簧座固定螺母18、上止掉弹簧座19、止掉弹簧20、下止掉弹簧座21、止进销22、斜销23、止进销弹簧24、止进销弹簧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其总成包括:走行轮支撑板1、走行轮支撑板5、料壳装配2、操作手柄3、减磨棒止进机构4、走行轮总成6所组成。两个走行轮总成6和两个支撑板1、5,连接后成为一个整体,为减磨棒的进给和退出提供平台。料壳装配2通过螺钉固定在总行论支撑板1上;操作手柄3,经过调整到操作者舒适角度后,通过螺栓或销轴与料壳装配2进行固定连接;减磨棒止进机构4分别与走行轮支撑板1、走行轮支撑板5,通过螺钉对应固定连接;
[0024]料壳装配2由减磨棒7、止进销外壳8、棒料外壳固定座9、手柄角度调节块10、棒料外壳上盖11、进给压力调整螺丝12、弹簧座13、进给弹簧14、棒料外壳15组成。止进销外壳8、棒料外壳固定座9、手柄角度调节块10、棒料外壳上盖11在组装调试后,与棒料外壳15焊接成一体;
[0025]其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减磨棒7与棒料外壳15是一个间隙配合,达到自由活动,当减磨棒7与钢轨16接触后,在自重的作用下,减磨棒7压缩进给弹簧14,对减磨棒7产生一个压力,其大小由进给压力调整螺丝12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减磨棒7对钢轨16的涂覆作用。
[0026]减磨棒止进机构4包括支撑板连接架17、上止掉弹簧座固定螺母18、上止掉弹簧座
19、止掉弹簧20、下止掉弹簧座21、止进销22、斜销23、止进销弹簧24、止进销弹簧座25。止进销弹簧座25在各个零件装配好且活动自如后,与括支撑板连接架17进行焊接。
[0027]其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减磨棒的止进机构4其作用就是对减磨棒7的进出一个自动控制结构。即在整机离开钢轨16的轨面不进行涂覆时,减磨棒7不能在进给弹簧14的作用下随意弹出。
[0028]其工作原理是:当斜销23的底部钢轨16的顶面接触后,在自重和操作者的作用力下,自然压缩止掉弹簧20向上移动,根据楔钎原理,止进销22压缩自身止进销弹簧24向里收缩,从而止进销22的前端的刀刃部分脱离对减磨棒7的约束,使减磨棒7在进给弹簧14的作用下,对钢轨16轨距角部分一个压力,为涂覆提供必要的条件。相反,当斜销22脱离轨面后,在自身止掉弹簧20的作用下,斜销23自然向下移动,同样根据楔钎原理,止进销22在自身止进销弹簧24的作用下自然伸出。由于止进销22的前端刀刃形状,减磨棒7的硬度又小,就形成止进销22的刀刃切入减磨棒7里面,从而阻止减磨棒7随意弹出。
[0029]工作时,减磨棒7始终在进给弹簧14、整机重量和操作者的作用下,与钢轨16进行密贴。由于减磨棒7的硬度小,而且具有一定的粘附力。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鳞纹防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走行轮总成、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的料壳装配、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料壳装配配合使用的减磨棒止进机构;其中在所述料壳装配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料壳装配包括通过棒料外壳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棒料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棒料外壳内的进给压力调整螺丝、进给弹簧、减磨棒;其中所述进给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下端侧壁设置有止进销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鳞纹防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进给压力调整螺丝螺纹连接的棒料外壳上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鳞纹防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棒料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手柄角度调节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鳞纹防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磨棒止进机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架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红兵张立昌郭肃陈钦岳李帅安兰福李强陈建辉高洪亮赵卫东刘玮曹琦邵晓东胡嘉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工务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