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和电子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363769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7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和电子产品。柔性聚酯膜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各组分:96.90份~99.49份的聚酯、0.5份~3份的多元醇以及0.01份~0.1份的活性金属化合物。以聚酯、多元醇及活性金属化合物为原料制备柔性聚酯膜中,多元醇可以起到架桥的作用,与聚酯端部的羧基或羟基反应,促进聚酯高分子进一步聚合,从而提升基材力学性能。活性金属化合物催化聚酯高分子之间,以及聚酯与多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提升聚酯膜的力学性能。本申请能够以力学性能提高的柔性聚酯膜制备出力学性能提升的复合集流体,降低复合集流体制备过程中的破膜率,提高成品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和电子产品


[0001]本申请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和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膜的复合集流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行业,其具备成本低、质量轻、内部绝缘性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复合集流体在电池中应用时能够降低电池的成本、并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基于高分子聚合物膜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过程通常会在高分子聚合物膜上形成金属材料层。然而,传统的以聚酯膜为基膜制备复合集流体过程中,由于基膜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导致其在形成金属材料层的过程中易发生破膜,从而造成复合集流体的良品率低,且制备的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和电子产品,能够提高聚酯膜的力学性能,降低集流体制备过程中的破膜率,提升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聚酯膜,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96.90份~99.49份的聚酯、0.5份~3份的多元醇以及
[0005]0.01份~0.1份的活性金属化合物。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元醇包括二甘醇、聚乙二醇、二聚甘油、三聚甘油、四聚甘油、五聚甘油、六聚甘油、七聚甘油、八聚甘油、九聚甘油、十聚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金属化合物包括钛系化合物、锑系化合物、锗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钛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钛、氟钛酸钾、钛酸四丁脂、钛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锑系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锑、醋酸锑、乙醇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锗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锗、一氧化锗、锗酸钠、锗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酯及其衍生物、聚2,5

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40000Da。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的分子量分布为1.5~2.5。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聚酯膜的结晶度为5%~20%。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柔性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4]将质量份数分别为96.90份~99.49份的聚酯、0.5份~3份的多元醇以及0.01份~0.1份的活性金属化合物混合、熔融,得到熔融料;
[0015]对所述熔融料进行拉伸。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为双向拉伸。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拉伸包括纵向横向异步拉伸和纵向横向同步拉伸中的至少一种。
[0018]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柔性聚酯膜和位于所述柔性聚酯膜至少一个表面之上的导电层。
[0019]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复合集流体。
[0020]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述的电池。
[0021]上述柔性聚酯膜的组分包括聚酯、多元醇及活性金属化合物。以包括聚酯、多元醇及活性金属化合物的原料制备柔性聚酯膜中,多元醇可以起到架桥的作用,与聚酯端部的羧基或羟基反应,促进聚酯高分子进一步聚合,从而提升基材力学性能,活性金属化合物催化聚酯分子之间,以及聚酯与多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提升聚酯膜的力学性能,本申请进而可以得到能够得到力学性能良好的柔性聚酯膜。
[0022]上述复合集流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降低复合集流体制备过程中的破膜率,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聚酯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第一保护层;2、第一导电层;3、复合聚酯膜;4、第二导电层;5、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聚酯膜,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96.90份~99.49份的聚酯、0.5份~3份的多元醇以及
[0031]0.01份~0.1份的活性金属化合物。
[0032]在聚酯合成化学反应中,混合组分发生原位的固相缩聚,以提高聚酯膜的力学性能。多元醇的质量份数为0.5份~3份;多元醇在原位固相缩聚反应中起到架桥的作用,与聚酯端部的羧基或羟基反应,促进聚酯分子进一步聚合,从而提升基材力学性能。多元醇含量过低时,促进聚酯分子聚合的效果不佳;多元醇含量过高时,其单端反应比例增加,难以起到进一步增加聚酯分子聚合度的作用;且多元醇含量过高,会降低聚酯膜的成膜性及稳定性。活性金属化合物催化聚酯分子之间,以及聚酯与多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提升聚酯膜的力学性能。活性金属化合物催化聚酯分子之间,以及聚酯与多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提升聚酯膜的力学性能。活性金属化合物的质量份数为0.01份~0.1份;其含量过低时,催化聚酯分子之间以及聚酯与多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的效果不佳,其含量过高时,固相缩聚反应程度过高,导致聚酯膜柔韧性变差,断裂伸长率降低,从而造成制备复合集流体的过程中破膜率提高。在本申请的各组分的质量份数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力学性能良好的柔性聚酯膜。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聚酯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96.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96.90份~99.49份的聚酯、0.5份~3份的多元醇以及0.01份~0.1份的活性金属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包括二甘醇、聚乙二醇、二聚甘油、三聚甘油、四聚甘油、五聚甘油、六聚甘油、七聚甘油、八聚甘油、九聚甘油、十聚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化合物包括钛系化合物、锑系化合物、锗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钛、氟钛酸钾、钛酸四丁脂、钛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锑系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锑、醋酸锑、乙醇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锗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锗、一氧化锗、锗酸钠、锗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酯及其衍生物、聚2,5

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中亚王帅夏建中李学法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