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9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部和第二监测部。第一监测部中,第一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一支架与第一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盒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监测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盒体为立方体结构,三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端分别位于监测盒上两两相邻的三侧面上;第二监测部中,第二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二支架与第二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罩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监测罩为直三面角结构,监测盒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分别射向监测罩阴角面的三侧壁。该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能够对地裂缝的张开、下错、侧移三要素进行整体化测量,形成三维特征量,以实时监测地裂缝的发展变化状态,并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据支撑。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防治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裂现象是由构造与非构造运动等多种原因产生的中、小型地表裂缝。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由构造活动产生的地裂缝,这是一种发育于地表的、活动的破裂构造形式。由于地裂是地层中变化速度极其缓慢的一种地质蠕变,并且要结合包括人的活动等其他因素,所以地裂研究本身就有相当大的难度,观测需要系统地采样和大量的数据支持,因而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和相当长的周期。
[0003]对于地裂缝的监测,传统方式是调查人员定期进行实地测量,但是,当监测区域面积较大时,人工测量会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当监测区域为山区时,测量工作会极为困难,且调查员长期在山区作业,存在一定危险性;此外,人工测量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因而无法及时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数据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该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能够对地裂缝的张开、下错、侧移三要素进行整体化测量,形成三维特征量,以实时监测地裂缝的发展变化状态,并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部和第二监测部,第一监测部、第二监测部分别设置在地裂缝两侧;第一监测部包括第一桩基、第一支架和监测盒,第一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一支架与第一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盒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监测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盒体为立方体结构,三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端分别位于监测盒上两两相邻的三侧面上;第二监测部包括第二桩基、第二支架和监测罩,第二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二支架与第二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罩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监测罩为直三面角结构,监测盒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分别射向监测罩阴角面的三侧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桩基和第二桩基均包括基体以及嵌入固定基体中的连接头,基体采用混凝土浇灌而成,连接头位于其顶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为三棱柱状结构或四棱柱状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基体的顶面与其侧面和底面之间设有引流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体的顶面设有引流槽,引流槽与引流通道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杆,第一支撑杆下端与第一桩基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上端连接,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安装监测盒。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杆下端与第二桩
基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上端连接,第二连接件上安装监测罩。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直二面角结构,且其竖向板体上沿竖向均匀设有若干组通孔,通过不同高度的通孔连接监测罩,以调节监测罩的高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盒位于监测罩的三侧壁所合围形成的空间内,且监测罩与监测盒在竖向上对应的侧壁位于监测盒上方。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罩的三侧壁均为矩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采用三台激光测距仪配合直三面角结构的监测罩,能够对地裂缝的张开、下错、侧移三要素进行整体化测量,形成三维特征量,以实时监测地裂缝的发展变化状态,并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桩基(第二桩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标注说明:1、第一桩基,2、第一支撑杆,3、第一连接件,4、第一连杆,5、监测盒,6、第二桩基,7、第二支撑杆,8、第二连接件,9、监测罩,10、基体,11、连接头,12、引流通道,13、引流槽,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部和第二监测部,第一监测部、第二监测部分别设置在地裂缝两侧。
[0024]第一监测部包括第一桩基1、第一支架和监测盒5,第一桩基1埋设在地下,第一支架与第一桩基1固定连接,监测盒5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监测盒5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盒体为立方体结构,采用塑料制作,三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端分别位于监测盒5上两两相邻的三侧面上。
[0025]第二监测部包括第二桩基6、第二支架和监测罩9,第二桩基6埋设在地下,第二支架与第二桩基6固定连接,监测罩9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监测罩9为直三面角结构,监测盒5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分别射向监测罩9阴角面的三侧壁。
[0026]本实施例中,监测盒5位于监测罩9的三侧壁所合围形成的空间内,且监测罩9与监测盒5在竖向上对应的侧壁位于监测盒5上方,而三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端分别位于监测盒5的右侧面、上侧面和后侧面(图中未示出监测盒5后侧面)。基于上述设计,监测罩9可以遮覆监测盒5,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0027]其中,优选的是,监测罩9的三侧壁均为矩形。
[0028]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桩基1和第二桩基6均包括基体10以及嵌入固定在基体10中的连接头11,基体10采用混凝土浇灌而成,连接头11位于其顶面。第一桩基1和第二桩基6需要进行预制,再搬运到监测现场埋设,较之于现场打桩的施工方式,结构稳定性更好,也更易于施工。一般地,第一桩基1和第二桩基6的基体10尺寸设计为20cm
×
20cm
×
50cm。
[0029]可选的是,基体10为三棱柱状结构或四棱柱状结构。
[0030]请参阅图2所示,基体10的顶面与其侧面和底面之间设有引流通道12。第一桩基1和第二桩基6埋设后,通过引流通道12注浆至基体10周围的土壤中,使基体10与周围的土壤结合更为紧密。
[0031]其中,优选的是,基体10的顶面设有引流槽13,引流槽13与引流通道12连通。设计引流槽13后,可以直接把浆液倒入引流槽13,浆液则从引流槽13经引流通道12顺流而下,利于快速注浆。
[0032]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一连接件3和第一连杆4,第一支撑杆2下端与第一桩基1连接,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支撑杆2上端连接,第一连杆4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另一端安装监测盒5;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杆7、第二连接件8,第二支撑杆7下端与第二桩基6连接,第二连接件8与第二支撑杆7上端连接,第二连接件8上安装监测罩9。
[0033]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各个组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0034]请参阅图1、3所示,优选的是,第二连接件8为直二面角结构,且其竖向板体上沿竖向均匀设有若干组通孔14,通过不同高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监测部和第二监测部,第一监测部、第二监测部分别设置在地裂缝两侧;第一监测部包括第一桩基、第一支架和监测盒,第一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一支架与第一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盒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监测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盒体为立方体结构,三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端分别位于监测盒上两两相邻的三侧面上;第二监测部包括第二桩基、第二支架和监测罩,第二桩基埋设在地下,第二支架与第二桩基固定连接,监测罩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监测罩为直三面角结构,监测盒中的三台激光测距仪分别射向监测罩阴角面的三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基和第二桩基均包括基体以及嵌入固定基体中的连接头,基体采用混凝土浇灌而成,连接头位于其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三棱柱状结构或四棱柱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地裂缝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顶面与其侧面和底面之间设有引流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美霞杨涛熊志涛罗莉威余杰王芮琼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