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
[0001]本技术涉及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
,具体为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座椅一般都是通过下横梁安装到汽车车架上的,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横梁一般结构单一,其内减震效果差,人体乘坐在后座椅上感觉座椅坚硬,尤其汽车开到颠簸路面上时,人体会因颠簸被弹起,落下时会与座椅发生碰撞,颠簸严重时甚至可能摔伤、撞伤,给人带来较差的乘坐体感。
[0003]因此需要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包括左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的右侧设置有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之间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之间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基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左右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减震效果的后排座椅下横梁,包括左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座(1)的右侧设置有右安装座(2),所述左安装座(1)和右安装座(2)之间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3),所述左安装座(1)和右安装座(2)之间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4),所述第一支撑座(3)的基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5),所述第一放置槽(5)的内部左右对称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远离第一放置槽(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器(7),所述第二支撑座(4)的基面开设置有第二放置槽(8),所述第二放置槽(8)的内部左右对称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远离第二放置槽(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0),所述第一支撑座(3)和第二支撑座(4)的上侧设置有承载板(11),所述承载板(11)的底部通过连接块(12)分别与第一减震器(7)、第二减震器(10)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1)的底部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13),所述承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鑫,张杰,许展旗,
申请(专利权)人:吉诺特汽车零部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