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65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该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上桁架与挂篮主体固定连接,上桁架和下桁架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两端,上桁架、连接架和下桁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能容纳部分桥体,第一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下桁架,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在挂篮行走时支撑滑梁且容纳滑梁桥面吊装结构的套架,第二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连接架,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下横梁吊装结构的气缸和限位螺母。使用了该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就不需要使用第一吊装结构和第二吊装结构,而且下横梁吊装结构安装第二支撑结构上,不需要频繁拆装下横梁吊装结构,简化了工序,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浇筑完一段桥体后,需要挂篮带着模板向桥体外行走,以便进行下一段桥体的浇筑。滑梁和下横梁均与模板固定连接,一般通过支撑或移动滑梁和下横梁来支撑或移动模板,模板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现有技术中内模板和外模板的支撑方式和移动方式相同。现有技术中,在浇筑桥体阶段,使用滑梁桥面吊装结构支撑滑梁,使用下横梁吊装结构支撑下横梁。其中,滑梁桥面吊装结构包括套架、与套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螺杆以及与第一螺杆螺接的锁紧螺母,第一螺杆穿设于已经浇筑完成的桥体,锁紧螺母与套架分别位于桥体的两端,锁紧螺母抵接于桥体的上表面,滑梁穿设于套架,套架能支撑滑梁。下横梁吊装结构包括气缸、第二螺杆、定位螺母和限位螺母,第二螺杆穿设于气缸,且第二螺杆穿设于壳体,第二螺杆最下端连接下横梁,定位螺母和限位螺母均与第二螺杆螺接,定位螺母位于气缸沿竖直方向的上方,限位螺母位于气缸沿竖直方向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定位螺母抵接,气缸由设置在桥体上的支架支撑,限位螺母由桥体支撑。在下横梁吊装结构带动下横梁上升时,气缸能驱动活塞杆上升,活塞杆带动定位螺母上移,定位螺母带动第二螺杆和限位螺母上移,旋转限位螺母使限位螺母下移直至重新支撑在桥面上,由于限位螺母支撑在桥面上,此时即使气缸的活塞杆下降,第二螺杆的位置也不变化,从而达到上移下横梁的目的。
[0003]在挂篮行走阶段,使用第一吊装组件连接挂篮和滑梁以使挂篮带动滑梁行走,使用第二吊装组件连接挂篮和下横梁以使挂篮带动下横梁行走,从而使挂篮带动模板行走。在挂篮行走前,需要先在已经浇筑完成的桥体上安装第一吊装组件,滑梁下降以将自身重力落在第一吊装组件上后,拆除滑梁桥面吊装结构的第一螺杆,拆除第一螺杆后,滑梁由第一吊装组件上的滚轮共同受力支撑,此时挂篮能带动滑梁行走,待行走到预计位置后,安装第一螺杆,并且还需要拆除原来位置的第一吊装组件,在下一次行走前重新在新浇筑完的桥体上安装第一吊装组件。而且,需要拆除原来的下横梁吊装结构,在新浇筑完成的桥体上重新安装。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吊装组件设置于桥体,挂篮行走阶段时由第一吊装组件支撑滑梁,行走阶段后需要拆除第一吊装组件,并在下一次行走前需要在新浇筑的桥体上重新安装第一吊装组件,而且,由于下横梁吊装结构安装于桥体,只能在浇筑阶段起到支撑作用,挂篮行走阶段时由第二吊装组件支撑下横梁,需要拆除下横梁吊装结构,在行走阶段完成后还需要在新浇筑的桥体上重新安装下横梁吊装结构,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而且第二吊装组件由一套多轮滑轮组、钢丝绳和手拉葫芦组成,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桥梁施
工过程中需要频繁拆装第一吊装组件和下横梁吊装结构,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而且第二吊装组件安全性差的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外模板与滑梁固定连接,所述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包括:
[0008]上桁架,所述上桁架与挂篮主体固定连接;
[0009]连接架和下桁架,所述上桁架和所述下桁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所述上桁架、所述连接架和所述下桁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容纳部分桥体;
[0010]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桁架,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在挂篮行走时支撑所述滑梁且容纳滑梁桥面吊装结构的套架;
[0011]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下横梁吊装结构的气缸和限位螺母。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滑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隙能容纳所述套架,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上平面均能支撑所述滑梁。
[0013]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挡块,两个所述挡块沿所述滑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梁位于两个所述挡块之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挡块靠近所述滑梁的一侧设有导向面。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所述下横梁吊装结构的第二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气缸,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限位螺母。
[0016]作为优选,所述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连接板、多个螺栓以及与多个所述螺栓一一对应螺接的多个紧固螺母,所述上桁架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架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一部分所述螺栓穿设所述螺栓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螺栓孔,另一部分螺栓穿设所述螺栓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螺栓孔。
[0017]作为优选,所述上桁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挂篮主体的下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挂篮主体的上梁固定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一端与所述上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0019]作为优选,所述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一端与所述下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002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桁架和所述下桁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该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上桁架、连接架和下桁架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能容纳部分桥体,从而能使下桁架上的第一支撑结构位于滑梁的下方。在挂篮行走阶段前,滑梁下降以将滑梁的重力落在第一支撑结构上,再拆除滑梁桥面吊装结构的第一螺杆,第一支撑结构能容纳套架,由于上桁架与挂篮主体固定连接,上桁架通过连接架与下桁架连接,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下桁架,此时挂篮主体能带动滑梁行走,从而不需要使用第一吊装组件。下横梁吊装结构由连接架上的第二支撑结构支撑,挂篮主体能带动下横梁吊装结构移动,从而不需要使用第二吊装组件。挂篮行走阶段,第一支撑结构支撑着滑梁,滑梁能随挂篮主体移动,第二支撑结构支撑着下横梁吊装结构,下横梁吊装结构支撑下横梁,下横梁能随挂篮主体移动,滑梁和下横梁均与外模板固定连接,从而挂篮主体能带动外模板行走。使用了该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就不需要使用第一吊装结构和第二吊装结构了,而且下横梁吊装结构安装第二支撑结构上,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外模板与滑梁(200)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包括:上桁架(1),所述上桁架(1)与挂篮主体(600)固定连接;连接架(2)和下桁架(3),所述上桁架(1)和所述下桁架(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2)的两端,所述上桁架(1)、所述连接架(2)和所述下桁架(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容纳部分桥体(100);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桁架(3),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在挂篮行走时支撑所述滑梁(200)且容纳滑梁(200)桥面吊装结构的套架(301);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2),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下横梁吊装结构的气缸(401)和限位螺母(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滑梁(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件(61),两个所述支撑件(61)之间的间隙能容纳所述套架(301),两个所述支撑件(61)的上平面均能支撑所述滑梁(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件(61)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挡块(611),两个所述挡块(611)沿所述滑梁(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梁(200)位于两个所述挡块(6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611)靠近所述滑梁(200)的一侧设有导向面(61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用外模板的承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所述第一支撑板(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2)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2),所述下横梁吊装结构的第二螺杆(402)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2),所述第一支撑板(71)用于支撑所述气缸(401),所述第二支撑板(72)用于支撑所述限位螺母(404)。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群辉刘东赵翔江宇霄田新泉韩刚李骏
申请(专利权)人:华西工程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