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864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系统,属于驾驶舱包装装置的技术领域,所述工艺包括:将驾驶舱装载到主线的工装车上;随着工装车在主线上流转,为驾驶舱安装配件;在主线的下线工位,通过第一下线机构将工装车推离主线;将工装车装载到第一流转车上,第一流转车具有工装车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机构;通过第一流转车将工装车运转到辅线,并将工装车挂载到辅线上;随着工装车在辅线上流转,对驾驶舱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后,将驾驶舱下线,获得空工装车;通过第二流转车将空工装车运转到主线,并挂载在主线上。将工装车从主线转运到辅线,再从辅线转运到主线,实现工装车在两个不同模式的产线中流转,以及产品的流转,降低了转运的成本。转运的成本。转运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驾驶舱包装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驾驶舱的生产、加工时,往往涉及多种工艺,例如生产装配、测试、拍照等。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生产线的运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生产装配中持续运转模式,测试中要求产品静止、采用间歇运行模式,因此现有的装配中,通常设计有驾驶舱的多个生产线。目前采用人工助力臂的方式将驾驶舱从主线运转到辅线,需要增加人工助力臂的设备成本,助力臂操作员的人工成本;并且对主线和辅线的距离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主线和辅线的距离不能超出助力臂的覆盖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系统,通过第一下线机构和第一流转车,实现工装车/驾驶舱从主线转运到辅线。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驾驶舱装载到主线的工装车上;随着所述工装车在主线上流转,为所述驾驶舱安装配件;在主线的下线工位,通过第一下线机构将所述工装车推离主线;将所述工装车装载到第一流转车上,所述第一流转车具有所述工装车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机构;通过第一流转车将工装车运转到辅线,并将工装车挂载到辅线上;随着工装车在辅线上流转,对驾驶舱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后,将所述驾驶舱下线,获得空工装车;通过第二流转车将所述空工装车运转到主线,并挂载在所述主线上。
[0005]优选的,所述配件包括以下任一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0006]横梁、空调、转向柱、蒙皮、加热器、冷凝水管、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离子发生器、气囊、手套箱、显示器、HUD线束、仪表盘、灯开关、出风管路、装饰条、出风口、底护板空气管路、氛围灯;
[0007]所述质量检测包括:上电测试和拍照。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装配工艺的装配系统,包括主线、辅线、第一流转车、第二流转车和驾驶舱的工装车,所述工装车挂载在所述主线上,所述主线和辅线之间设置有第一流转车的转运轨道;所述主线设置有第一下线机构;所述第一流转车上设置有与所述工装车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辅线具有工装车的挂载机构,所述辅线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下线机构,所述第二流转车与所述第二下线机构相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设置有安装座,
[0010]所述单向翻板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单向翻板的右侧设置有倒角;
[0011]所述安装座左侧设置在翻转槽、后侧设置有限位板;
[0012]所述工装车设置有导轮和第一挂钩件,所述主线设有容纳所述导轮的导轮槽和与
第一挂钩件相匹配的第一推头,
[0013]所述脱钩件下侧的导轮槽前侧壁设置有缺口。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挂钩件包括L型基座和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包括L型翻板,
[0015]所述L型翻板的中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L型基座的右侧,
[0016]所述L型翻板的上侧壁扣在所述L型基座上侧,右侧壁向下侧延伸。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流转车包括第一流转驱动机构、第一底座、第一抬升板和转盘,
[0018]所述第一流转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底座的下侧,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抬升板连接,所述转盘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抬升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转盘上。
[0019]优选的,所述挂载机构包括第二导轮槽和安装在第二链条上的第二推头;
[0020]所述工装车的驱动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挂钩件,所述第二挂钩件下侧设置有与第二推头相匹配的U型槽,
[0021]所述第二导轮槽与所述驱动支架的导轮相匹配。
[0022]优选的,所述辅线的挂载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推头相匹配的接近开关;
[0023]所述第二下线机构包括与第二推头相匹配的接近开关,
[0024]所述第二流转车上设置包括第二流转驱动机构、第二底座、第二抬升板和第二定位机构,
[0025]所述第二流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下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抬升板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二抬升板上侧;
[0026]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与工装车下侧横梁相匹配的梁槽。
[0027]优选的,所述主线的上游设置有上线机构,
[0028]所述上线机构包括上线气缸、导槽和上线翻板,
[0029]所述上线气缸的输出端与导槽连接,所述上线翻板的下侧铰接在导槽的外端,导槽的下侧壁对的上线翻板下端过行限位;
[0030]工装车上线的步骤包括:
[0031]第二流转车通过转运轨道将工装车运输到第一位置;
[0032]所述导槽伸出,通过上线翻板将第一位置工装车的导轮嵌套入导槽中;
[0033]导槽缩回,通过上线翻板将工装车拉到第二位置中;
[0034]主线的第一推头与工装车的第一挂钩件相配合,将工装车推送到下游工位。
[0035]优选的,装配系统还包括挂载在主线上的上料车,所述上料车和工装车间隔设置。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流转车和第二流转车,将工装车/驾驶舱从主线转运到辅线,再从辅线转运到主线,实现工装车在两个不同模式的产线中流转,以及产品的流转,降低了转运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舱生产线的概括图;
[0038]图2是第一下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推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第一流转车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工装车挂载在辅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是工装车的驱动支架挂载在辅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是驱动支架的挂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8是第二流转车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9是上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0是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1是工装车的下侧结构示意图;
[0048]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舱的装配工艺流程图。
[0049]图中标记:1装配系统,2主线,211第一链条,221第一推头,23第一下线机构,231推动气缸,232脱钩件,235第三位置,236第四位置,237单向翻板,238检测开关,239翻转槽,24上线机构,241导槽,242上线翻板,243移动轮,245止动件,246上线气缸,247第二止动件,25第一位置,26第二位置,27第一导轮槽,
[0050]3辅线,31第二驱动机构,311第二链条,312第二推头,313第二基座,
[0051]32第二导轮槽,33调节气缸,34接近开关,
[0052]4工装车,41驱动支架,411第一挂钩件,412翻板机构,413翻板,414转轴,42产品定位孔,43第二挂钩件,431U型槽,44导轮,45横梁,46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舱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驾驶舱装载到主线的工装车上,所述工装车在所述主线上流转;为所述驾驶舱安装配件;在主线的下线工位,通过第一下线机构将所述工装车推离主线;将所述工装车装载到第一流转车上,所述第一流转车具有所述工装车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机构;通过第一流转车将工装车运转到辅线,并将工装车挂载到辅线上,工装车在辅线上流转;对辅线上的驾驶舱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后,将所述驾驶舱下线,获得空工装车;通过第二流转车将所述空工装车运转到主线,并挂载在所述主线上;其中,所述第一下线机构包括推动气缸和脱钩件,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工装车相匹配的单向翻板,所述脱钩件上端面设置有工装车的滑轨,所述滑轨上端面的高度逐渐提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包括以下任一部件或它们的组合:横梁、空调、转向柱、蒙皮、加热器、冷凝水管、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离子发生器、气囊、手套箱、显示器、HUD线束、仪表盘、灯开关、出风管路、装饰条、出风口、底护板空气管路和氛围灯;所述质量检测包括:上电测试和拍照。3.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配工艺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辅线、第一流转车、第二流转车和驾驶舱的工装车,所述工装车挂载在所述主线上,所述主线和辅线之间设置有第一流转车的转运轨道;所述主线设置有第一下线机构,所述第一流转车上设置有与所述工装车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辅线具有工装车的挂载机构,所述辅线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下线机构,所述第二流转车与所述第二下线机构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翻板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单向翻板的上游侧设置有倒角;所述安装座下游侧设置有翻转槽,所述翻转槽的后侧设置有单向翻板的限位结构;所述工装车设置有导轮和第一挂钩件,所述主线设有容纳所述导轮的第一导轮槽、以及与第一挂钩件相匹配的第一推头,所述脱钩件下侧的第一导轮槽前侧壁设置有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汽延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海纳川延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