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62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且所述发动机参数数据至少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构建关于机油泵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多组发动机参数数据与匹配的机油压力之间的关联数据,并将每一组关联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对机油压力计算模型进行训练;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处理,输出目标机油压力;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机油泵的执行部件将泵体内机油压力调解至目标机油压力,以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机油泵排量,进一步降低发动机油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油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广泛地应用在汽车、摩托车等需要动力源的场合。发动机里面有曲轴、凸轮、活塞等运动部件,这些运动部件需要机油(润滑油)来润滑,并能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
[0003]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具有油底壳,油底壳内盛装有机油,发动机上设置有机油泵,发动机的机壳上设置有主油道和分支油道;机油泵上设置有吸油口和压油口,吸油口和油底壳连接,机油泵将油底壳中的机油吸入泵体并加压,并通过压油口输入主油道,主油道中的机油具有较高的压力,主油道将机油输通过分支油道传送至需要使用机油的部位,机油流经需要使用机油的部位之后压力减小,然后再回流至油底壳内以供循环使用。
[0004]传统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常采用的是定量泵,机油泵的排量是根据发动机极限工况确定的,且该排量是不可变的,所以当发动机在常规工况条件下工作时,一方面会导致机油压力远高于发动机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导致大量机油因不参与润滑而从机油泵泄压阀流回油底壳;基于以往定量泵的设计方式,机油泵只能基于发动机极限工况持续提供最大排量,无法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机油压力,将会因能力过剩而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机油泵排量,从而使得机油压力适配不同场景下的发动机,解决了传统定量泵因能力过剩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发动机油耗。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采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且所述发动机参数数据至少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
[0008]构建关于机油泵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
[0009]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多组发动机参数数据与匹配的机油压力之间的关联数据,并将每一组关联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对机油压力计算模型进行训练;
[0010]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处理,输出目标机油压力;
[0011]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机油泵的执行部件将泵体内机油压力调解至目标机油压力,以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
[0012]本方案中,在输出目标机油压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3]获取多个历史油压数据,每个历史油压数据至少包括历史时间节点的历史环境参
数数据、历史发动机参数数据,以及历史实际机油压力;
[0014]获取当前时间节点的环境参数数据,并对当前时间节点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一特征值;
[0015]对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环境参数数据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二特征值;
[0016]将第一特征值与每个第二特征值逐一进行差异度计算;
[0017]判断每个第二特征值对应的差异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对应的历史油压数据加入缓存数据库中;
[0018]基于缓存数据库中的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发动机参数数据,并通过机油压力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目标机油压力;
[0019]将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实际机油压力减去历史目标机油压力,得到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油压差值;
[0020]对缓存数据库中多个历史油压数据的油压差值进行平均化计算,得到油压补偿值;
[0021]将输出的目标机油压力加上油压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目标机油压力。
[0022]本方案中,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具体包括:
[0023]分别采集各个用油部件自上次机油泵压入机油的时间节点到当前时间节点回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回流量;
[0024]对所有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机油回流总量;
[0025]通过机油泵从油底壳中吸入与所述机油回流总量相同的机油量压入主油道;
[0026]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分别通过分支油道与主油道连通,且在每个分支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节点处设置流量阀;
[0027]控制各个流量阀按照对应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分配压入主油道的机油,并通过各个的分支油道向对应的用油部件压入机油。
[0028]本方案中,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具体包括:
[0029]预设机油泵压入主油道的机油量与油底壳的吸油量之间的比例为P;
[0030]分别采集各个用油部件自上次机油泵压入机油的时间节点到当前时间节点回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回流量;
[0031]对所有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机油回流总量;
[0032]检测获取油底壳中的机油总量,判断机油回流总量是否大于机油总量乘以比例P的值;
[0033]如果是,则通过机油泵从油底壳中吸入全部的机油并压入主油道;
[0034]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对机油具有不同的需求级别,对各个用油部件的需求级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需求权重;
[0035]将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乘以对应的需求权重,并对所有乘积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需求比例;
[0036]将机油总量乘以比例P,再乘以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需求比例,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补给油量;
[0037]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分别通过分支油道与主油道连通,且在每个分支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节点处设置流量阀;
[0038]按照各个用油部件的补给油量,控制各个流量阀通过分支油道向用油部件压入机油。
[0039]本方案中,采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具体包括:
[0040]预设在发动机不同位置分别设置多个参数传感器;
[0041]通过多个参数传感器分别检测获取多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
[0042]将每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与其他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逐一进行作差计算,得到参数差值;
[0043]判断参数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对前者的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标记为差异值;
[0044]待所有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均完成两两作差比对后,则累计每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被标记为差异值的次数;
[0045]判断每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被标记为差异值的次数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将对应的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剔除;
[0046]对保留下的所有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
[0047]本方案中,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处理,输出目标机油压力;具体包括:
[0048]获取当前时间节点采集的发动机参数数据,以及机油泵供应一次机油的消耗时间为t;
[0049]构建参数数据预测模型,且参数数据预测模型能够基于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预测下一个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且下一个时间节点为当前时间节点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且所述发动机参数数据至少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构建关于机油泵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多组发动机参数数据与匹配的机油压力之间的关联数据,并将每一组关联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对机油压力计算模型进行训练;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机油压力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处理,输出目标机油压力;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机油泵的执行部件将泵体内机油压力调解至目标机油压力,以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目标机油压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历史油压数据,每个历史油压数据至少包括历史时间节点的历史环境参数数据、历史发动机参数数据,以及历史实际机油压力;获取当前时间节点的环境参数数据,并对当前时间节点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一特征值;对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环境参数数据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二特征值;将第一特征值与每个第二特征值逐一进行差异度计算;判断每个第二特征值对应的差异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对应的历史油压数据加入缓存数据库中;基于缓存数据库中的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发动机参数数据,并通过机油压力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目标机油压力;将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历史实际机油压力减去历史目标机油压力,得到每个历史油压数据的油压差值;对缓存数据库中多个历史油压数据的油压差值进行平均化计算,得到油压补偿值;将输出的目标机油压力加上油压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目标机油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具体包括:分别采集各个用油部件自上次机油泵压入机油的时间节点到当前时间节点回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回流量;对所有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机油回流总量;通过机油泵从油底壳中吸入与所述机油回流总量相同的机油量压入主油道;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分别通过分支油道与主油道连通,且在每个分支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节点处设置流量阀;控制各个流量阀按照对应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分配压入主油道的机油,并通过各个的分支油道向对应的用油部件压入机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各个用油部件压入机油,具体包括:预设机油泵压入主油道的机油量与油底壳的吸油量之间的比例为P;
分别采集各个用油部件自上次机油泵压入机油的时间节点到当前时间节点回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回流量;对所有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机油回流总量;检测获取油底壳中的机油总量,判断机油回流总量是否大于机油总量乘以比例P的值;如果是,则通过机油泵从油底壳中吸入全部的机油并压入主油道;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对机油具有不同的需求级别,对各个用油部件的需求级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需求权重;将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回流量乘以对应的需求权重,并对所有乘积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需求比例;将机油总量乘以比例P,再乘以各个用油部件的机油需求比例,得到各个用油部件的补给油量;预设各个用油部件分别通过分支油道与主油道连通,且在每个分支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节点处设置流量阀;按照各个用油部件的补给油量,控制各个流量阀通过分支油道向用油部件压入机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泵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当前时间节点的发动机参数数据,具体包括:预设在发动机不同位置分别设置多个参数传感器;通过多个参数传感器分别检测获取多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将每个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与其他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逐一进行作差计算,得到参数差值;判断参数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对前者的单点发动机参数数据标记为差异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麟杨阳张静王林春王彦霖彭涛洋范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