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0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包括:患者端,用于患者将相关病情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以及患者下载医院传输来的与该病情相关的资料;浏览查阅端,用于公布门诊医生以及门诊时间、宣传医院资讯和患者查询病例的相关信息;客户端,用于医药、医疗器械客户上传合作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云数据库,用于总服务器从云数据库下载医疗资料或从总服务器上传相关医疗资料实现共享;住院病人端,用于患者查看医生嘱咐、住院注意事项、联系主治医生以及查阅科室医生和护士排班人员。本发明专利技术病人可以在线与医生沟通,减少盲目就诊时间,为住院病人提供平台,使得住院病人能够通过平台与医生联系,提高病人治疗和关注质量。提高病人治疗和关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同时也可以为医院建立一种远程服务的模式,将医院的服务进行有效延伸,提高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服务质量。医院现有的医疗服务流程,虽然能够满足日常入院的患者需要,但是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或者是只需要进行一般咨询的患者来说却比较复杂。而且,有些病人并非在医院附近,可能对医院有一定了解,但在其他地方,需要对自己病情了解以及医治方案提供将十分困难,仅仅通过网上了解主治医生信息是无法确定在该医院治疗是否有效,若能通过服务平台与相关主治医生进行交流,并将病例传输给医生查看,医生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对病人进行答复就医问题。极大减少病人盲目、无头绪找医生问题。同时,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不够详细,相关资料无从查找或查找数据准确度不高,导致患者就医盲目,治疗无目的。通过平台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供医生和病人下载,传输病人,将对病人治疗提供帮助。同时,医院对客户提供的医药、器械不公开,导致医院采购乱,不易管理,导致医院医生使用的医药以及器械并非最佳,不利于患者就医等问题较多,而医生仅仅通过门诊与病患者具有交流或给出病情讲解,无法提供更多有效、范围更广的就医询问和治疗的空间,不利于病人就医等问题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解决了患者就医难,挂号前无法确认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水平以及治疗这方向的技术,同时,也无法知道主治医生门诊确切时间,更无法高效准确查找患者病情的相关资料等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包括:
[0005]患者端,用于患者将相关病情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以及患者下载医院传输来的与该病情相关的资料,所述患者端包括病例传输界面端、患者描述病情界面端和医院反馈界面端;
[0006]浏览查阅端,用于公布门诊医生以及门诊时间、介绍医院医生信息以及医治范围、宣传医院资讯和患者查询病例的相关信息,所述浏览查阅端与总服务器相连;
[0007]客户端,用于医药、医疗器械客户上传合作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所述总服务器将根据合作资料类型分别对应的传输到对应医生或主管的邮箱;
[0008]云数据库,用于总服务器从云数据库下载医疗资料或从总服务器上传相关医疗资料实现共享;
[0009]医院服务器,与每个医生、护士和主管人员的主机网络连接,所述医院服务器与总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医院服务器内设有医院数据库,所述医院数据库内数据仅特定医生
可以查阅、下载或上传资料;
[0010]住院病人端,用于患者查看医生嘱咐、住院注意事项、联系主治医生以及查阅科室医生和护士排班人员。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病例传输界面端用于就医过该病的病人上传历史病例端口以及上传时选择主治医生查阅人员,主治医生查阅人员可以选定1

3个人;
[0012]所述患者描述病情界面端用于患者描述病情情况,病情情况包括病情描述、病情拍照以及病情相关的检查数据;
[0013]所述医院反馈界面端用于病人查看医生回复以及医生传输的数据、与医生视频通话;
[0014]所述患者端在病人进入界面内时,需要病人注册账号,注册账号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患者端与总服务器之间设有病毒检测模块,所述病毒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上传资料是否为病毒文件;
[0016]若为病毒文件将无法传输,并提示患者替换传输资料。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院反馈界面端设有独立挂号界面,与医生沟通病情后,可单线向对话医生申请挂号诊断,医生确认后,将确认患者就诊时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浏览查阅端为医院官网端,游客可在医院官网浏览相关信息;
[0019]当查到相关信息需要下载时,通过总服务器与云数据库连接搜索资料并下载,若未搜索到将提醒无法找到。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就医服务平台还包括一个公共挂号端,各类患者通过互联网进入公共挂号界面进行挂号并交纳挂号费,系统会在界面通知你就诊位置和时间;
[0021]各类患者还可通过医院挂号柜台,通过挂号柜台咨询挂号并交纳挂号费,柜台人员将给出就诊位置。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上传的资料将保存一份在总服务器的储存模块内,医院的主管人员将有权限查看客户上传的资料;
[0023]所述总服务器内设有合同确认模块,相关医生与客户签订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合同需上传到合同确认模块,主管人员确认后,合同生效,所述生效合同将保存在储存模块内。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住院病人端将整个住院部纳入到一个系统,在该系统内对各科室建立独立平台,每个科室对其科室内的病人建立一个病人账户,病人或病人家属通过病人账户查看医生嘱咐、住院注意事项、联系主治医生以及查阅科室医生和护士排班人员;
[0025]病人或病人家属通过病人账户上传病情情况或给主治医生留言,还可直接去科室找护士或主治医生。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医院数据库内设有权限模块,对所述医院数据库数据进行分类进行权限管理,不同类型的医生可以访问对应权限范围的数据,并下载和传输给病人。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就医服务平台设有意见上传端,游客或病人可
以通过意见上传端上传对就医服务平台的意见。
[0028]本专利技术中,病人可以在加家中上传患者资料给医院,患者可以选择医生阅览或医院根据病情分别给相关医生,医生阅览后,将会反馈意见或与病人视频沟通,沟通后,病人可以对该医生进行挂号就诊,极大提高病人对自己病情了解情况,较少就诊挂号盲目问题;通过该平台能够为患者或游客提供医院详情以及主治医生门诊情况,还能为病人提供更多相关资料供病人参考,减少门诊时询问时间;提高医院采购医药和器械的透明度,提高病人就医质量;为住院病人提供平台,使得住院病人能够通过平台与医生联系,同时,还能查看医生嘱咐、住院注意事项等,极大优化住院病人病情了解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包括:
[0031]患者端,用于患者将相关病情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以及患者下载医院传输来的与该病情相关的资料,所述患者端包括病例传输界面端、患者描述病情界面端和医院反馈界面端;
[0032]浏览查阅端,用于公布门诊医生以及门诊时间、介绍医院医生信息以及医治范围、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患者端,用于患者将相关病情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以及患者下载医院传输来的与该病情相关的资料,所述患者端包括病例传输界面端、患者描述病情界面端和医院反馈界面端;浏览查阅端,用于公布门诊医生以及门诊时间、介绍医院医生信息以及医治范围、宣传医院资讯和患者查询病例的相关信息,所述浏览查阅端与总服务器相连;客户端,用于医药、医疗器械客户上传合作资料传输到总服务器,所述总服务器将根据合作资料类型分别对应的传输到对应医生或主管的邮箱;云数据库,用于总服务器从云数据库下载医疗资料或从总服务器上传相关医疗资料实现共享;医院服务器,与每个医生、护士和主管人员的主机网络连接,所述医院服务器与总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医院服务器内设有医院数据库,所述医院数据库内数据仅特定医生可以查阅、下载或上传资料;住院病人端,用于患者查看医生嘱咐、住院注意事项、联系主治医生以及查阅科室医生和护士排班人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例传输界面端用于就医过该病的病人上传历史病例端口以及上传时选择主治医生查阅人员,主治医生查阅人员可以选定1

3个人;所述患者描述病情界面端用于患者描述病情情况,病情情况包括病情描述、病情拍照以及病情相关的检查数据;所述医院反馈界面端用于病人查看医生回复以及医生传输的数据、与医生视频通话;所述患者端在病人进入界面内时,需要病人注册账号,注册账号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端与总服务器之间设有病毒检测模块,所述病毒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上传资料是否为病毒文件;若为病毒文件将无法传输,并提示患者替换传输资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就医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反馈界面端设有独立挂号界面,与医生沟通病情后,可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红谢声强谢加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俊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