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检测装置及承压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987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压检测装置及承压检测方法。承压检测装置用于测试泵体密封结构中承压段的承压能力,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容纳腔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排气孔和进液孔,所述容纳腔为阶梯腔,用于容纳插入环以及插入环支撑座;堵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排气孔中;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插入环支撑座紧固连接,以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插入环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围设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排气孔的承压腔;注液泵,连通于所述进液孔,用于向所述承压腔内泵送液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承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座体与泵体密封结构对接安装简单,且能够对承压段进行承压能力验证。证。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压检测装置及承压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特别是涉及承压检测装置及承压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反应堆冷却剂泵用于驱动高温高压且具有放射性的冷却剂,以使冷却剂通过反应堆堆芯,把堆芯中产生的热量传送给蒸汽发生器。
[0003]正常工况下,反应堆冷却剂泵的密封系统由多级串联的密封结构组成,通过连续的多级泄漏将系统压力过渡到大气压,最终阻挡带放射性的高压一回路冷却剂泄漏至环境。但当上一级密封结构失效时,需要下一级密封结构代替上一级密封结构阻挡高压冷却剂泄漏,承担上一级回路的全部压力。
[0004]现有技术中的承压检测装置不仅结构复杂,与反应堆冷却剂泵的密封系统对接安装操作不便,且无法在密封系统的密封组件不安装完毕的前提下,单独地对密封结构中的承压段进行承压能力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反应堆冷却剂泵密封结构中的承压段单独进行承压能力验证的问题,提供一种承压检测装置。
[0006]一种承压检测装置,用于测试泵体密封结构中承压段的承压能力,所述泵体密封结构包括插入环以及与插入环连接的插入环支撑座,所述承压检测装置包括:
[0007]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容纳腔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排气孔和进液孔,所述容纳腔为阶梯腔,用于容纳插入环以及插入环支撑座;
[0008]堵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排气孔中;
[0009]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插入环支撑座紧固连接,以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插入环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围设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排气孔的承压腔;
[0010]注液泵,连通于所述进液孔,用于向所述承压腔内泵送液体。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包括沿轴向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宽度,所述进液孔和所述排气孔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插入环包括容纳于所述第二腔体侧壁的第一部分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部分,所述插入环支撑座包括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三部分。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座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孔,所述插入环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相对应的导向柱。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为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包括依次连接且内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内径段、第二内径段和第三内径段,所述第一内径段连通至所述座
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内径段连通于所述容纳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为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阶梯孔包括依次连接且内径依次减小的第四内径段、第五内径段和第六内径段,所述第四内径段连通至所述座体的外表面,所述第六内径段连通于所述容纳腔。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内径段中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堵头部分抵压于所述密封环。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当所述座体与所述插入环支撑座紧固连接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插入环支撑座之间。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柱和螺帽,所述座体上设置有以供所述螺柱穿设的通孔,所述螺柱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通孔,且分别对应套设有所述螺帽。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承压检测方法,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承压检测装置测试泵体密封结构中承压段的承压能力,所述泵体密封结构包括插入环以及与插入环连接的插入环支撑座,包括步骤:
[0020]通过紧固件将座体、所述插入环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紧固连接,以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插入环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围设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排气孔的承压腔;
[0021]开启排气孔,注液泵向承压腔内注入液体;
[0022]用堵头封堵所述排气孔;
[0023]通过所述注液泵继续向所述承压腔内加注液体,判断承压腔是否有液体渗出。
[0024]上述承压检测装置,座体上设置的容纳腔用于容纳泵体密封结构的插入环以及插入环支撑座。当座体与插入环支撑座紧固连接时,座体上的容纳腔的腔壁、插入环以及插入环支撑座围设形成连通于进液孔和排气孔的承压腔。注液泵通过进液孔向承压腔中泵送液体,以使承压腔内充满液体。通过堵头封堵排气孔,以使承压腔保持密封状态,从而无需安装泵体密封结构的全部组件而对泵体密封结构中的承压段的承压能力进行测试。
[0025]上述承压检测方法,能够使用承压检测装置以对泵体密封结构中的承压段也即插入环以及插入环支撑座进行承压能力验证,操作简单且方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泵体密封结构的简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检测装置的简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检测装置与泵体密封结构装配后的简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检测装置的底座的简化的俯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

泵体密封结构;101

插入环;1011

凸缘;1013

插入环支撑座;102

定环;1021

定环座;1022

第一密封件;103

动环;104

密封挡环;1014

第一部分;1015

第二部分;1016

第三部分;
[0032]200

承压区域;300

承压腔;
[0033]1‑
座体;
[0034]11

容纳腔;111

第一腔体;112

第二腔体;1121

凹槽;
[0035]12

排气孔;121

第四内径段;122

第五内径段;123

第六内径段;
[0036]13

进液孔;131

第一内径段;132

第二内径段;133

第三内径段;
[0037]14

导向孔;15

第一密封件;16

通孔;17

导向柱;18

第三密封件;
[0038]2‑
紧固件;21

螺柱;22

螺帽;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检测装置,用于测试泵体密封结构(100)中承压段的承压能力,所述泵体密封结构(100)包括插入环(101)以及与所述插入环(101)连接的插入环支撑座(101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检测装置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贯通的容纳腔(11)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纳腔(11)的排气孔(12)和进液孔(13),所述容纳腔(11)为阶梯腔,用于容纳所述插入环(101)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1013);堵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排气孔(12)中;紧固件(2),安装于所述座体(1)上,所述座体(1)通过所述紧固件(2)与所述插入环支撑座(1013)紧固连接,以使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所述插入环(101)以及所述插入环支撑座(1013)围设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液孔(13)和所述排气孔(12)的承压腔(300);注液泵,连通于所述进液孔(13),用于向所述承压腔(300)内泵送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包括沿轴向相连通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宽度,所述进液孔(13)和所述排气孔(12)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腔体(111),所述插入环(101)包括容纳于所述第二腔体(112)侧壁的第一部分(1014)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第二部分(1015),所述插入环支撑座(1013)包括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第三部分(10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腔壁上设置有凹槽(1121),所述凹槽(1121)沿所述座体(1)的周向延伸,所述凹槽(1121)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孔(14),所述插入环支撑座(101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14)相对应的导向柱(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13)为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包括依次连接且内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内径段(131)、第二内径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绍亮毛文军唐彬嘉侯晔祝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