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49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骨架。其技术方案包括靠背、壳体、侧垫和活动条,所述靠背的前端面下侧固定有座垫,且座垫的下端面凹槽两侧均设有滑轨,所述靠背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端固定在侧垫上,所述侧垫的后端面两侧均固定有卡扣,所述壳体固定在靠背的后端面中间处,所述壳体的两侧开口处均滑动安装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扣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所述装配板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装配板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可调节靠背侧翼间距,符合各种体型驾驶者使用和自动化调节,方便与车辆中控系统配合的优点。便与车辆中控系统配合的优点。便与车辆中控系统配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骨架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
,具体为一种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骨架,用作支持某物的结构、基础或轮廓的支架。汽车座椅的骨架则指组成支撑座椅形成的基础支架。
[0003]现有的汽车座椅大多采用自动化设计,通过可调节靠背角度,调节坐垫与方向盘间距等功能提高便携性。但现有座椅不方便对靠背的侧翼部位进行位置调节,现有的座椅一般采用的人体工学设计,符合正常体型骨架的驾驶人员使用,但当骨架体型大,肩宽较长或专业健身人员使用时,常规座椅的靠背侧翼的间距较小,驾驶者无法在背靠过程中调节肩膀的位置,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骨架,具备可调节靠背侧翼间距,符合各种体型驾驶者使用和自动化调节,方便与车辆中控系统配合的优点,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骨架,包括靠背、壳体、侧垫和活动条,所述靠背的前端面下侧固定有座垫,且座垫的下端面凹槽两侧均设有滑轨,所述靠背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端固定在侧垫上,所述侧垫的后端面两侧均固定有卡扣,所述壳体固定在靠背的后端面中间处,所述壳体的两侧开口处均滑动安装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扣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所述装配板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装配板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联动块,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四角处均开设有通槽,且联动块外端穿过通槽后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条上,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
[0006]使用本技术方案中一种座椅骨架时,安装时,将壳体后侧的对接柱与靠背中心处的插孔对接,在靠背前侧螺纹安装有固定盖连接对接柱,实现壳体的固定,壳体两侧装配板上卡槽分别与对应侧垫的卡扣对接,将本装置的液压杆与车辆中控系统连接,根据驾驶人员肩宽数据调节两个侧垫的间距,启动液压杆带动两个活动条调节间距,活动条通过联动块带动装配板位移,装配板通过卡扣带动侧垫位移,实现间距改变,可在本装置的靠背和座垫上加装保护套和软垫,提高舒适度。
[0007]优选的,所述侧垫共设有两个,且两个侧垫分别与靠背的两侧相适配,所述侧垫的前端呈斜角设计,且侧垫前端设有缓冲面。通过调节两个侧垫的间距,改变靠背前侧的空间大小,提高使用舒适度,缓冲面降低倚靠过程中的冲击力。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中间处固定有对接柱,且对接柱插接在靠背中心处的插孔内,所述对接柱外端螺纹安装有固定盖,且固定盖位于靠背前端面插孔内侧。通过对接柱与固定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壳体,便于壳体后期拆卸维护。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条共设有两个,且活动条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两个联动块相连接,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活动条的中间处。通过双头的液压杆调节两个活动条的间距,活动条通过联动块带动装配板位移。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位于凹口内侧,所述装配板与壳体的大小相适配,所述通槽与联动块相适配。通过装配板带动侧垫调节间距,通槽的长度为侧垫位移长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安装时,将壳体后侧的对接柱与靠背中心处的插孔对接,在靠背前侧螺纹安装有固定盖连接对接柱,实现壳体的固定,壳体两侧装配板上卡槽分别与对应侧垫的卡扣对接,将本装置的液压杆与车辆中控系统连接,根据驾驶人员肩宽数据调节两个侧垫的间距,启动液压杆带动两个活动条调节间距,活动条通过联动块带动装配板位移,装配板通过卡扣带动侧垫位移,实现间距改变,可在本装置的靠背和座垫上加装保护套和软垫,提高舒适度,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根据驾驶者的肩宽数据调节两个侧垫的间距,提高舒适性,自动化调节的设计,便于进行操作,通过螺纹固定的对接柱和固定盖方便进行拆卸,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装配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靠背;2、装配板;3、壳体;4、卡扣;5、侧垫;6、卡槽;7、活动条;8、液压杆;9、通槽;10、调节杆;11、收纳槽;12、座垫;13、滑轨;14、凹口;15、联动块;16、对接柱;17、固定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座椅骨架,包括靠背1、壳体3、侧垫5和活动条7,靠背1的前端面下侧固定有座垫12,且座垫12的下端面凹槽两侧均设有滑轨13,靠背1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11,且收纳槽11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0,调节杆10的外端固定在侧垫5上,侧垫5的后端面两侧均固定有卡扣4,壳体3固定在靠背1的后端面中间处,侧垫5共设有两个,且两个侧垫5分别与靠背1的两侧相适配,侧垫5的前端呈斜角设计,且侧垫5前端设有缓冲面,通过调节两个侧垫5的间距,改变靠背1前侧的空间大小,提高使用舒适度,缓冲面降低倚靠过程中的冲击力,壳体3的中间处固定有对接柱16,且对接柱16插接在靠背1中心处的插孔内,对接柱16外端螺纹安装有固定盖17,且固定盖17位于靠背1前端面插孔内侧,通过对接柱16与固定盖17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壳体3,便于壳体3后期拆卸维护。
[0020]实施例二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座椅骨架,包括靠背1、壳体3、侧垫5和活动条7,壳体3的两侧开口处均滑动安装有装配板2,装配板2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卡槽6,且卡扣4卡接在对应的卡槽6内,装配板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装配板2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口14,凹口14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联动块15,壳体3的前端面四角处均开设有通槽9,且联动块15外端穿过通槽9后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条7上,壳体3的前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8,活动条7共设有两个,且活动条7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两个联动块15相连接,液压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活动条7的中间处,通过双头的液压杆8调节两个活动条7的间距,活动条7通过联动块15带动装配板2位移,壳体3位于凹口14内侧,装配板2与壳体3的大小相适配,通槽9与联动块15相适配,通过装配板2带动侧垫5调节间距,通槽9的长度为侧垫5位移长度。
[0022]本技术工作中,安装时,将壳体3后侧的对接柱16与靠背1中心处的插孔对接,在靠背1前侧螺纹安装有固定盖17连接对接柱16,实现壳体3的固定,壳体3两侧装配板2上卡槽6分别与对应侧垫5的卡扣4对接,将本装置的液压杆8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骨架,包括靠背(1)、壳体(3)、侧垫(5)和活动条(7),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的前端面下侧固定有座垫(12),且座垫(12)的下端面凹槽两侧均设有滑轨(13),所述靠背(1)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11),且收纳槽(11)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0),所述调节杆(10)的外端固定在侧垫(5)上,所述侧垫(5)的后端面两侧均固定有卡扣(4),所述壳体(3)固定在靠背(1)的后端面中间处,所述壳体(3)的两侧开口处均滑动安装有装配板(2),所述装配板(2)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卡槽(6),且卡扣(4)卡接在对应的卡槽(6)内,所述装配板(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装配板(2)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口(14),所述凹口(14)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联动块(15),所述壳体(3)的前端面四角处均开设有通槽(9),且联动块(15)外端穿过通槽(9)后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条(7)上,所述壳体(3)的前端面中间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鹏刘杰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