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机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41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以及车辆,属于车辆制造领域,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以及第一横梁;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沿Y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主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沿X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之间、并连接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梁均为直梁结构,使得机舱布置空间也因此而受限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机构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机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作为现阶段高速发展的新型节能、绿色排放的重要产业,拉开了人类出行新纪元的帷幕。在电动汽车的众多装配零件中,支撑机构(比如:车辆的IPU支架)是其中最主要的零件之一,该支架位于前机舱内,主要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器等电器件。
[0003]目前,现有的支撑机构主要由主梁和横梁组成,主梁的数量为两个,横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设置多个,其中部分横梁位于两个主梁之间,另一部分横梁通过竖梁安装在主梁的上方,通过上述的安装可组成支撑机构。但上述的支撑机构主要是通过多根横梁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还设计了另一种结构的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根斜撑梁,该斜撑梁的其中一端与位于主梁之间的横梁固定,另一端与主梁固定,通过该斜撑梁与主梁和横梁组成三角形结构。
[0005]由上述可知,上述两种支架中的主梁均为直梁结构,使得机舱布置空间也因此而受限。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以及车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梁均为直梁结构,使得机舱布置空间也因此而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以及第一横梁;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沿Y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主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沿X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之间、并连接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
[0009]具体的,在本申请中,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沿Y方向平行设置,并通过第一横梁进行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梯子”形结构,从而在电机控制器等电器件进行安装时,提供更好地固定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Y方向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二主梁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组成。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沿X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X方向是指车辆的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指向车头,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指向车尾或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指向车尾,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指向车头。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形成外凸的弧形结构(比如:拱形),也就是说,第二连接部所在位置能够预留出一部分避让空间,使得车辆的其它部件(比如:空调压缩机)进行安装时,能够对其进行避让,从而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
梁均为直梁结构,使得机舱布置空间也因此而受限的技术问题。
[0010]优选的,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形成为内凹的弧形结构,第二连接段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0011]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一体成型。其中,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形成为内凹的弧形结构,第二连接段形成外凸的弧形结构。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适配于车辆的其它部件(比如:空调压缩机)进行安装的同时,更有效地保证第二主梁的稳定性。
[0012]优选的,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第二横梁沿Z方向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间隔设置,第一竖梁连接于第二横梁与第一主梁,第二竖梁在Z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梁在Z方向上的长度、并连接于第二横梁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
[0013]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其中,第二横梁沿Z方向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横梁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主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主梁上。第一竖梁连接于第二横梁与第一主梁,第一竖梁在Z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竖梁在Z方向的长度,并且,第二竖梁的一端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Z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通过设置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方式,能够在装配车辆的其它部件时,增加车辆的其它部件的支撑面积,从而更好地增加支撑效果。
[0014]优选的,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横梁、第三竖梁和第四竖梁;第三横梁沿X方向与第二横梁间隔设置,第三竖梁连接于第三横梁与第一主梁,第四竖梁连接于第三横梁与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第三横梁与第二横梁在Z方向上相对第一竖梁等高设置。
[0015]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横梁、第三竖梁和第四竖梁,第三横梁沿X方向与第二横梁间隔设置,第三竖梁连接于第三横梁与第一主梁,第四竖梁连接于第三横梁与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也就是说,第三横梁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三竖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四竖梁上。为了适配于车辆部件的安装的稳定性,通过增加第三横梁、第三竖梁以及第四竖梁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增加对车辆部件的支撑力,从而保证车辆部件安装时的稳定性。
[0016]此外,第三横梁与第二横梁在Z方向相对于第一竖梁等高设置。以此来将电器部件横跨在副梁上进行安装,并且也不会影响安装在下方支撑结构上的电器部件,使得电器布局更为合理。
[0017]优选的,第一主梁包括第一顶壁、两个第一侧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一分割壁;两个第一侧壁沿Y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相连接;第一分割壁位于两个第一侧壁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相连接;或者第一分割壁位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相连接。
[0018]两个第一侧壁沿Y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第一侧壁通过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相连接,第一分割壁位于两个第一侧壁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相连接,或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相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分割壁的方式,能够增加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一侧壁之间的牢固度,从而防止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一侧壁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由上述可知,该支撑结构自身的强度更好,从而使整体的模态稳定性也更好。
[0019]优选的,第一主梁的截面形状为“日”字型结构。
[0020]第一主梁的截面形状为“日”字型,也就是说,第一分割壁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分割壁可以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侧壁之间,也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底壁以及第一顶壁之间,以形成“日”字形结构。通过设置“日”字形结构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支撑机构的模态。
[0021]优选的,第二主梁包括第二顶壁、两个第二侧壁、第二底壁以及第二分割壁;两个第二侧壁沿Y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之间、且分别与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相连接;第二分割壁位于两个第二侧壁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壁相连接;或者分割壁位于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相连接。
[0022]两个第二侧壁沿Y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第二侧壁通过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相连接,第二分割壁位于两个第二侧壁之间,且其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以及第一横梁;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沿Y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沿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形成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二横梁沿Z方向与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竖梁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竖梁在Z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竖梁在Z方向上的长度、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横梁、第三竖梁和第四竖梁;所述第三横梁沿X方向与所述第二横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竖梁连接于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四竖梁连接于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主梁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在所述Z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竖梁等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军鹏于海奇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