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变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36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畸变发生器,其设置于发动机机匣,畸变发生器包括:若干螺纹杆,若干螺纹杆沿发动机机匣的径向设置于发动机机匣的内机匣和外机匣之间;螺母,螺母设置并啮合于螺纹杆上;畸变件,畸变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螺纹杆的螺母上,畸变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弹性;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于螺纹杆,并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螺纹杆转动时,能够改变设置在该螺纹杆上的螺母在该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使连接该螺母的畸变件拉伸或缩小,改变其在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以此实现畸变结构在机匣内位置的调节,模拟出不同的总压沿径向分布规律,利于缩短进气实验的实验周期。实验周期。实验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畸变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畸变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发动机试验中,为了在大气进气条件下模拟实际航空发动机工作时的进口不均匀来流工况,通常在发动机机匣的进口段位置处放置一套畸变发生器(下称畸变网),用于模拟该发动机设计状态下的进口无量纲总压沿径向的分布形式。
[0003]传统上的畸变网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畸变网1'上布置有沿径向不同位置布置的不同直径金属丝11',其设计原理是利用气流流过不同直径的金属丝11'产生不同大小的流动损失,按照一定的规律沿径向在发动机进口段布置金属丝11',可以使得金属丝11'下游的气流总压沿径向呈有规律的分布。通过在设计畸变网1'的结构时调整金属丝11'的参数(包括直径和位置),可以使得在目标位置的总压沿径向分布满足设计要求。
[0004]但是,传统方案的畸变网的构型是固定的,想要适应不同的气流条件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不同构型畸变网,再重新安装,导致成本较高,拆装复杂,耗费时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畸变网兼容性不佳,设计、制造和安装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畸变发生器。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畸变发生器,其设置于发动机机匣,所述畸变发生器包括:
[0008]若干螺纹杆,若干所述螺纹杆沿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内机匣和外机匣之间;
[0009]螺母,所述螺母设置并啮合于所述螺纹杆上;
[0010]畸变件,所述畸变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所述螺纹杆的所述螺母上,所述畸变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弹性;
[0011]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螺纹杆,并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
[0012]该畸变发生器,在驱动机构驱动螺纹杆转动时,能够改变设置在该螺纹杆上的螺母在该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使连接该螺母的畸变件拉伸或缩小,改变其在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以此实现畸变结构在机匣内位置的调节,进而根据发动机不同来流条件需求,通过控制驱动机构改变畸变件在发动机机匣内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置,模拟出不同的总压沿径向分布规律。
[0013]该畸变发生器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畸变网结构固定不变,畸变网兼容性不佳,设计、制造和安装成本高的缺陷,并且可以根据发动机不同来流条件需求,模拟出不同的总压沿径向分布规律,利于缩短进气实验的实验周期。
[0014]较佳地,各所述螺纹杆沿着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螺纹杆的数量大于等于八根。
[0015]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各螺纹杆在发动机机匣内的分布尽可能均匀,进而使间接定位在螺纹杆上的畸变件在发动机机匣内的分布也尽可能均匀。
[0016]较佳地,所述畸变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螺纹杆的所述螺母上。
[001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降低畸变件在发动机机匣内移动的难度,以增强畸变调节效果。
[0018]较佳地,所述畸变发生器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同时连接于所有的所述螺纹杆,所述联动机构能够带动所有的所述螺纹杆同步转动。
[0019]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各螺纹杆上的螺母能够以相同的速度在螺纹杆上移动,使得该畸变发生器的调节一致性比较好,更便于进气实验的实施。
[0020]较佳地,连接相同的所述畸变件的两个所述螺母在所述螺纹杆上的位置相同。
[002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螺纹杆的数量大于等于八根的情况下,由各畸变件在机匣内围成的图形接近于半径相同的同心圆,以模拟传统的畸变网呈同心圆状排布的构型,也使得应用于传统的畸变网上的模拟参数可以直接在该畸变发生器被使用,使得兼容性和一致性均较好。
[0022]较佳地,单个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螺母,多个所述螺母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所述畸变件。
[002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提高单根螺纹杆能够调节的畸变件的数量,进而提高畸变件在发动机机匣内的部分数量,进一步满足进气实验的需求。
[0024]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联动机构均位于所述内机匣的内侧,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内机匣的表面并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
[0025]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避免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占据发动机机匣的外部空间。
[0026]较佳地,所述畸变件为材质为金属。
[002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提高畸变件的自身强度和使用耐久。
[0028]较佳地,所述畸变件为螺旋弹簧。
[0029]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实施方案,使得材质为金属的畸变件具备沿长度方向能够伸缩的特性,以在两个螺母之间一直保持张紧状态。
[0030]较佳地,所述畸变件的表面覆盖有弹性橡胶管。
[003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为金属弹簧的畸变件因直径较细,产生的畸变效果不明显的现象,通过在金属弹簧的外层套有弹性橡胶管,以增强畸变效果,且弹性橡胶管也会随着弹簧的拉伸而拉伸。
[0032]较佳地,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机匣和所述外机匣。
[003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提供一种较为优选的结构实施方案,使螺纹杆实现可靠的固定。
[0034]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内机匣的内侧或者所述外机匣的外侧。
[0035]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避免驱动机构的设置影响发动机机匣的正常进气。
[0036]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7]该畸变发生器,在驱动机构驱动螺纹杆转动时,能够改变设置在该螺纹杆上的螺母在该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使连接该螺母的畸变件拉伸或缩小,改变其在发动机机匣内的位置,以此实现畸变结构在机匣内位置的调节,进而根据发动机不同来流条件需求,通过
控制驱动机构改变畸变件在发动机机匣内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置,模拟出不同的总压沿径向分布规律。
[0038]该畸变发生器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畸变网结构固定不变,畸变网兼容性不佳,设计、制造和安装成本高的缺陷,并且可以根据发动机不同来流条件需求,模拟出不同的总压沿径向分布规律,利于缩短进气实验的实验周期。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现有技术的畸变网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畸变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螺纹杆和外机匣的定位关系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螺纹杆1,驱动端11,定位端12
[0046]螺母2,内螺纹本体21,耳状连接座22
[0047]畸变件3
[0048]驱动机构4
[0049]联动机构5
[0050]内机匣701
[0051]外机匣702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畸变发生器,其设置于发动机机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畸变发生器包括:若干螺纹杆,若干所述螺纹杆沿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内机匣和外机匣之间;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上,并啮合于所述螺纹杆的螺纹;畸变件,所述畸变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所述螺纹杆的所述螺母上,所述畸变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弹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螺纹杆,并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螺纹杆沿着所述发动机机匣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螺纹杆的数量大于等于八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畸变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螺纹杆的所述螺母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畸变发生器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同时连接于所有的所述螺纹杆,所述联动机构能够带动所有的所述螺纹杆同步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高国荣刘勃阳李游杨平陈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