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和除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267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和除色方法,该组合物含有不良溶剂和吸附剂,其中,所述不良溶剂对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无溶解性对有色杂质具有溶解性。相比于常规的现有技术首先全部溶解待脱色产品,进而在均相液相中进行脱色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的除色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可简化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流程,提高脱色效率,降低吸附剂和溶剂用量,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和除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取代羧基芳烃纯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和一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除色组合物进行除色的除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6

萘二甲酸(2,6

NDA)是制备各种聚酯、聚氨酯以及液晶聚酯的重要单体,特别是2,6

NDA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PEN作为聚酯的换代产品,以刚性大的萘环取代苯环,使其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阻隔性和抗紫外线等性能均优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0003]在2,6

NDA提纯过程中,脱色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后期结晶提纯的效果,已有的技术均采用将待脱色物质溶于溶剂的办法进行脱色。然而2,6

NDA在常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高,脱色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CN 102070442采用氮氮二甲基乙酰胺、氮甲基吡咯烷酮等强极性有机溶剂来提纯2,6

NDA,然而即使是强极性溶剂,在100℃以下对2,6

NDA的溶解度仍低于10wt%,同时在这些有机溶剂中,脱色效果并不显著。为增加2,6

NDA的溶解度,诸多技术将2,6

NDA转换为2,6

NDA盐,进而在水溶液中脱色。例如US3888921所报道的提纯工艺,其将粗2,6

NDA溶解于碱性物质的水溶液中,进而对该溶液脱色,采用该方法脱色,其活性炭用量巨大,且对碱的种类有严格要求。
[0004]CN103702966对US 3888921进行了改进,其首先将2,6

NDA和有机碱反应生成2,6

NDA胺盐,进而其将2,6

NDA胺盐溶于水酮混合溶剂中,再进行脱色和结晶提纯。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有毒溶剂丙酮。
[000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已知的2,6

NDA提纯过程脱色方法均存在有机溶剂用量大、活性炭用量大和脱色过程效率低下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例如2,6

NDA提纯过程有机溶剂用量大、吸附剂用量大和脱色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简化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除色流程,可降低吸附剂和溶剂用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不良溶剂和吸附剂,其中,所述不良溶剂对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无溶解性对有色杂质具有溶解性。
[0008]优选地,以粗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粗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吸附剂与不良溶剂的重量比为100:0.1

50:10

5000,优选为100:1

20:10

500。
[0009]优选地,所述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含有10wt%以下,优选4

8wt%的有色杂质和90wt%以上,优选92

96wt%的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
类似物。
[0010]优选地,所述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含有:10wt%以下优选0.1

8wt%的有色杂质,90wt%以上优选92

99wt%的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可选地含有其他杂质。
[0011]优选地,所述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为多取代烷基芳烃在有机溶剂中与液相氧化催化剂接触反应的液相反应产物。
[0012]优选地,所述有色杂质为含酰基类取代羧基芳烃、含酰基类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和蒽醌类物质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含甲酰基取代羧基芳烃、含甲酰基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含乙酰基取代羧基芳烃、含乙酰基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和蒽醌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有色物质。
[0013]优选地,所述有色杂质为2

甲酰基
‑6‑
萘甲酸、2

甲酰基
‑6‑
萘甲酸盐、2

甲酰基
‑6‑
萘甲酸甲酯、2

乙酰基
‑6‑
萘甲酸甲酯、2

乙酰基
‑6‑
萘甲酸、2

乙酰基
‑6‑
萘甲酸盐、对甲酰基苯甲酸、对甲酰基苯甲酸盐、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和蒽醌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优选为多取代羧基苯和/或多取代羧基萘,更优选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任意取代位置的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为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盐和/或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酯,更优选为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酯、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盐和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盐为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钠盐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钾盐;更优选为2,6

NDA钾盐和/或2,6

NDA钠盐。
[0017]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盐为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胺盐,更优选为2,6

NDA三乙胺盐和/或2,6

NDA二乙胺盐,进一步优选为2,6

NDA三乙胺盐。
[0018]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盐、对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盐、间苯二甲酸酯、萘二甲酸、萘二甲酸盐、萘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6

萘二甲酸、2,6

萘二甲酸盐和2,6

萘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优选地,所述不良溶剂为醇溶剂、羧酸溶剂、酮溶剂、酯溶剂和苯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优选地,所述酮溶剂为C3

10的酮溶剂,优选为C3

5烷基酮和/或C2

5取代基取代的芳香酮,更优选为丙酮和/或苯乙酮。
[0021]优选地,所述酯溶剂为C2

15的酯,优选为C2

10烷基酯和/或C1

6取代基取代的芳香酯,更优选为乙酸甲酯和/或乙酸乙酯。
[0022]优选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除色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不良溶剂和吸附剂,其中,所述不良溶剂对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无溶解性对有色杂质具有溶解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以粗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粗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吸附剂与不良溶剂的重量比为100:0.1

50:10

5000,优选为100:1

20:10

500;和/或所述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或类似物含有:10wt%以下优选0.1

8wt%的有色杂质,90wt%以上优选92

99wt%的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可选地含有其他杂质;所述含有色杂质的粗多取代羧基芳烃为多取代烷基芳烃在有机溶剂中与液相氧化催化剂接触反应的液相反应产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有色杂质为含酰基类取代羧基芳烃、含酰基类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和蒽醌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含甲酰基取代羧基芳烃、含甲酰基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含乙酰基取代羧基芳烃、含乙酰基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和蒽醌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有色物质,更优选为2

甲酰基
‑6‑
萘甲酸、2

甲酰基
‑6‑
萘甲酸盐、2

甲酰基
‑6‑
萘甲酸甲酯、2

乙酰基
‑6‑
萘甲酸甲酯、2

乙酰基
‑6‑
萘甲酸、2

乙酰基
‑6‑
萘甲酸盐、对甲酰基苯甲酸、对甲酰基苯甲酸盐、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和蒽醌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为多取代羧基苯和/或多取代羧基萘,更优选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任意取代位置的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为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盐和/或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酯,优选为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酯、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盐和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盐为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钠盐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无机钾盐;优选为2,6

NDA钾盐和/或2,6

NDA钠盐;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盐为多取代羧基芳烃有机胺盐,更优选为2,6

NDA三乙胺盐和/或2,6

NDA二乙胺盐,进一步优选为2,6

NDA三乙胺盐;优选地,所述多取代羧基芳烃和/或多取代羧基芳烃类似物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盐、对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盐、间苯二甲酸酯、萘二甲酸、萘二甲酸盐、萘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6

萘二甲酸、2,6

萘二甲酸盐和2,6

萘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不良溶剂为醇溶剂、羧酸溶剂、酮溶剂、酯溶剂和苯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酮溶剂为C3

10的酮溶剂,优选为C3

5烷基酮和/或C2

5取代基取代的芳香酮,更优选为丙酮和/或苯乙酮;和/或所述酯溶剂为C2

15的酯,优选为C2

10烷基酯和/或C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春曦陈亮曹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