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269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色织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层,所述抗菌层和透气层连接处缝合有第一纱线,所述第一纱线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纱线,多组所述第二纱线内部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线;通过设置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以及固定线,能够使得布料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增加布料的透气效果,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之间形成空腔,从而提高色织布的透气效果,通过固定线对第二纱线进行固定,通过第二纱线能够对第一纱线进行固定,能够提高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色织布抗挤压收缩和抗拉扯变形的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色织布
,尤其涉及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

技术介绍

[0002]用染色的纱线织成的织物,给纱染色一般分为色纺纱和染色纱二种方式,通常说的色织布是指梭织机织的布,但针织机也同样可以做出色织针织布。相对印染布来说它风格独特,先上色再织布的方式能够使染料和纺纱线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布料也会有更好的染色坚牢度,并且不易褪色,而且它会有更好的色泽以及站体感,色织布因以上诸多优势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这种布料价格偏贵,由于色织布的染纱、织造、后整理的总损耗比较大,台产也不及白坯布的产量高,所以成本加大。
[0003]现有的色织布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抑菌效果,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时体验感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层,所述抗菌层和透气层连接处缝合有第一纱线,所述第一纱线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纱线,多组所述第二纱线内部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线。
[0006]优选地,所述耐磨层为涤纶层,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2

,涤纶层主要是由涤纶短丝面料构成,其表面喷涂有亲服性支水化聚合物抗污涂层剂。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耐磨层的抗污能力,避免污垢向色织布内层渗透,不便于后期清洗。
[0008]优选地,所述抗菌层为银离子抗菌涂层,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0.15

,其中银离子抗菌涂层顶部依次均匀喷涂有防霉抗菌剂和负离子涂层。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色织布的抗菌能力以及防霉能力。
[0010]优选地,所述透气层为纤维层,所述透气层的厚度为0.25

,纤维层由竹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制成。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色织布的透气效果以及抑菌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防御紫外线的能力。
[0012]优选地,所述接触层为纯棉层,所述接触层的厚度为0.15

,其中纯棉层主要由纯棉和涤纶按照1∶1混纺制成。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接触层的抗摩擦能力,避免内层布料起球。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呈网状分布与抗菌层和透气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纱线直径为0.5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网状分布第一纱线能够使得布料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增加
布料的透气效果。
[0016]优选地,多组所述第二纱线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每组所述第二纱线内均设有两条分别贯穿抗菌层和透气层的纱线,且两条纱线之间相互交叉设置并分别与第一纱线之间形成空腔,两条纱线凸起处分别与第一纱线连接固定,每组所述第二纱线的最大距离为0.8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纱线能够对第一纱线进行固定,同时增加抗菌层和透气层连接的牢固性。
[0018]优选地,所述固定线分别与抗菌层和透气层连接固定,所述固定线直径为0.15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线能够对第二纱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拉扯下导致第二纱线产生错位。
[0020]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21]1、通过设置耐磨层,能够减少污垢与抗菌层的接触,从而降低细菌的滋生,提高色织布自身的抗菌能力,同时抗菌层内部设置银离子抗菌涂层顶、防霉抗菌剂和负离子涂层,能够在进一步提升色织布抗菌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布料的防霉能力;透气层通过竹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制成,能够提升色织布的透气效果以及抑菌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防御紫外线的能力,通过设置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以及固定线,能够使得布料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增加布料的透气效果,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之间形成空腔,从而提高色织布的透气效果,通过固定线对第二纱线进行固定,通过第二纱线能够对第一纱线进行固定,能够提高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色织布抗挤压收缩和抗拉扯变形的能力。
[0022]2、接触层为纯棉和涤纶按照1∶1混纺制成,能够提高接触层的抗摩擦能力,避免内层布料起球。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耐磨层;2、抗菌层;3、透气层;4、接触层;5、第一纱线;6、第二纱线;7、固定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包括耐磨层1,耐磨层1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2,抗菌层2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层3,透气层3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层4,抗菌层2和透气层3连接处缝合有第一纱线5,第一纱线5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纱线6,多组第二纱线6内部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线7。
[0028]具体的,耐磨层1为涤纶层,耐磨层1的厚度为0.2

。涤纶层主要是由涤纶短丝面料构成,其表面喷涂有亲服性支水化聚合物抗污涂层剂,能够提升耐磨层1的抗污能力,避免污垢向色织布内层渗透,不便于后期清洗。
[0029]进一步的,抗菌层2为银离子抗菌涂层,抗菌层2的厚度为0.15

,其中银离子抗菌涂层顶部依次均匀喷涂有防霉抗菌剂和负离子涂层,能够提升色织布的抗菌能力以及防霉能力。
[0030]再进一步的,透气层3为纤维层,透气层3的厚度为0.25

,纤维层由竹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制成,能够提升色织布的透气效果以及抑菌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防御紫外线的能力。
[0031]更进一步的,接触层4为纯棉层,接触层4的厚度为0.15

,其中纯棉层主要由纯棉和涤纶按照1∶1混纺制成,能够提高接触层1的抗摩擦能力,避免内层布料起球。
[0032]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纱线5呈网状分布与抗菌层2和透气层3的连接处,第一纱线5直径为0.5

,网状分布第一纱线5能够使得布料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增加布料的透气效果。
[0033]值得注意的是,多组第二纱线6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每组第二纱线6内均设有两条分别贯穿抗菌层2和透气层3的纱线,且两条纱线之间相互交叉设置并分别与第一纱线5连接固定,每组第二纱线6的最大距离为0.8

,通过第二纱线6能够对第一纱线5进行固定,同时增加抗菌层2和透气层3连接的牢固性。
[0034]除此之外,固定线7分别与抗菌层2和透气层3连接固定,固定线7直径为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抗菌色织布,包括耐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层(3),所述透气层(3)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触层(4),所述抗菌层(2)和透气层(3)连接处缝合有第一纱线(5),所述第一纱线(5)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纱线(6),多组所述第二纱线(6)内部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抗菌色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为涤纶层,所述耐磨层(1)的厚度为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抗菌色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为银离子抗菌涂层,所述抗菌层(2)的厚度为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抗菌色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3)为纤维层,所述透气层(3)的厚度为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抗菌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嘉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州区天宠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