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24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存在施工困难、作业时间长的问题。本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包括基础、设于基础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防护以及设于两侧防护上方的顶防护,两侧防护的下端与基础固连,两侧防护的上端与顶防护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单元拼装形成,安装便捷,接头易处理,可快速构建安全可靠的施工通道,对过往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进行有效保护,保证隧道不中断施工,从而确保建设工期;同时该结构拆除方便,材料可重复利用,节省投资。节省投资。节省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涉及一种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西南山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岩溶发育。隧道工程修建时常遇到可溶岩地层,揭示溶洞越来越频繁。隧道施工揭示溶洞时,为防止溶洞顶壁掉块造成下部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损失,现有技术多对溶腔壁进行锚网喷加固,同时搭设临时脚手架进行通过防护。其存在以下问题:溶腔较大时,锚网喷施作面积大,施工困难,作业时间长,将会影响隧道继续往前施工进度要求;而且临时脚手架工程工序多,过程繁琐,且搭设临时脚手架形成工作空间通常较小,很难满足隧道继续往前施工所需作业空间要求。
[0003]因此,如何便捷、高效的构建溶洞段施工通道,保障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保证隧道施工不中断,确保隧道工期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确保建设工期的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包括基础、设于基础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防护以及设于两侧防护上方的顶防护,两所述侧防护的下端与基础固连,两所述侧防护的上端与顶防护固连。
[0007]施工通道位于两个侧防护和顶防护之间,可拼装而成,安装便捷,可快速构建安全可靠的施工通道,同时拆除方便,材料可重复利用,能有效节约投资。
[0008]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侧防护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连接于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下端与基础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上端与顶防护连接。
[0009]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根中部交叉固连的斜杆,所述斜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柱固连,其另一端与第二立柱固连。两根斜杆与第一立柱构成三角形,两根斜杆与第二立柱也构成三角形,提高结构稳定性。
[0010]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两根横杆,其中一横杆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的上端固连,该横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的上端固连;另一横杆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的下端固连,该横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的下端固连。
[0011]进一步提高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0012]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侧防护还包括侧护板,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分别与侧护板固连。
[0013]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顶防护包括两条分别设于不同侧防护上的横梁、若干设于横梁上的纵梁和设于纵梁上的顶护板,所述纵梁的一端与其中一横
梁固连,所述纵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横梁固连。
[0014]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基础内设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上焊接有预埋钢板,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下端分别和与之对应设置的预埋钢板焊接。
[0015]在上述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中,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上端设有连接钢板,所述横梁的底面与连接钢板焊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可通过单元拼装形成,安装便捷,接头易处理,可快速构建安全可靠的施工通道,对过往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进行有效保护,保证隧道不中断施工,从而确保建设工期;同时该结构拆除方便,材料可重复利用,可有效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的右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基础;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斜杆;5、横杆;6、侧护板;7、横梁;8、纵梁;9、顶护板;10、锚固钢筋;11、预埋钢板;12、角钢;13、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的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包括两条沿施工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基础1,基础1分别位于施工通道的两侧处,基础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如图2所示,在每条基础1上分别设有侧防护,侧防护的下端和与之对应的基础1固连,两个侧防护的上方设有顶防护,两侧防护的上端与顶防护固连。
[0023]其中,基础1宽和高的尺寸为0.7m
×
0.6m,长度根据施工通道确定,沿施工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基础1,两个相邻基础1之间的间宽为4.5

5m。
[0024]具体的,如图1所示,侧防护包括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以及连接于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之间的连接件,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下端与基础1连接,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上端与顶防护连接。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之间的间距为5m。
[0025]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为双拼工字钢立柱,即分别采用两根I20型钢焊接形成,焊缝间距为1.0m。
[0026]如图3所示,基础1内设有锚固钢筋10,锚固钢筋10上焊接有预埋钢板11,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下端分别和与之对应设置的预埋钢板11通过角钢12焊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上端设有连接钢板13,横梁7的底面与连接钢板13焊接。预埋钢板11的厚度为20mm,连接钢板13的厚度为20mm。锚固钢筋10设为π字型,其顶端与预埋钢板11焊接长度不小于20cm。
[002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件包括两根中部交叉固连的斜杆4,斜杆4的一端与第一立柱2焊接,其另一端与第二立柱3焊接。两根斜杆4与第一立柱2构成三角形,两根斜杆
4与第二立柱3也构成三角形,提高结构稳定性。
[002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连接件还包括两根横杆5,其中一横杆5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4的上端固连,该横杆5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4的上端固连;另一横杆5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4的下端固连,该横杆5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4的下端固连。进一步提高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0029]如图2所示,侧防护还包括侧护板6,侧护板6为钢板,其厚度为10mm,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远离施工通道的一侧分别与侧护板6焊接。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顶防护包括两条分别设于不同侧防护上的横梁7、若干设于横梁7上的纵梁8和设于纵梁8上的顶护板9,顶护板9为钢板,其厚度为10mm,纵梁8的一端与其中一横梁7焊接,纵梁8的另一端与另一横梁7焊接。纵梁8采用I36b型钢,横梁7采用I28a型钢。
[0031]可于溶洞端头隧道内拼装该防护结构,将拼装的结构整体或者分节顶推至溶洞内。其实施步骤如下:
[0032]步骤1:于溶洞外安全区域准备防护结构所需建材,并按双拼工字钢立柱、纵梁8,横梁7,连接件、锚固钢筋10,预埋钢板11、角钢12、连接钢板13、侧护板6和顶护板9相应尺寸加工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溶洞段施工通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1)、设于基础(1)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防护以及设于两侧防护上方的顶防护,两所述侧防护的下端与基础(1)固连,两所述侧防护的上端与顶防护固连;所述侧防护包括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以及连接于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下端与基础(1)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上端与顶防护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根中部交叉固连的斜杆(4),所述斜杆(4)的一端与第一立柱(2)固连,其另一端与第二立柱(3)固连;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两根横杆(5),其中一横杆(5)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4)的上端固连,该横杆(5)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4)的上端固连;另一横杆(5)的一端与其中一斜杆(4)的下端固连,该横杆(5)的另一端与另一斜杆(4)的下端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溶洞段施工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田攀于茂春曹林卫刘保林朱小兵蔡直言汪伟松黄安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