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该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进行移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隧道的内壁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隧道进行便携式的稳定支撑,便于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了支撑效率,同时一体化的支撑对支撑的牢固性更好,提高了对隧道支撑的安全性。高了对隧道支撑的安全性。高了对隧道支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没有坚固的基础支撑,因而在新的应力形成过程中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并相应导致隧道失稳塌方等实际问题,其严重影响了人身和设备安全,阻碍了施工的进度,实际施工过程中,为解决上述隧道失稳塌方等实际问题,必须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及时对开挖断面进行快速且有效地支护,普通的隧道支撑通过喷锚支护进行支撑,喷锚支护是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加固岩层,安装和拆卸过程复杂,施工强度大,成本高,增加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同时隧道内部的潮湿,支撑装置表面的水分容易导致支撑装置锈蚀,从而影响支撑装置的支撑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具备了可以对不同大小的隧道进行便携式的一体化稳固支撑,便于了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支撑的安全性,同时可对支撑装置进行干燥,放置支撑装置锈蚀,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转轴,多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多个所述传动齿轮的外表面通过齿轮链条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传动箱相连接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传动箱和支撑框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配合有与支撑框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支撑框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套筒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框滑动连接
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传动箱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配合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两个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与支撑框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加热箱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加热箱内固定来接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支撑框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框转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安装板开设的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安装块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
[0012]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转动移动机构,随后通过移动机构将支撑装置移动到隧道内支撑的位置;步骤二、转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隧道的内壁进行支撑固定; 步骤三、通过启动烘干机构,供杆机构吹出加热气体对支撑装置表面的水分进行烘干。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进行移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隧道的内壁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隧道进行便携式的稳定支撑,便于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了支撑效率,同时一体化的支撑对支撑的牢固性更好,提高了对隧道支撑的安全性。
[0014](2)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配合,实现支撑时的缓冲,同时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隧道内壁的贴合度更高,提高了支撑效果。
[0015](3)通过烘干机构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支撑装置表面进行烘干,保持支撑装置的干燥,防止支撑机构在隧道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锈蚀,影响支撑装置的支撑强度,提高了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6](4)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安装槽内安装块向下移动,安装块带动万向轮向下移动,使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便于对支撑装置进行移动,当支撑装置进行支撑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将安装块和万向轮移动到安装槽内 ,通过安装板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了对支撑装置进行便携式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第一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第二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传动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加热箱的内部机构俯视图。
[0019]图中:1、安装板;2、支撑框;11、传动箱;12、第一转轴;13、传动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螺纹杆;16、第一调节板;17、第一支撑柱;18、套筒;19、第一支撑板;190、第一弹簧;191、转动板;192、第一锥齿轮;21、第二支撑柱;22、连接板;23、第二弹簧;24、第二支撑板;31、第三锥齿轮;32、第四锥齿轮;33、第二螺纹杆;34、第二调节板;35、第三支撑柱;36、第三弹簧;37、第三支撑板;4、加热箱;41、第二转轴;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转轴;45、扇叶;46、电加热丝;47、出气口;5、电机;51、传动轴;6、安装槽;61、安装块;62、万向轮;63、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所述支撑框(2)内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传动箱(11),所述传动箱(1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转轴(12),多个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13),多个所述传动齿轮(13)的外表面通过齿轮链条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12)的一端设置有与传动箱(11)相连接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锥齿轮(192),所述第一锥齿轮(192)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二锥齿轮(14)的中间固定套接有与传动箱(11)和支撑框(2)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15),所述第一螺纹杆(15)的外表面螺纹配合有与支撑框(2)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板(16),所述第一调节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支撑框(2)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7),所述第一支撑柱(1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筒(18),所述套筒(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9),所述套筒(18)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支撑柱(17)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轴(12)固定连接的转动板(191),所述转动板(19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框(2)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柱(21),所述第二支撑柱(2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开挖施工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三锥齿轮(31),所述第三锥齿轮(31)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戴维,郭恺,刘世滨,李楠,卢豪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沿太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