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098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淡水甲壳类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包括基座和气泵,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净化瓶、第二净化瓶、呼吸室瓶、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该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通过将克氏原螯虾放置在呼吸室瓶内,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净化瓶、第二净化瓶、呼吸室瓶、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只需测定第一吸收瓶内的挥发性氨和第二吸收瓶内的CO2含量,即可得出克氏原螯虾离水后的挥发性氨排泄率和耗氧率,该装置可同时测定挥发性氨排泄率和耗氧率,为研究克氏原螯虾离水代谢活动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测定装置,也可用于蟹类离水代谢研究。可用于蟹类离水代谢研究。可用于蟹类离水代谢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淡水甲壳类动物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克氏原螯虾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甲壳类动物,当前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普遍采取离水运输,将亲虾或虾苗装箱,在保持湿润的条件下,运往其它地区,有时运输时间长达5

6h,如果处置不当,不仅造成途中损失,还会降低亲虾和虾苗的下塘成活率,给生产带来损失。
[0003]要解决克氏原螯虾离水运输问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离水状态下的代谢特点,影响虾蟹类离水状态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湿度、耗氧率,氮排泄速率、血淋巴酸碱平衡等,常规的陆生离水状态下耗氧率的测定是使用特殊的呼吸面罩,由于缺乏简单实用的克氏原螯虾离水代谢研究装置,目前对其在离水状态下耗氧率和挥发性氨排泄率等尚缺乏了解,无法准确了解克氏原螯虾的代谢特点,无法根据其代谢特点研究保证存活率的运输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旨在解决缺乏简单实用的克氏原螯虾离水代谢研究装置,无法准确了解克氏原螯虾的代谢特点,导致无法研究保证存活率运输方式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包括基座和气泵,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净化瓶、第二净化瓶、呼吸室瓶、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所述第一净化瓶和所述第一吸收瓶内均盛有挥发性氨吸收剂,所述第二净化瓶和所述第二吸收瓶内均盛有CO2吸收剂,所述呼吸室瓶内横向设置有网格板,所述呼吸室瓶、所述第一净化瓶、所述第二净化瓶、所述第一吸收瓶和所述第二吸收瓶的瓶口处均设置有瓶塞;
[0006]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净化瓶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一净化瓶和所述第二净化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净化瓶内的CO2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二净化瓶和所述呼吸室瓶之间通过气体流入管连通,所述气体流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网格板的下方,所述呼吸室瓶和所述第一吸收瓶之间通过气体流出管连通,所述气体流出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吸收瓶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一吸收瓶和所述第二吸收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吸收瓶内的CO2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二吸收瓶的瓶口处连通有溢气管。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为玻璃转子流量计。
[0008]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呼吸室瓶的第一凹槽,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净化瓶、所述第二净化瓶、所述第一吸收瓶和
所述第二吸收瓶的第二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呼吸室瓶、所述第一净化瓶、所述第二净化瓶、所述第一吸收瓶和所述第二吸收瓶的瓶口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呼吸室瓶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身和所述瓶盖之间涂抹凡士林以保证密封。
[0011]优选的,所述呼吸室瓶内且位于所述网格板的下方盛有蒸馏水。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通过将克氏原螯虾放置在呼吸室瓶内,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净化瓶和第二净化瓶,挥发性氨和CO2被吸收,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到呼吸室瓶内,再依次通过第一吸收瓶和第二吸收瓶,挥发性氨和CO2再次被吸收,只需测定第一吸收瓶内的挥发性氨和第二吸收瓶内的CO2含量,即可得出克氏原螯虾离水后的挥发性氨排泄率和耗氧率,该装置可同时测定挥发性氨排泄率和耗氧率,为研究克氏原螯虾离水代谢活动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测定装置,也可用于蟹类离水代谢研究;该装置结构简单、实验操作难度小且成本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中:1

基座、2

呼吸室瓶、21

瓶身、22

瓶盖、3

第一净化瓶、4

第二净化瓶、5

第一吸收瓶、6

第二吸收瓶、7

网格板、8

瓶塞、9

进气管、10

第一连接管、11

气体流入管、12

气体流出管、13

第二连接管、14

溢气管、15

流量计、16

气泵、17

第一凹槽、18

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包括基座1和气泵16,基座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净化瓶3、第二净化瓶4、呼吸室瓶2、第一吸收瓶5和第二吸收瓶6,第一净化瓶3和第一吸收瓶5内均盛有挥发性氨吸收剂,第二净化瓶4和第二吸收瓶6内均盛有CO2吸收剂,呼吸室瓶2内横向设置有网格板7,呼吸室瓶2、第一净化瓶3、第二净化瓶4、第一吸收瓶5和第二吸收瓶6的瓶口处均设置有瓶塞8;
[0019]基座1由底板和支撑腿组成,底板为长方体,呼吸室瓶2为一直径150mm的具塞玻璃干燥器,作为放置和观察克氏原螯虾的主体,第一净化瓶3、第二净化瓶4、第一吸收瓶5和第二吸收瓶6分别为500ml左右的玻璃厌氧瓶,第一净化瓶3和第一吸收瓶5内分别盛有200ml 2%的硼酸溶液,充当挥发性氨吸收剂,用于吸收挥发性氨,第二净化瓶4和第二吸收瓶6内分别盛有200ml0.148%的氢氧化钡溶液,充当CO2吸收剂,用于吸收CO2,网格板7为不锈钢
材质,网格小孔直径4mm,作为克氏原螯虾的测试台,瓶塞8塞子为丁基橡胶塞,保证了气密性。
[0020]气泵16的出气口连通有进气管9,进气管9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净化瓶3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第一净化瓶3和第二净化瓶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0连通,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净化瓶4内的CO2吸收剂液面下,第二净化瓶4和呼吸室瓶2之间通过气体流入管11连通,气体流入管11的一端延伸至网格板7的下方,呼吸室瓶2和第一吸收瓶5之间通过气体流出管12连通,气体流出管1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吸收瓶5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第一吸收瓶5和第二吸收瓶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3连通,第二连接管1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吸收瓶6内的CO2吸收剂液面下,第二吸收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克氏原螯虾离水呼吸和氨氮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气泵(16),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净化瓶(3)、第二净化瓶(4)、呼吸室瓶(2)、第一吸收瓶(5)和第二吸收瓶(6),所述第一净化瓶(3)和所述第一吸收瓶(5)内均盛有挥发性氨吸收剂,所述第二净化瓶(4)和所述第二吸收瓶(6)内均盛有CO2吸收剂,所述呼吸室瓶(2)内横向设置有网格板(7),所述呼吸室瓶(2)、所述第一净化瓶(3)、所述第二净化瓶(4)、所述第一吸收瓶(5)和所述第二吸收瓶(6)的瓶口处均设置有瓶塞(8);所述气泵(16)的出气口连通有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净化瓶(3)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一净化瓶(3)和所述第二净化瓶(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0)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净化瓶(4)内的CO2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二净化瓶(4)和所述呼吸室瓶(2)之间通过气体流入管(11)连通,所述气体流入管(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网格板(7)的下方,所述呼吸室瓶(2)和所述第一吸收瓶(5)之间通过气体流出管(12)连通,所述气体流出管(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吸收瓶(5)内的挥发性氨吸收剂液面下,所述第一吸收瓶(5)和所述第二吸收瓶(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骄王顺昌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