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蟹共生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稻蟹共生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稻蟹共作是一种以水稻为主体、螃蟹为辅助、土壤为基础、稻水为纽带并联结大气圈的立体生态养殖。通常认为认为系统中的水稻和河蟹是一种关系。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稻的遮阴和稻田的浅水环境非常利于河蟹的生长和脱壳;其次,河蟹是杂食性,而稻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浮萍、丝状藻、节肢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还有水稻的无效分蘖和掉落的稻花,都可成为河蟹的食物;第三,河蟹的代谢产物会给稻田系统增加C,N,P等营养元素,为稻田不间断施肥。综合而言,河蟹与水稻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系统养分流失,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综合效益等特点,是一种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立体养种的生态农业模式。
[0003]现有的稻蟹共作模式以种稻为主,养蟹为主,但由于稻田水浅,水温较高,而积温是导致河蟹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因此稻田养殖的河蟹往往在秋季就完成生殖脱壳,停止生长,成为早熟蟹,其品质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蟹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区域分为若干稻田块(1),所述稻田块(1)的四周设田埂(2),所述稻田块(1)内开挖有相互连通的蟹沟(3),所述田埂(2)上设有进水渠(4)与排水渠(5);所述稻田块(1)的最大蓄水深度为0.2m,所述蟹沟(3)的最大蓄水深度为1.5m,所述蟹沟(3)内设有遮蔽物(6),所述稻田块(1)与所述蟹沟(3)之间的边坡坡比1:1.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蟹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蟹沟(3)占所述稻田块(1)的面积比例为20~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蟹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埂(2)的顶面宽度0.8m,边坡坡比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蟹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