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明洁专利>正文

太阳能诱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36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诱虫灯,包括底箱与顶箱,所述底箱的上方设收集斗,所述顶箱面向所述收集斗的一侧设一号灯管,所述收集斗的下端敞口设抽吸风扇,所述底箱的侧壁设出风口,所述底箱内设置有二号灯管,所述二号灯管为紫外灯管,所述二号灯管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一号灯管与二号灯管两组灯管,其中一号灯管外置、作光诱导作用,二号灯管内置、并在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浓度相对较大的二氧化碳,起到气味/气流诱导的作用,二者结合,就能对大多数害虫起到诱导作用,从而提高诱虫灯的适用范围,除虫效果更佳,也能更好的应用在有机农作物的防虫治虫工作中。作中。作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诱虫灯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农业与杀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诱虫灯。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而采用其他方式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种植业。由于不采用农药,因此需要采用粘虫板、诱虫灯、天敌捕杀等方式进行防虫治虫,其中诱虫灯较之粘虫板更主动、较之天敌捕杀更容易操作,效果较佳,应用最为广泛。
[0003]专利文献CN113349184A公开了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其采用害虫的趋光性吸引蚊子,然后通过风吸方式将害虫吸入回收箱,以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其缺点在于只能诱捕具有趋光特性的害虫,对有机农业作物的防虫治虫不够彻底,因此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对不同特性害虫的诱捕,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诱虫灯。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阳能诱虫灯,包括底箱与顶箱,所述底箱的上方设收集斗,所述顶箱面向所述收集斗的一侧设一号灯管,所述收集斗的下端敞口设抽吸风扇,所述底箱的侧壁设出风口,所述底箱内设置有二号灯管,所述二号灯管为紫外灯管,所述二号灯管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
[0006]优选的,所述二号灯管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65~380nm。
[0007]优选的,所述二号灯管位于所述抽吸风扇的正下方。
[0008]优选的,所述一号灯管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30~580nm。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灯管的外部设置有透明的撞击罩,所述撞击罩的直径小于所述收集斗下端敞口的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底箱与所述顶箱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为一体。
[0011]优选的,还包括立杆,所述底箱与所述顶箱的后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抱箍配合,固定在所述立杆上。
[0012]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安装在所述立杆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底箱的左右两侧,为若干密布的细长槽。
[0014]优选的,所述底箱的底部设有排废抽屉。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一号灯管与二号灯管两组灯管,其中一号灯管外置、作光诱导作用,二号灯管内置、并在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浓度相对较大的二氧化碳,起到气味/气流诱导的作用,二者结合,就能对大多数害虫起到诱导作用,从而提高诱虫灯的适用范围,除虫效果更佳,也能更好的应用在有机农作物的防虫治虫工作中。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省略立杆与太阳能电池板)。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省略立杆与太阳能电池板)。
[0019]底箱1、顶箱2、收集斗3、一号灯管4、抽吸风扇5、出风口6、二号灯管7、撞击罩8、支撑杆9、立杆10、安装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排废抽屉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一种太阳能诱虫灯,包括底箱1与顶箱2,底箱1的上方设收集斗3,顶箱2面向收集斗3的一侧设一号灯管4,收集斗3的下端敞口设抽吸风扇5,底箱1的侧壁设出风口6,底箱1内设置有二号灯管7,二号灯管7为紫外灯管,二号灯管7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本实施例设置有一号灯管4与二号灯管7两组灯管,其中一号灯管4外置、作光诱导作用,二号灯管7内置、并在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浓度相对较大的二氧化碳,起到气味/气流诱导的作用,二者结合,就能对大多数害虫起到诱导作用,从而提高诱虫灯的适用范围,除虫效果更佳,也能更好的应用在有机农作物的防虫治虫工作中。
[0022]实施例中,二号灯管7表面的二氧化钛涂层可采用在灯管表面喷涂二氧化钛液、在常温下凉干而成,通过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凝固层。二号灯管7的工作机理如下:紫外光线使二氧化钛与空气接触后发生强氧化反应,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的水、二氧化碳及其他有诱导性的气体,并通过出风口6扩散至周围,从而对四周的害虫起到气味/气流诱导的作用。一般来说,二号灯管7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65~380nm,照射效果较佳,强氧化反应较为剧烈。
[0023]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二号灯管7位于抽吸风扇5的正下方。通常,通常来说,抽吸风扇5下方害虫最为密集,二号灯管7布置在此处,一是能起到杀死害虫的作用,二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诱导气体,效果最佳。
[0024]实施例中,一号灯管4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30~580nm。通常来说,一号灯管4的波长一般为330~380 nm,中心峰值约360 nm,大多数农林害虫对此波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实际生产中多使用波长为365 nm的杀虫灯。但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害虫,波长为365 nm的杀虫灯并不总能取得最佳灯诱效果,如为483nm对棉铃虫最佳,405对桃小食心虫最佳,368 nm对见鳞翅目害虫最佳。因此,本实施例的一号灯管4采用可更换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更换。
[0025]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号灯管4的外部设置有透明的撞击罩8,撞击罩8的直径小于收集斗3下端敞口的尺寸。撞击罩8具有两个左右,一是对一号灯管4进行保护,防水防撞击,二是对害虫有一定的撞击收集作用。
[0026]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底箱1与顶箱2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9连接为一体。此结构,便于底箱1与顶箱2分别制造加工,也方便后续的检修维护。
[0027]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立杆10,底箱1与顶箱2的后侧设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与抱箍配合,固定在立杆10上。本实施例的安装架11为一大致半圆截面的板,方便与立
杆10抱紧,与抱箍配合拆装方便,安装固定后,也不易松动。
[0028]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2,安装在立杆10的顶部。根据试验,一号灯管4额定功率15W,二号灯管7额定功率10W,抽吸风扇5额定功率1.5W/12V、转速2200r/min,就能对40亩的种植区域实现控制。因此,采用太阳能功能基本上就能满足要求。此外太阳能电池板12布置在最上方,还能起到遮挡、防水的作用。
[0029]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出风口6布置在底箱1的左右两侧,为若干密布的细长槽。本实施例结构的出风口6才有细长槽,宽度可控制在0.5左右,比传统的百叶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细长槽数量足够多,也能保证好的流通性能。
[0030]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底箱1的底部设有排废抽屉13。排废抽屉13采用带锁结构,方便清洗蚊虫的残骸,也不易遗失。
[0031]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其他由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诱虫灯,包括底箱(1)与顶箱(2),所述底箱(1)的上方设收集斗(3),所述顶箱(2)面向所述收集斗(3)的一侧设一号灯管(4),所述收集斗(3)的下端敞口设抽吸风扇(5),所述底箱(1)的侧壁设出风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设置有二号灯管(7),所述二号灯管(7)为紫外灯管,所述二号灯管(7)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灯管(7)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65~38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灯管(7)位于所述抽吸风扇(5)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灯管(4)发光的波长范围为330~58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灯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洁
申请(专利权)人:钱明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