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439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选择沙壤土和壤土类型的地块开挖蟹塘,开挖时检测不同深度挖出的土壤中的氮、磷、钾、碳及钙含量,选取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来作为最终养殖池底部的表土层;蟹塘挖好后,加满池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以用于消毒解毒,解除农药残留;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闸蟹又名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广泛分布于中国辽河、黄河、长江、瓯江和闽江等江域,是最中国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也是蟹类中产量最高的淡水蟹。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大闸蟹又有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
[0003]如何提高大闸蟹的品质,蟹塘的选择以及蟹塘的开挖都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蟹塘位置就应当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源水质。开挖蟹塘的土壤则应当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且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和壤土类型的地块,这样养殖的大闸蟹品质好、卖相好。蟹塘开挖需要注意面积不能太大以减少管理难度和保证地势平坦,东西向的长度要大于南北向的长度以便于风浪增氧、采光及水体循环。池埂参数为,高1.5m,宽2.0m,坡比1:(2.5

3)以便于水位控制,尤其是高温期水位的控制。蟹塘内水质的要求为:亚硝酸盐≤0.05、氨氮≤0.2、溶氧≥5mg/L,水体pH值7.5

8.5。在大闸蟹的养殖上,需要符合诸多要求,才能较好地提高大闸蟹的品质。在绿色环保的要求下,农业养殖也越来越趋向于生态养殖,如何生态养殖还能保证大闸蟹的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公开号为CN111955392B的专利:一种采用土壤改良提高大闸蟹规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养殖池底部表土层中氮、磷、钾及碳含量,通过施加碳源、氮肥、磷肥、钾肥,以氮含量为基准,调节池底表土层中碳:氮质量比为15~20:1,氮:磷质量比为50~150:1,氮:钾质量比为3~5:1;检测养殖池底部表土层中钙元素含量,通过施加钙元素肥源,以氮含量为基准调节池底表土层中氮:钙质量比为50~100:1;在池底表土层中投加放线菌,控制池底表土层中放线菌数量为105~106个/g。其养殖方法虽然从池底表土层的改善来提高大闸蟹规格、保证大闸蟹品质,但在对池底表土层的改善方面,需要施加多种不同种类的肥料来调整池底表土层的情况以适于大闸蟹的生长,不符合生态养殖的趋势,如何做到生态养殖(在调整土壤方面即如何少用肥)却仍能保证及提高大闸蟹的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在蟹塘的水位控制方面,公开号为CN107347760A的专利: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1)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2)提前投放蟹种,延长生长期;(3)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大规格蟹种;(4)种植水生植物,模拟生态环境;(5)调节水质,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6)投喂优质饵料,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7)做好蜕壳期管理,提高大闸蟹成活率;(8)做好生态防病,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9)做好日常巡检,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10)适时科学捕捞,满足市场需求。其在大闸蟹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用微流水刺激蜕壳;其也定期检查池埂有无漏水,进排水口密眼网是否封牢,确保蟹池水位稳定,防止大闸蟹从漏水孔和注排水口逃逸。特别是7

9月份暴风雨多发季节,更应加强检查,严防防逃设施被大风刮倒、池埂被大
雨冲坏以及大水漫池等事故,防止大闸蟹逃跑。但其未解决高温期或持续干旱期的水位控制问题,如果水位由于高温干旱而下降,如何及时合理补充适宜大闸蟹养殖的水,以避免水位下降而影响大闸蟹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绿色环保却仍能保证及提高大闸蟹的品质;在调整土壤方面少用肥或不用肥;高温期或持续干旱期的水位控制过程科学合理,保证了大闸蟹的品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08]选择沙壤土和壤土类型的地块开挖蟹塘,开挖时检测不同深度挖出的土壤中的氮、磷、钾、碳及钙含量,选取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来作为最终养殖池底部的表土层;
[0009]蟹塘挖好后,加满池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以用于消毒解毒,解除农药残留;
[0010]7‑
10天后排干池水,重新加注新水,让池水将板田淹没10

20cm;后逐渐在蟹塘内加注满水。对挖好后的蟹塘中的农作物秸秆或杂草清理干净,用旋耕机将板田种草区域翻耕,然后再加满池水;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200

250kg。直接利用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来调整最终作为养殖池底部表土层,开挖的时候检测不同深度挖出的土壤中的氮、磷、钾、碳及钙含量,直接选取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来作为最终养殖池底部的表土层,可以减少调整肥(如氮磷钾肥、钙元素肥)的用量或甚至不用肥,更加绿色环保,使得本养殖方法更为生态。或者,本养殖方法还可以利用开挖其他田垄(如果恰好存在蟹塘附近有非常接近最终要求的田垄开挖土方则会非常便利)时的土壤,检测其氮、磷、钾、碳及钙含量,对更接近蟹塘土壤要求的开挖土方加以利用,以最小化调整肥的用量。本生态养殖方法提升养殖收益,做到绿色环保养殖却仍能保证及提高大闸蟹的品质,也给其他地区的大闸蟹养殖提供了宝贵经验;本生态养殖方法使得前端的大闸蟹单量稳健增长,可以拉动后端冷链物流和供应链成长,打通用户运营、品控和供应链能力的一体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且可以倒逼上游提质提量生产大闸蟹,让大闸蟹产业更具有效率和效益。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对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进行人工干预调节其氮、磷、钾、碳及钙的含量。调节此部分土中碳:氮质量比为15~20:1,氮:磷质量比为50~150:1,氮:钾质量比为3~5:1;检测养殖池底部表土层中钙元素含量,通过施加钙元素肥源,以氮含量为基准调节池底表土层中氮:钙质量比为50~100:1;在将此部分土覆盖铺设于池底后针对此池底表土层投加放线菌,控制池底表土层中放线菌数量为105~106个/g。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一口蟹塘的面积为10

15亩;蟹塘其长宽比为10.6,长度方向为东西方向,宽度方向为南北方向;
[0013]蟹塘其池埂的高度为1.5m、宽度为2.0m,池埂的坡比为1:(2.5

3);与池埂相连的位于池埂中部的内二台作为操作平台,内二台的宽度为3.0

4.0m;
[0014]蟹塘其蟹沟的沟面宽为6.0

8.0m、沟底宽为3

4m、沟深为0.8

1.0m;
[0015]蟹塘还包括挡水埂,挡水埂与池埂分别位于蟹沟的两侧;挡水埂呈梯形体状且高
0.3m、顶面宽0.3m。东西向的长度要大于南北向的长度以便于风浪增氧、采光及水体循环。池埂参数的设置便于水位控制,尤其是高温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选择沙壤土和壤土类型的地块开挖蟹塘,开挖时检测不同深度挖出的土壤中的氮、磷、钾、碳及钙含量,选取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来作为最终养殖池底部的表土层;蟹塘挖好后,加满池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以用于消毒解毒,解除农药残留;7

10天后排干池水,重新加注新水,让池水将板田淹没10

20cm;后逐渐在蟹塘内加注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开挖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最接近要求的那部分进行人工干预调节其氮、磷、钾、碳及钙的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口蟹塘的面积为10

15亩;蟹塘其长宽比为1:0.6,长度方向为东西方向,宽度方向为南北方向;蟹塘其池埂的高度为1.5m、宽度为2.0m,池埂的坡比为1:(2.5

3);与池埂相连的位于池埂中部的内二台作为操作平台,内二台的宽度为3.0

4.0m;蟹塘其蟹沟的沟面宽为6.0

8.0m、沟底宽为3

4m、沟深为0.8

1.0m;蟹塘还包括挡水埂,挡水埂与池埂分别位于蟹沟的两侧;挡水埂呈梯形体状且高0.3m、顶面宽0.3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蟹沟底层覆盖一层用于培育有益微生物或种植水草的10cm厚的前述开挖的部分沙壤土或壤土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邵氏大闸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