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96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正面嵌设有水下摄像头,所述机体的背面转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机体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架,所述密封筒和密封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机体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通过设置辅助机构,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来源,再由大齿轮、小齿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螺旋叶的配合,由三组螺旋叶的同步转动,达到对机体在水中快速下潜的目的,减少水流对机体下潜动作的影响,提高机体操控灵敏度和速度,再由支架、缓冲弹簧和支腿的配合,对机体进行平稳着落在水底,增强机体在水底停留过程中的稳定性,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正常作业。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正常作业。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0003]目前水下机器人无法利用螺旋叶传动方式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平稳着落操控,由于给排水原理需要时间,而且面对水流较急情况时,直接拖慢水下机器人在水中的下潜速度,水下机器人下潜动作出现时间延迟,导致水下机器人工作不灵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利用螺旋叶传动方式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平稳着落操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正面嵌设有水下摄像头,所述机体的背面转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机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内腔均连通有电控阀,所述机体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架,所述密封筒和密封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机体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密封筒内腔的底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四周均啮合有小齿轮且小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且从动锥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架转动配合的螺旋叶,所述机体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腿,所述支架和支腿相向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小齿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螺旋叶沿大齿轮的纵轴线呈三角等距状态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小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尺寸规格均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叶采用流线型设计且反方向分布,所述螺旋叶的表面喷涂有防水涂料。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和支腿沿机体的横轴线呈阵列状对称分布,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
[0012]优选的,所述机体四周的底部均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与支腿配合使用的平衡架,所述平衡架的内腔开设有减重通槽。
[0013]本技术中,所述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通过设置辅助机构,由驱动
电机提供驱动来源,再由大齿轮、小齿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螺旋叶的配合,由三组螺旋叶的同步转动,达到对机体在水中快速下潜的目的,减少水流对机体下潜动作的影响,提高机体操控灵敏度和速度,再由支架、缓冲弹簧和支腿的配合,对机体进行平稳着落在水底,增强机体在水底停留过程中的稳定性,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正常作业。
[0014]通过小齿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螺旋叶沿大齿轮的纵轴线呈三角等距状态分布,对机体的下潜工作提供均匀驱动力,保证机体下潜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小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尺寸规格均相同,使小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之间进行通用使用,便于维修人员对小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进行快速安装和更换,同时也降低小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采购和维修成本,通过螺旋叶采用流线型设计且采用反方向分布以及表面喷涂有防水涂料,提高螺旋叶的吃水和排水性能,提高机体在水中的下潜工作速率,同时也减缓螺旋叶的侵蚀速度,延长螺旋叶的使用寿命。
[0015]通过支架和支腿沿机体的横轴线呈阵列状对称分布,对机体四周进行平稳支撑,保证机体在水底停留时的平衡效果,通过吸盘,对水底进行辅助吸附固定,进一步提高机体在水底的稳固性,通过平衡架,对机体底部进行辅助平衡支撑,抵御水流对机体的冲击力度,通过减重通槽,减轻平衡架的重量,利于机体在水中的下潜工作,同时也节省平衡架的制作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的结构后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辅助机构的结构局部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支腿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0]图中:1、机体;2、水下摄像头;3、螺旋桨;4、密封筒;5、密封架;6、辅助机构;61、驱动电机;62、大齿轮;63、小齿轮;64、主动锥齿轮;65、从动锥齿轮;66、螺旋叶;67、支架;68、缓冲弹簧;69、支腿;7、吸盘;8、平衡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照图1

4,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1,机体1的正面嵌设有水下摄像头2,机体1的背面转动连接有螺旋桨3,机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内腔均连通有电控阀,机体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筒4,密封筒4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架5,密封筒4和密封架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机体1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6,通过设置辅助机构6,由驱动电机61提供驱动来源,再由大齿轮62、小齿轮63、主动锥齿轮64、从动锥齿轮65和螺旋叶66的配合,由三组螺旋叶66的同步转动,达到对机体1在水中快速下潜的目的,减少水流对机体1下潜动作的影响,提高机体1操控灵敏度和速度,再由支架67、缓冲弹簧68和支腿69的配合,对机体1进行平稳着落在水底,增强机体1
在水底停留过程中的稳定性,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正常作业。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1,机体1的正面嵌设有水下摄像头2,机体1的背面转动连接有螺旋桨3,机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内腔均连通有电控阀,机体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筒4,密封筒4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架5,密封筒4和密封架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机体1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6,辅助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固定在密封筒4内腔的底部且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大齿轮62,大齿轮62的四周均啮合有小齿轮63且小齿轮6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4,主动锥齿轮64的外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65且从动锥齿轮6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架5转动配合的螺旋叶66,小齿轮63、主动锥齿轮64、从动锥齿轮65和螺旋叶66沿大齿轮62的纵轴线呈三角等距状态分布,对机体1的下潜工作提供均匀驱动力,保证机体1下潜过程中的稳定性,小齿轮63、主动锥齿轮64和从动锥齿轮65的尺寸规格均相同,使小齿轮63、主动锥齿轮64和从动锥齿轮65之间进行通用使用,便于维修人员对小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正面嵌设有水下摄像头(2),所述机体(1)的背面转动连接有螺旋桨(3),所述机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内腔均连通有电控阀,所述机体(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筒(4),所述密封筒(4)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架(5),所述密封筒(4)和密封架(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机体(1)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机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固定在密封筒(4)内腔的底部且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大齿轮(62),所述大齿轮(62)的四周均啮合有小齿轮(63)且小齿轮(6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4),所述主动锥齿轮(64)的外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65)且从动锥齿轮(6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架(5)转动配合的螺旋叶(66),所述机体(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67)且支架(67)的底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峰张式鹏王健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探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