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加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65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加热管,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电极、设置于两电极之间的发热元件、套设于两电极外侧的套管;所述发热元件至少设置一个,且发热元件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发热元件采用PTC陶瓷发热片,所述发热元件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两电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管通过在两铝条之间至少设置一呈片状的发热元件,无需采用现有缠绕发热丝的结构,因此可大大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装效率。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加热管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管的
,特别是一种新型加热管。

技术介绍

[0002]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融化(铅、锌、锡、巴氏合金)。
[0003]因此现有的加热管大多在金属管内部缠绕电热丝,整体结构制备相对复杂而且制作成本偏高。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型加热管,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加热管,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电极、设置于两电极之间的发热元件、套设于两电极外侧的套管;
[0007]所述发热元件至少设置一个,且发热元件采用片状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元件采用PTC陶瓷发热片,所述发热元件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两电极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采用铝电极。
[0010]进一步的,PTC陶瓷片为钛酸钡陶瓷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上还设置电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底部密封,且上端通过密封层密封。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通过密封胶密封于套管的开口处,且电线穿过密封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套管采用铁氟龙热缩管。
[0015]进一步的,当套管采用铁氟龙热缩管时,其制备工艺与优点如下:
[0016]步骤一,将铝电极+电线进行焊接或加缔;
[0017]步骤二,利用导电胶粘附PTC陶瓷片于两条铝电极之间,形成组立品;
[0018]步骤三,组立品放入铁氟龙热缩管并加热使铁氟龙管收缩;
[0019]步骤四,注入密封胶进行封口,静置待其固化,而铁氟龙热缩管尾部采用夹扁并热缩或灌胶方式密封;
[0020]采用用铁氟龙热缩管可以取消充填氧化镁,同时可以利用其热缩特性,利用加热使铁氟龙热缩管包覆于组立品外侧;因此采用铁氟龙热缩管取消了充填氧化镁、金属外管、及压延缩管,简化制程;而且当然铁氟龙特性也带来其他优势,例如不易有水垢而发生局部过热爆管,以及不会有金属管的易腐蚀缺点。
[0021]进一步的,所述套管采用金属材质。
[0022]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侧底部设置云母片。
[0023]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外侧壁设置散热片。
[002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呈螺旋状设置于套管外侧壁。
[0025]进一步的,当套管采用金属材质时,其制备工艺与优点如下:
[0026]步骤一,将铝电极+电线进行焊接或加缔;
[0027]步骤二,利用导电胶粘附PTC陶瓷片于两条铝电极之间,形成组立品;
[0028]步骤三,将套管底部先焊接后,再将云母片置于套管底部,并在管材外侧可设置散热片;
[0029]步骤四,将组立品放入套管内,填充振动;
[0030]步骤五,注入密封胶进行封口,静置待其固化。
[0031]上述采用金属管材,可对金属观察外侧设置散热片,提高加热管的散热效果,提高热传导率,延长使用寿命。
[0032]本技术的加热管通过在两铝条之间至少设置一呈片状的发热元件,无需采用现有缠绕发热丝的结构,因此可大大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4]其中:
[0035]图1是本技术加热管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技术加热管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是本技术加热管实施例2的内部示意图。
[0038]标号说明:
[0039]10、电极;20、发热元件;30、套管;40、电线;50、密封层;60、云母片;70、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1]实施例1
[0042]请参阅图1,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加热管,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电极 10、设置于两电极10之间的发热元件20、套设于两电极10外侧的套管30;发热元件20至少设置一个,且发热元件20采用片状结构。
[0043]发热元件20采用PTC陶瓷发热片,PTC陶瓷片为钛酸钡陶瓷片,发热元件20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两电极10之间,具体数量根据实际使用长度进行选择,且电极10采用铝电极10;电极10上还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或插头的电线40。
[0044]套管30底部密封,且上端通过密封层50密封;密封层50通过密封胶密封于套管30的开口处,且电线40穿过密封层50,密封前,电线40与铝条组装完成,然后进行灌胶密封,避
免漏水漏电。
[0045]其中实施例1中的套管30采用铁氟龙热缩管,且当套管30采用铁氟龙热缩管时,其制备工艺与优点如下:
[0046]步骤一,将铝电极10+电线40进行焊接或加缔;
[0047]步骤二,利用导电胶粘附PTC陶瓷片于两条铝电极10之间,形成组立品;
[0048]步骤三,组立品放入铁氟龙热缩管并加热使铁氟龙管收缩;
[0049]步骤四,注入密封胶进行封口,静置待其固化,而铁氟龙热缩管尾部采用夹扁并热缩或灌胶方式密封;
[0050]现有的套管30大多采用金属外管,则需要进行压延缩管,提高氧化镁密度,如果用铁氟龙热缩管可以取消充填氧化镁,同时可以利用其热缩特性,利用加热使铁氟龙热缩管包覆于组立品外侧;因此采用铁氟龙热缩管取消了充填氧化镁、金属外管、及压延缩管,简化制程;而且当然铁氟龙特性也带来其他优势,例如不易有水垢而发生局部过热爆管,以及不会有金属管的易腐蚀缺点。
[0051]实施例2
[0052]请参阅图2至3,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加热管,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 不同之处在于套管30的材质不同,本实施例中套管30采用金属材质,套管30内侧底部设置云母片60,且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套管30外侧壁设置散热片70,优选的,散热片70呈螺旋状设置于套管30外侧壁,可大大提高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2中,当套管30采用金属材质时,其制备工艺与优点如下:
[0053]步骤一,将铝电极10+电线40进行焊接或加缔;
[0054]步骤二,利用导电胶粘附PT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电极(10)、设置于两电极(10)之间的发热元件(20)、套设于两电极(10)外侧的套管(30);所述发热元件(20)至少设置一个,且发热元件(20)采用片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20)采用PTC陶瓷发热片,当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两电极(1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0)采用铝电极(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0)上还设置电线(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颖陈棋祥陈延州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电热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