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32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3
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头;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头,第二定位柱朝向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后端抵在抵珠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可受力移动且可在弹性力作用下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三检测头来定位蜗杆,定位精度高,且检测头具有自动纠偏功能,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蜗杆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蜗杆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五金件,一般与蜗轮配合工作,蜗轮蜗杆结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
[0003]对于使用在精密场合的蜗杆,其表面上齿圈的大小、深浅等是否合规,对蜗杆的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成品蜗杆在出厂前,需要对其表面齿圈进行检测,如对齿圈深度进行检测、对齿圈间距间隙检测、对齿圈倾斜度进行检测、跨棒距检测等。一般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将配到的检测头插入到蜗杆上的齿圈中,使检测头抵在齿圈内壁上,测量插入的距离,或测量两个检测头之间的间距等,来获得齿圈深度、齿圈间距、跨棒距等数据。
[0004]现有技术中,还缺少比较好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尤其目前一些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中,缺少纠偏功能,这会导致检测头的倾斜角度与蜗杆上齿圈的倾斜角度不一致,使检测头插入到齿圈间隙中时无法完美匹配插入,插入深度不准确,导致检测精度下降。
[0005]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申请对现有技术中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三检测头来定位蜗杆,定位精度高,且检测头具有自动纠偏功能,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8]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头;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头,第二定位柱朝向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后端抵在抵珠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可受力移动且可在弹性力作用下复位。
[0009]本申请中,采用的第一定位头和第二定位头来定位,保证检测时蜗杆定位稳定。同时第一定位柱和述第二定位柱均可以轴向转动,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柱上的定位头为条形柱状结构,当定位头插入到蜗杆上的齿圈时,可以根据齿圈的倾斜度自动转动微小角度与之匹配,保证定位头的倾斜度与齿圈的倾斜度相同,使定位头能够插入最深,保证检测精度。
[0010]此外,本申请中,第二定位柱的后端抵在抵珠上,为点接触,在第二定位柱小角度
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很小,转动灵活,不会卡住;同时长时间转动过程中的磨损小,使第二定位柱整体长度、进程不会缩短,提高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相应的,第一定位柱也可以为同样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摆杆,所述摆杆可转动;摆杆转动时带动第二定位组件或其上相连结构移动,该结构中,通过摆动摆杆来移动第二定位座,操作方便。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两个第一定位柱及其装配结构设于滑轨结构上并可移动和定位,用于调整位置适应不同的蜗杆检测。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定位座锁定机构,所述定位座锁定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定位螺母和定位插件,所述定位螺母螺纹配合设于横杆上,所述定位插件设于两个定位螺母之间且可被两个定位螺母夹紧;所述定位插件用于定位第一定位柱所在的移动结构。 该结构中,第一定位柱所在的移动结构定位好之后,定位插件插入到对应的定位插块中,使其不会移动,然后转动螺母夹住定位插件,实现整体的定位,稳定性好,强度高。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柱及其装配结构设于滑轨结构上,移动方便。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牵引板相连,所述牵引板上设有销柱,所述销柱可被牵引移动并带动第二定位组件移动。具体的,该结构中,摆杆转动时带动销柱移动,实现第二定位组件的移动。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上固定有随其同步移动的第一弹簧座,另设有固定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设有弹簧。该结构中,当第二定位组件移动时,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的间距缩小,弹簧被压缩,松手后,弹力使第二定位组件复位。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均设有定位销孔,另设有可插入到该销孔中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入到定位销孔中之后与装配结构的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轴向平移被限制、轴向转动被允许。该结构中,定位销插入后,定位柱不能轴向移动,因此定位柱的行程被固定,同时定位柱可以小角度内轴向转动,用于自动纠偏角度调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三检测头来定位蜗杆,定位精度高,且检测头具有自动纠偏功能,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中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立体图一。
[0020]图2为本申请中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立体图二。
[0021]图3为本申请中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立体图三。
[0022]图4为本申请中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5为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1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0025]图7为省略部分组件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26]图8为省略部分组件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9为图7中的C区域的放大图。
[0028]图10为图7中的D区域的放大图。
[0029]图11为图8中的E区域的放大图。
[0030]图12为省略底座和部分组件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13为本申请中的底座的立体图。
[0032]图14为本申请中的第二定位座及其两侧滑动件的立体图。
[0033]图15为本申请中的摆杆的立体图。
[0034]图16为本申请中的牵引板及弹簧结构处的立体图一。
[0035]图17为本申请中的牵引板及弹簧结构处的立体图二。
[0036]图18为本申请中的第一定位座的立体图。
[0037]图19为本申请中的第二定位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柱(35),第一定位柱(35)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一定位柱(35)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头;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二定位柱(61),所述第二定位柱(61)可轴向转动,所述第二定位柱(61)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头(612),第二定位柱(61)朝向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61)的后端抵在抵珠(632)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可受力移动且可在弹性力作用下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杆(91),所述摆杆(91)可转动;摆杆(91)转动时带动第二定位组件或其上相连结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35),两个第一定位柱(35)及其装配结构设于滑轨结构上并可移动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杆跨棒距检测装置中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上设有定位座锁定机构,所述定位座锁定机构包括横杆(22),所述横杆(22)上设有定位螺母(23)和定位插件(24),所述定位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卫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夏厦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