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805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地下基础结构包括:切割坑、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沿所述切割坑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切割坑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的所述切割坑底壁为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搅拌池,并将两个搅拌池之间的切割坑底壁进行设置为水平,使得切割过程中的废料能够通过水平设置的切割坑底壁进行干式回收,且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工难度和成本。工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的切割坑基础通常都只布置一个搅拌池,切割坑行程长,只配备一个搅拌池,搅拌池需设置较长的斜长坡,斜长坡的设置致使搅拌池深度较深,施工难度大,且施工成本较高,且需要通过不断的冲水循环实现对切割废料的回收和切割坑的清洁,存在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包括:切割坑、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沿所述切割坑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切割坑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的所述切割坑底壁为水平设置。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一回收循环泵,和/或,所述第二搅拌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和第二回收循环泵。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通过沟槽实现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池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池一侧的所述切割坑底壁设置有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向所述第一搅拌池一侧倾斜;所述第二搅拌池远离所述第一搅拌池一侧的所述切割坑底壁设置有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向所述第二搅拌池一侧倾斜。
[000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切割系统,包括:运载车、切割机组和上述的地下基础结构;其中,所述运载车可沿切割坑的延伸方向移动,用于承载坯体;所述切割机组沿所述切割坑的延伸方向设置,用于切割所述运载车承载的所述坯体。
[0009]可选地,还包括:切割工序和回程工序;在所述切割工序中,所述运载车自第一搅拌池向第二搅拌池方向移动,所述坯体的废料分别落入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中;在所述回程工序中,所述运载车自所述第二搅拌池向所述第一搅拌池方向移动,并将所述切割坑内的废料推送至所述第一搅拌池中,实现废料的干式回收。
[0010]可选地,所述切割机组至少包括:侧切开槽机、水平切割机、垂直切割机和吹清补切机;所述侧切开槽机、所述水平切割机、所述垂直切割机和所述吹清补切机沿所述切割坑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切割机组还包括:去底皮翻转台,所述去底皮翻转台设置于所述吹清补切机的下游侧,并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池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切割坑在所述去底皮翻转台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的底壁设置有第三倾斜段,所述第三倾斜段自所述去底皮翻转台一侧向所述第二搅拌池一侧倾斜。
[0013]可选地,所述运载车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与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第二搅拌池之间的所述切割坑底壁配合,实现废料的干式回收。
[0014]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包括切割系统。
[0015]本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切割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通过设置两个搅拌池,并将两个搅拌池之间的切割坑底壁进行设置为水平,使得切割过程中的废料能够通过水平设置的切割坑底壁进行干式回收,且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基础结构中,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一;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基础结构中,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二;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基础结构中,第一搅拌池和第二搅拌池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三;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切割系统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一;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切割系统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二;
[00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切割系统的布置关系示意图之三。
[0023]附图标记:
[0024]10、切割坑;
[0025]20、第一搅拌池;21、第一搅拌机构;22、第一回收循环泵;23、第一倾斜段;
[0026]30、第二搅拌池;31、第二搅拌机构;32、第二回收循环泵;33、第二倾斜段;
[0027]40、沟槽;
[0028]50、运载车;51、回收机构;
[0029]60、侧切开槽机;61、水平切割机;62、垂直切割机;63、吹清补切机;64、去底皮翻转台;65、第三倾斜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包括:切割坑10、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沿切割坑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切割坑10连通;其中,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之间的切割坑10底壁为水平设置。
[00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分别设置在切割坑10的侧部,并均与切割坑10连通,在进行坯体切割过程中,废料分别落入切割坑10内,并进入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而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之间的废料则堆积这切割坑10的底壁,在一轮切割完毕后,运载车50回程过程中,途径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之间时,将切割坑10底壁堆积的废料推送至第二搅拌池30内,实现干式回收,避免常规需要通过水冲进行废料回收的问题。
[0034]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分别负责各自区域的废料回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坑(10)、第一搅拌池(20)和第二搅拌池(30);所述第一搅拌池(20)和所述第二搅拌池(30)沿所述切割坑(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切割坑(10)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池(20)和所述第二搅拌池(30)之间的所述切割坑(10)底壁为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池(20)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21)和第一回收循环泵(22),和/或,所述第二搅拌池(30)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31)和第二回收循环泵(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池(20)和所述第二搅拌池(30)之间通过沟槽(40)实现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池(20)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池(30)一侧的所述切割坑(10)底壁设置有第一倾斜段(23),所述第一倾斜段(23)向所述第一搅拌池(20)一侧倾斜;所述第二搅拌池(30)远离所述第一搅拌池(20)一侧的所述切割坑(10)底壁设置有第二倾斜段(33),所述第二倾斜段(33)向所述第二搅拌池(30)一侧倾斜。5.一种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车(50)、切割机组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基础结构;其中,所述运载车(50)可沿切割坑(10)的延伸方向移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能解蔡卫娟唐修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