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03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5
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集成冷板包括多个冷板单元,多个冷板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冷板单元包括横板及两个侧板,两个侧板沿第一方向排列,侧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横板形成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互不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冷板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板,所述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开口端和腔室,所述开口端为所述腔室远离所述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横板相对。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横板相对。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横板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包内部会积聚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加以控制,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尤其是大容量电池模组,其能量密度更大、放热量更高,容易导致热失控,使得电池包出现释放气体、冒烟、漏液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引起电池燃烧、爆炸等。通常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时,将电池模组放置电池托盘中,并在电池托盘的侧边上设置水冷结构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而采用侧边布置水冷结构如果布置多排电池模组,靠近侧边的电池模组大面积贴附水冷结构,温度较低,而中间区域的电池模组由于远离水冷结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整个电池包的热管理温度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至少用于解决电池包的热管理温度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的集成冷板包括多个冷板单元,多个所述冷板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冷板单元包括横板及两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侧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横板形成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互不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冷板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板,所述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开口端和腔室,所述开口端为所述腔室远离所述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横板相对。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板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开口端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横板形成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横板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第一腔远离所述第一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横板相对。所述第二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二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横板相对,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部及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一连接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二连接端部之间。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子板连,所述第二横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
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子板。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流道和第一出液流道,所述第一横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横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液口,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经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后再从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出液流道和第二子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子出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子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经所述第一子出液流道后再从与所述第一子出液流道连通的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及经所述第二子出液流道后再从与所述第二子出液流道连通的所述第一出液口流。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进液流道和第二出液流道,所述第二横板设有与第二进液流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横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口,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二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经所述第二出液流道后再从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液流道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子出液流道和第四子出液流道,所述第三子出液流道和所述第四子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二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经所述第三子出液流道后再从与所述第三子出液流道连通的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及经所述第四子出液流道后再从与所述第四子出液流道连通的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横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集成冷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汇流管及第二汇流管,所述第一汇流管设于所述第一横板中所述第一进液口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二汇流管设于所述第二横板中所述第二进液口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一汇流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一出液管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冷板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于所述第一横板的位于所述第一腔内的表面,所述导热胶设于所述第二横板的位于所述第二腔内的表面。
[0014]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组及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集成冷板。所述电池组的个数不大于所述冷板单元的个数,所述电池组安装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
[0015]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及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身。
[0016]本申请的集成冷板、电池包和车辆中,集成冷板形成有多个冷板单元,每个冷板单元中的横板均形成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冷却流道,每个冷板单元的腔室内可均放置有电池
组,每个冷板单元内的电池组通过该冷板单元中的冷却流道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使得不同冷板单元内的电池组之间的温度相差较小,集成冷板的均温性能好,热管理温度一致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与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组与集成冷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集成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的集成冷板沿IV

IV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集成冷板的侧板中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分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冷板包括多个冷板单元,多个所述冷板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冷板单元包括横板及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侧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横板形成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互不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冷板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板,所述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开口端和腔室,所述开口端为所述腔室远离所述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横板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开口端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横板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横板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第一腔远离所述第一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横板相对,所述第二横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有相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二横板一侧的开放端,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横板相对,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部及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一连接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二连接端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子板,所述第二横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子板。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流道和第一出液流道,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口,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经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后再从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出液流道和第二子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子出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子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张广浩陈昌盛程必良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