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97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针组件和限位件;所述针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管本体,所述针组件包括内腔相互连通的针电极和第一灌注液管,所述针电极的部分自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嵌入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内,所述限位件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用于限制所述针组体于所述导管本体内的移动路径,所述限位腔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灌注液管自近端向远端移动的最大位移,使得所述针电极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的最大长度保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件来对所述针组件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针电极的最大出针长度不会发生改变。长度不会发生改变。长度不会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针式介入导管为带可伸缩针的导管,其在介入手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其主要有两种类型:1.可注射药物和生物制剂(比如细胞培养物,生长因子,治疗药物)的介入导管;2.用可伸缩针进行消融的消融介入导管。注射介入导管可用于治疗冠心病,消融介入导管则可用于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等。
[0003]冠心病是一种最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的严重疾病,当冠脉严重堵塞,血流量的长期下降会导致心肌功能丧失,因为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而死亡的心肌细胞是不能被替代和再生的,因此在伤口愈合后会形成疤痕,而疤痕区域无法正常收缩,这必然会导致心脏其他区域的负荷增大,进而导致心脏逐步退化和衰竭。现有技术中,一些带可伸缩注射针的介入导管,导管远端具有可调节的弯型,有利于导管远端能顺利到达心脏待治疗区域;可伸缩针处于伸出状态时,将针插入靶区域,向心肌注射药物或者生物试剂,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手把近端具有控制针伸出长度的推钮和伸出范围的旋钮。
[0004]肥厚性心肌病会减少心脏向全身的泵血量,最终导致心衰;同时肥厚心肌内的病灶还可能导致心电传导异常,造成严重的心率不齐。用消融方式治疗是近年来术者的新选择,这种心律失常的消融需要较大较深的消融灶,用以增加消融灶尺寸的方法将包括增加电极直径、增加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组织导电性、以及增加针/消融电极对组织的直接机械穿透。其中以针电极消融最为有效,因为传统的消融灶尺寸虽然可以增大,但深度最大只有7mm左右,而针电极消融不仅深度足够,而且针内注射的导电液体可以使针电极降温,而且增加组织导电性,从而增大消融功率,增大消融灶尺寸。现有技术中,一些可插入消融针的导管,近端具有控制针伸缩的手柄和控制导管远端弯型的另一手柄;导管伸出的针可以插入心肌进行消融,针内灌注盐水冷却消融针,同时增加心肌导电性,使心肌消融区域增大;针外壁和导管中间通入另一路灌注盐水,用以冲刷针与导管的缝隙,防止血栓生成。
[0005]相比于其它治疗手段,以上两种器械均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当在近端控制注射针或者消融针伸出时,或者针插入心肌时,当出针达到一定次数后,针组件产生疲劳,会相对于出针端向远端移动,最大出针长度发生改变,而这会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治疗效果。
[0006]进一步地,对针式消融导管来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合理的灌注通路,以冲刷针与导管的缝隙,防止血栓生成也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针组件和限位件;所述针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管本体,所述针组件包
括内腔相互连通的针电极和第一灌注液管,所述针电极的部分自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嵌入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内,所述限位件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供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一灌注液管自近端向远端移动的最大位移,使得所述针电极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的最大长度保持固定;其中,所述限位腔包括斜坡段,所述斜坡段的坡顶相对于坡底更靠近近端,所述斜坡段的一横截面构成所述限位面;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靠之处具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用于将自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之间输送的液体输送至所述针电极及所述限位件之间的缝隙内。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二灌注液管,所述第二灌注液管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近端,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可自所述第二灌注液管的远端穿出后运动至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靠;,所述第二灌注液管用于向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之间输送液体。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限位面的轮廓呈圆环状,所述限位面能够与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外周相切,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构成所述导向口。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限位面的轮廓具有坡峰和坡谷;所述限位面的所有坡峰的内接圆与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外相切,所述坡谷与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导向口。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坡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坡谷沿周向均匀分布。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斜坡段至少从近端面至所述限位面的每一横截面的轮廓均呈凹凸环状。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斜坡段延伸至所述限位腔的末端,所述斜坡段的远端轮廓与所述针电极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或者,所述限位腔还包括第一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于所述斜坡段的远端与所述斜坡段连通,所述第一直段的轮廓与所述针电极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限位腔还包括第二直段,所述第二直段于所述斜坡段的近端与所述斜坡段连通,所述第二灌注液管于所述第二直段内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紧密配合。
[0016]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设于远端的头电极,所述头电极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供所述限定件的至少部分嵌入,且所述限位件的远端不超出所述头电极的远端外。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针组件和限位件;所述针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管本体,所述针组件包括内腔相互连通的针电极和第一灌注液管,所述针电极的部分自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嵌入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内,所述限位件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用于限制所述针组体于所述导管本体内的移动路径,所述
限位腔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灌注液管自近端向远端移动的最大位移,使得所述针电极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的最大长度保持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件来对所述针组件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针电极的最大出针长度不会发生改变。
[001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腔采用斜坡设计,且斜坡的一截面构成所述限位面,该限位面与所述限位件相接触处具有间隙,从而第二灌注液管流出的液体可自该间隙流出导管本体的远端外,降低导管本体远端表面温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N

N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一种远端纵向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另一种远端纵向截面图;图5为图3中L

L处或图4中C

C处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纵向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灌注液管与限位面相切的示意图;图8~10分别为图6中B

B处的其中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针组件和限位件;所述针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管本体,所述针组件包括内腔相互连通的针电极和第一灌注液管,所述针电极的部分自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嵌入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内;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内,所述限位件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供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一灌注液管自近端向远端移动的最大位移,使得所述针电极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的最大长度保持固定;其中,所述限位腔包括斜坡段,所述斜坡段的坡顶相对于坡底更靠近近端,所述斜坡段的一横截面构成所述限位面;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靠之处具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用于将自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之间输送的液体输送至所述针电极及所述限位件之间的缝隙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二灌注液管,所述第二灌注液管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近端,所述第一灌注液管可自所述第二灌注液管的远端穿出后运动至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靠,所述第二灌注液管用于向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第一灌注液管之间输送液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的轮廓呈圆环状,所述限位面能够与所述第一灌注液管的远端外周相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莹张启文梁波沈磊秦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