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70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体,所述导尿管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仿生贴合器,所述导尿管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尿软管,所述出尿软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套,一侧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外卡套,另一侧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内卡套,所述内卡套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卡球,所述外卡套的侧面开设有结合通槽,所述结合通槽的内部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导尿管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尿管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仿生贴合器与人体尿道贴合可进行集中导尿,并通过导尿管套可防止导尿管体出现凹瘪的情况,从而可使导尿管体通顺导尿。从而可使导尿管体通顺导尿。从而可使导尿管体通顺导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症监护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重症监护室中的病人术后一般都需要借助外部工具进行及时排尿,因此常会用到导尿管进行导尿,导尿管是常用的插入式医疗器械,其广泛使用于麻醉手术、术后卧床康复、行动不便且无法自主排尿、排尿障碍、困难等病患。
[0003]现有导尿管结构较为简单,大都是是一根普通的软胶管道,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导尿管极有可能因为外部压力导致其某一段被挤瘪,被挤瘪后的导尿管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排尿,甚至有可能导致管道堵塞,无法排出的尿液会溅湿患者衣物或是床单,同时导尿管在导尿完毕后残余在管道内部的尿液还有可能滴落,给患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解决了重症监护室中导尿管不便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重症监护室中导尿管便于使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体,所述导尿管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仿生贴合器,所述导尿管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尿软管,所述出尿软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套,一侧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外卡套,另一侧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内卡套,所述内卡套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卡球,所述外卡套的侧面开设有结合通槽,所述结合通槽的内部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导尿管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尿管套;
[0006]所述导尿管套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气孔,所述导尿管套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输气孔,所述导尿管套的端面并位于第一输气孔和第二输气孔的端口均固定安装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端面固定安装有螺头,所述螺头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盖,所述导尿管套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输气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环绕腔,所述导尿管套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输气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环绕腔,所述第一环绕腔和第二环绕腔的内壁均开设有内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绕腔一侧的内通孔与第一输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环绕腔一侧的内通孔与第二输气孔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绕腔和第二环绕腔均为螺旋形状,所述第一环绕腔和第二环绕腔位于导尿管套的内腔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内卡套的两端贯穿外卡套两侧的结合通槽,所述出尿软管位于外卡套和内卡套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卡球和结合通槽均设置有多组,所述卡球和结合通槽活动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体、出尿软管和导尿管套均为软胶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通过将输气管与外部气筒相连接可向其内部输入气体,气体通过两侧的输气管可进入第一输气孔和第二输气孔的内部,且第一输气孔和第二输气孔内部的气体通过各侧的内通孔可进入第一环绕腔和第二环绕腔的内部,进而当第一环绕腔和第二环绕腔的内部填充满有气体时可带动导尿管套伸直,导尿管套可带动导尿管体伸直,进而可防止导尿管体在使用时发生扁瘪的情况,此时将仿生贴合器紧贴人体尿道并可进行集中导尿,从而可使导尿管体更顺畅的进行导尿。
[0014]2、该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通过导尿管体可将仿生贴合器内部的尿液排出至出尿软管的内部,并最终可由出尿软管将尿液排出,且当出尿软管将尿液完全排出后,此时可分别拉动外卡套和内卡套,此时外卡套和内卡套相互靠近,并在外卡套和内卡套相互靠近的同时也可相互固定,从而当外卡套和内卡套相互靠近并将出尿软管挤瘪后可防止其内部的尿液再次流出洒落,从而便于患者排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外卡套和内卡套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导尿管套主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第一输气孔和第二输气孔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结构导尿管套局部剖视图。
[0020]其中:1、导尿管体;2、仿生贴合器;3、出尿软管;4、限位套;5、外卡套;6、内卡套;7、卡球;8、结合通槽;9、卡槽;10、导尿管套;11、第一输气孔;12、第二输气孔;13、输气管;14、螺头;15、螺盖;16、第一环绕腔;17、第二环绕腔;18、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体1,导尿管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仿生贴合器2,导尿管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尿软管3,出尿软管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套4,一侧限位套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外卡套5,另一侧限位套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内卡套6,内卡套6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卡球7,外卡套5的侧面开设有结合通槽8,结合通槽8的内部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卡槽9,导尿管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尿管套10;
[0023]导尿管套10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气孔11,导尿管套10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输气孔12,导尿管套10的端面并位于第一输气孔11和第二输气孔12的端口均固定安装有
输气管13,输气管13的端面固定安装有螺头14,螺头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盖15,导尿管套10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输气孔 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环绕腔16,导尿管套10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输气孔12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环绕腔17,第一环绕腔16和第二环绕腔17的内壁均开设有内通孔18,通过将输气管13与外部气筒相连接可向其内部输入气体,气体通过两侧的输气管13可进入第一输气孔11和第二输气孔12的内部,且第一输气孔11和第二输气孔12内部的气体通过各侧的内通孔18可进入第一环绕腔 16和第二环绕腔17的内部,进而当第一环绕腔16和第二环绕腔17的内部填充满有气体时可带动导尿管套10伸直,导尿管套10可带动导尿管体1伸直,进而可防止导尿管体1在使用时发生扁瘪的情况,此时将仿生贴合器2紧贴人体尿道并可进行集中导尿,从而可使导尿管体1更顺畅的进行导尿。
[0024]进一步的,第一环绕腔16一侧的内通孔18与第一输气孔11相连通,第二环绕腔17一侧的内通孔18与第二输气孔12相连通,便于第一输气孔11 和第二输气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监护室用防止管体使用时发生扁瘪的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仿生贴合器(2),所述导尿管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尿软管(3),所述出尿软管(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套(4),一侧所述限位套(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外卡套(5),另一侧所述限位套(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内卡套(6),所述内卡套(6)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卡球(7),所述外卡套(5)的侧面开设有结合通槽(8),所述结合通槽(8)的内部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卡槽(9),所述导尿管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尿管套(10);所述导尿管套(10)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气孔(11),所述导尿管套(10)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输气孔(12),所述导尿管套(10)的端面并位于第一输气孔(11)和第二输气孔(12)的端口均固定安装有输气管(13),所述输气管(13)的端面固定安装有螺头(14),所述螺头(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盖(15),所述导尿管套(10)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输气孔(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环绕腔(16),所述导尿管套(10)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输气孔(12)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环绕腔(17),所述第一环绕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娟蔡萍萍吴翠丽施天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