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3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头端开口为斜形开口,所述斜形开口的斜截面与微导管头端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是目前治疗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经肝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治疗常常需要微导管使用,以达到选择性杀伤肿瘤,保护周围肝实质。微导管的作用主要在于超选择进入细小血管分支,进行随后的造影和治疗作用。血管超选择依赖微导管的粒径头端足够细小、显影性良好,头端形态合适,导管前端足够柔软,超控性强,以提高超选择成功率。目前,国内外上市临床可以使用的微导管有很多选择,主要以国外公司为主,如美国波士顿科学、麦瑞通医疗,日本泰尔茂、朝日等,国内微导管以艾普特为主。在头端管径、显影性、柔软度、超控性方面,不同厂家微导管有各自优势与不足,但总体上能满足临床大部分需求。然而,目前外周血管超选择性插管所用微导管头端均为平口,在进行微小血管的超选择插管时,在导丝引导下进微导管时可能因袖口效应,血管角度等问题使超选失败或增加超选难度。
[0003]在临床中也有将现有微导管头端剪成斜口样的尝试,可以明显提高小血管超选成功率,但是由于目前微导管头端常常一体化不方便剪切,手动剪切容易损伤微导管本身,并且剪口会使微导管本身管内径变化,影响导丝出入顺滑程度,甚至堵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5]本技术具体的方案为: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包括微导管头端和管体,所述微导管头端开口为斜形开口,所述斜形开口的斜截面与微导管头端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35

65
°
;微导管头端轴线与管体轴线之间所成的第二夹角为20

40
°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45
°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夹角为30
°

[0008]优选的,所述微导管头端还设置有射线显影标记环,所述射线显影标记环与斜形开口最远端的距离为0.2

1.5mm。
[0009]优选的,所述射线显影标记环与斜形开口最远端的距离为1mm。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1]微导管在超选择插管至小血管常规通过微导丝进入相应靶血管中后,微导管通过旋转跟进以实现靶血管超选择插管;当靶血管管径较细或与上级血管角度较大时,头端为平口微导管在超选择时,通过旋转没有实质性作用,导丝与微导管见袖口作用也影响微导管进入靶血管,且角度较大时,容易将微导丝带出,本技术所述微导管的微导管头端和斜形开口均具有一定角度,在微导丝导引作用下在进入靶血管时轻微旋转更容易超选择进入小血管内,提高微小血管超选择插管成功率,提供更好的超选择造影及后续治疗。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微导管头端的单弯形态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微导管头端斜形开口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常规微导管与头端斜形开口微导管在超选择小血管时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微导管头端,101

微导管头端斜形开口,102

射线显影标记环,2

管体,3

保护罩,4

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包括微导管头端1、管体2、保护罩3和基座4,微导管头端1包含微导管头端斜形开口101、射线显影标记环102。
[0020]如图2所示,微导管头端1向基座方向延伸1cm处为弧形单弯形态,所述微导管头端轴线与所述管体轴线夹角为30
°

[0021]如图3所示,微导管头端开口为斜形开口101,斜形开口截面与微导管头端垂直截面夹角为45
°
。射线显影标记环102与微导管头端斜形开口101距离为1mm。
[0022]如图4右侧图所示,在超选择小血管时,遇到靶血管管径较细或与上级血管角度较大,不易进入时,旋转所述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头端斜形开口101朝向靶血管,完成靶血管超选择插管。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端斜形开口的微导管,包括微导管头端和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头端开口为斜形开口,所述斜形开口的斜截面与微导管头端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35

65
°
;微导管头端轴线与管体轴线之间所成的第二夹角为20

4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旭东张雯杜楠颜志平张巍杨国威王建华刘嵘钱晟张子寒李长煜杨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