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47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施工台车包括外车部分和内车部分,外车部分包括外车架、外模机构和外模拆卸机构,外车架包括外车底板,外模机构包括外模桁架和顶板外桁架,外模桁架在外车底板上,顶板外桁架在外模桁架上,外模拆卸机构连接外模桁架;内车部分包括内车架、内模机构和内模拆卸机构,内车架包括内车底板和内车移动机构,内车移动机构在内车底板底部,内模机构包括内模桁架、顶板内桁架和内模旋转机构,内模桁架在内车底板上,内模桁架和顶板内桁架之间通过内模旋转机构旋转连接,内模拆卸机构连接内模桁架和顶板内桁架;其能自行整体脱模,节约人力,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灌注质量,实现循环周转使用。循环周转使用。循环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箱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市政地道、大涵洞、管廊施工中,针对较长施工段,现有脚手架组合木模和钢支撑组合钢模的施工方法,往往导致较高施工成本、较长施工周转周期、大跨度的施工循环作业时间及较多人力成本的投入。
[0003]为此,需要一种可提高施工速度的全断面移动台车和施工方法,以节省施工时间,节约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能够通过自行整体脱模,避免反复装拆,从而节约人力,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并且提高灌注质量,实现循环周转,节约大量周转材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包括外车部分和内车部分,所述内车部分位于所述外车部分的内侧;所述外车部分包括外车架、外模机构和两侧的外模拆卸机构,所述外车架包括外车底板,所述外模机构包括两侧的外模桁架和顶板外桁架,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外车底板两侧上,所述顶板外桁架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上,两侧的所述外模拆卸机构分别驱动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上;所述内车部分包括内车架、内模机构和两侧的内模拆卸机构,所述内车架包括内车底板和内车移动机构,所述内车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内车底板底部,所述内模机构包括两侧的内模桁架、两侧的顶板内桁架和两侧的内模旋转机构,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内车底板两侧上,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和两侧的所述顶板内桁架之间分别通过两侧的所述内模旋转机构旋转连接,两侧的所述内模拆卸机构分别驱动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和两侧的顶板内桁架上。
[0007]此外,所述外车部分和所述内车部分之间可以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多个钢筋连接构成网状框架结构。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S01:在所述外模机构和所述内模机构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包括两侧所述墙体和顶部所述顶板的涵洞;
[0010]步骤S02:收缩所述内模机构,使得所述内模机构整体脱离混凝土浇筑的所述涵洞内表面;
[0011]步骤S03:扩张所述外模机构,使得所述外模机构整体脱离混凝土浇筑的所述涵洞外表面;
[0012]步骤S04:将所述内模机构和所述外模机构向所述涵洞外推行,离开所述涵洞位置
处。
[0013]此外,步骤S02中,若所述内模机构的所述顶板内桁架跨度大于预设值时,使得所述内模机构整体脱离混凝土浇筑的所述涵洞内表面后,可以在所述涵洞内设置竖向的支撑结构,使得所述支撑结构顶端接触支撑所述涵洞顶部。
[0014]步骤S04中,可以先在所述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之间设置所述支撑框架,再将所述内模机构和所述外模机构向所述涵洞外推行,离开所述涵洞位置处。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涵洞全断面施工方法,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实现。
[0016]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和施工方法,能够通过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的自行整体脱模,避免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的反复装拆,从而节约人力,节省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并且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保证涵洞施工质量;还能够实现施工台车的循环周转使用,节约大量周转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内模桁架收缩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顶板内桁架收缩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角模桁架收缩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收缩后内模机构整体下降下沉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内模机构脱离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外模桁架扩张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外模机构脱离、收缩的内模机构推行至下一处涵洞施工处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外模机构脱离、内模机构重新拼装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外模机构重新拼装且推行至内模机构位置处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循环浇筑下一处混凝土以成型涵洞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的顶板外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10为外车底板,120为外车移动机构,121为外车轨道,122为外轮防侧移限位块,123为外支撑板,130为外模桁架,131为滚轮,132为安装板,133为外模支柱,140为顶板外桁架;
[0033]210为内车底板,220为内车移动机构,221为内车轨道,222为内轮防侧移限位块,223为内支撑板,224为内支撑架,230为内模桁架,240为顶板内桁架,250为内模旋转机构,
260为倾斜液压杆,261为顶板千斤顶,262为内模千斤顶,263为横向液压杆,270为内模角架,280为支撑结构;
[0034]300为墙体,400为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包括外车部分和内车部分,内车部分位于外车部分的内侧。
[0039]首先,外车部分包括外车架、外模机构和两侧的外模拆卸机构。
[0040]其中,外车架包括外车底板110。
[0041]外模机构包括两侧的外模桁架130和顶板外桁架140,两侧的外模桁架130分别安装在外车底板110两侧上,顶板外桁架140设置在两侧的外模桁架130上。
[0042]两侧的外模拆卸机构分别驱动安装在两侧的外模桁架130上。
[0043]其次,内车部分包括内车架、内模机构和两侧的内模拆卸机构,
[0044]其中,内车架包括内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车部分和内车部分,所述内车部分位于所述外车部分的内侧;所述外车部分包括外车架、外模机构和两侧的外模拆卸机构,所述外车架包括外车底板,所述外模机构包括两侧的外模桁架和顶板外桁架,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外车底板两侧上,所述顶板外桁架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上,两侧的所述外模拆卸机构分别驱动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外模桁架上;所述内车部分包括内车架、内模机构和两侧的内模拆卸机构,所述内车架包括内车底板和内车移动机构,所述内车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内车底板底部,所述内模机构包括两侧的内模桁架、两侧的顶板内桁架和两侧的内模旋转机构,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内车底板两侧上,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和两侧的所述顶板内桁架之间分别通过两侧的所述内模旋转机构旋转连接,两侧的所述内模拆卸机构分别驱动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内模桁架和两侧的顶板内桁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移动机构设置在内车轨道上,所述内车轨道设置在所述外车底板上;所述外车架还包括外车移动机构,所述外车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外车底板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拆卸机构为外模千斤顶,所述外模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外模桁架上部与所述墙体之间;所述内模拆卸机构为两侧的倾斜液压杆、或两侧的内模千斤顶和两侧的顶板千斤顶的组合、或两侧的所述倾斜液压杆与两侧的所述内模千斤顶的组合、或两侧的所述倾斜液压杆与两侧的所述顶板千斤顶的组合;所述倾斜液压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模桁架中部或上部和所述顶板内桁架中部或内侧相连接,所述内模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内模桁架中部或下部与所述墙体之间;所述顶板千斤顶设置在所述顶板内桁架内侧或中部与所述顶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全断面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内模拆卸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建明侯荣贺孙泽军戴焕民米万富何伟生范琦刘春旺张璟吴文路黄泉钦黄剑何帅郑如滨朱峰孙晶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