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14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断面轮廓放样;S2、超前支护小导管及注浆;S3、中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采用台阶法施工加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沿隧道延申方向开挖中导洞,并在中导洞拱顶形成初期支护结构,开挖方法以机械开挖为主,钻爆法为辅,其中顶部支护包括:依次施工的初喷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在竖固的岩石地貌中较易施工,但若属于剥蚀丘陵山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节理发育,裂隙较多,大量红土夹浮石、孤石、分层较多,土石交接夹泥、黑色泥岩不规律分布,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导致出现较多的地质灾害。
[0003]在上述地貌进行隧道施工不仅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和安全隐患,也使得成本投入增加,延误了施工工期,而且若依传统的隧道初期支护,往往在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支护层常出现开裂、掉块、拱架变形、仰拱底鼓、塌方冒顶等多种灾害,致使施工难度急剧增加,如何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的影响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预防大软弱围岩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施工资源和成本低、易施工、建设速度快,安全风险小和施工质量高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开挖断面轮廓放样
[0008]采用全站仪直接设站于洞内控制中线点上,将掌子面里程和仪器高程输入编程计算机确定掌子面拱部中心,据此放出开挖轮廓线;
[0009]S2、超前支护小导管及注浆
[0010]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在开挖断面上准确划出本循环小导管的孔位,用风钻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用钻孔打入法按外插角10
°
~15
°
将小导管安设在钻孔内,接着在小导管管口旋上孔口阀,连接注浆管路,用注浆泵按由下至上、浆液先稀后浓、注浆量先大后小方法注浆;
[0011]S3、中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
[0012]采用台阶法施工加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沿隧道延申方向开挖中导洞,并在中导洞拱顶形成初期支护结构,开挖方法以机械开挖为主,钻爆法为辅;
[0013]S4、运输车清渣
[0014]施工人员以运输车将中导洞开挖产生的废渣由填筑好的便道和已有村道运送到指定堆弃地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S3中顶部支护包括:依次施工的初喷混凝土

埋设预应力长锚杆

挂钢筋网

安装钢拱架

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S2中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的施工流程如下:首先从中导洞上台阶的环形部分顶部向两边开挖,开挖后及时在拱顶形成初期支护,待混凝土强度
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按顺序依次开挖下台阶两侧的弧形部分、上台阶核心土以及下台阶核心土。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环形部分开挖进尺为0.6—1.2m,上台阶高度为2.5m,上台阶核心土加下台阶核心土的面积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初喷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6cm,复喷时拱顶不得大于10cm、边墙不得大于15cm。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S3中超前小导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成,钢管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焊接钢筋加劲箍,管壁四周钻注浆孔,每循环13根,尾部焊接于钢拱架腹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采用台阶法施工加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沿隧道延申方向开挖中导洞,优先从中导洞上台阶的环形部分顶部向两边开挖,并及时紧跟在中导洞拱顶形成初期支护结构,开挖方法以机械开挖为主,钻爆法为辅,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按顺序依次开挖下台阶两侧的弧形部分、上台阶核心土以及下台阶核心土,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和安全隐患,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0022]2、通过初喷混凝土

埋设预应力长锚杆

挂钢筋网

安装钢拱架

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的初期支护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支护层出现开裂、掉块、拱架变形、仰拱底鼓、以及塌方冒顶等多种灾害。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洞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形成初期支护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中:1、中导洞;2、初期支护;3、上台阶;4、环形部分;5、小导管;6、下台阶;7、弧形部分;8、上台阶核心土;9、下台阶核心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隧道开挖前,为满足隧道施工需要,保证便道全天候畅通,隧道出口附近均修建施工便道,施工并对其进行硬化处理,便道出口和两侧均设置防撞围栏、限速标志灯标识标牌。
[0030]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1、洞口边仰坡开挖
[0032]洞口边、仰坡开挖按设计图纸放出中线和开挖边线,清除开挖面上的松渣以及其它杂物,采用逆作法施工,先喷锚并逐级向下放坡,自上而下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
挖,严禁上下垂直作业及掏底开挖。
[0033]用挖掘机与装载机配合装渣,自卸汽车运渣至弃渣场。为了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尽量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爆破开挖采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爆破参数。边仰坡分层开挖,控制好坡比,机械开挖时要预留20~30cm坡面厚度,人工修坡清除虚土。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边仰坡采用锚杆框格梁、拱形骨架防护。
[0034]2、开挖断面轮廓放样
[0035]采用全站仪直接设站于洞内控制中线点上,将掌子面里程和仪器高程输入编程计算机确定掌子面拱部中心,据此放出开挖轮廓线,施工人员用红色油漆在轮廓线处做好标记,便于后续施工,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
[0036]3、超前支护小导管5及注浆
[0037]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在开挖断面上准确划出本循环小导管5的孔位,并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在钻孔时用来控制小导管5的外插角角度和方向,然后用风钻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用钻孔打入法按外插角10
°
~15
°
,将小导管5安设在钻孔内,每根小导管5尾部与对应的钢拱腹部焊接,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小导管5安设后,用塑胶泥或锚固剂封堵孔口及周围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断面轮廓放样采用全站仪直接设站于洞内控制中线点上,将掌子面里程和仪器高程输入编程计算机确定掌子面拱部中心,据此放出开挖轮廓线;S2、超前支护小导管(5)及注浆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在开挖断面上准确划出本循环小导管(5)的孔位,用风钻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用钻孔打入法按外插角10
°
~15
°
将小导管(5)安设在钻孔内,接着在小导管(5)管口旋上孔口阀,连接注浆管路,用注浆泵按由下至上、浆液先稀后浓、注浆量先大后小方法注浆;S3、中导洞(1)开挖及形成初期支护(2)采用台阶法施工加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沿隧道延伸方向开挖中导洞(1),并在中导洞(1)拱顶形成初期支护(2),开挖方法以机械开挖为主,钻爆法为辅;S4、运输车清渣施工人员以运输车将中导洞(1)开挖产生的废渣由填筑好的便道和已有村道运送到指定堆弃地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出口中导洞进洞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顶部支护包括:依次施工的初喷混凝土

埋设预应力长锚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顶顶房志群杨颖李超杰马宏塬杨世霖张建莫劲松黄瑜鹏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