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51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属于集风箱供风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集风箱,所述集风箱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框,所述排风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在集风箱的前侧,排风框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组,引导板组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排风框内壁的底部,引导板组的顶部贯穿至排风框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集风箱、排风框、分隔板、引导板组、调节齿盘、传动带、U型板、传动组件和主动齿盘的配合使用,从而具备可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集风箱供风方式单一,其排风方向为固定式,缺少引导结构,无法根据的需求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容易造成降低冷却效率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


[0001]本技术属于集风箱供风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

技术介绍

[0002]集风箱是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件,用于供风冷却。传统的集风箱供风方式单一,其排风方向为固定式,缺少引导结构,无法根据的需求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容易造成降低冷却效率的问题。
[0003]因此,需要对集风箱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排风方向和范围无法进行引导调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具备可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集风箱供风方式单一,其排风方向为固定式,缺少引导结构,无法根据的需求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容易造成降低冷却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包括集风箱,所述集风箱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框,所述排风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在集风箱的前侧,所述排风框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组,所述引导板组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排风框内壁的底部,所述引导板组的顶部贯穿至排风框的顶部,所述引导板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齿盘,所述调节齿盘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所述排风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贯穿至U型板的内部,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在排风框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盘,所述传动带套设在主动齿盘的表面。
>[0006]所述引导板组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与排风框内壁的顶部接触。
[0007]所述排风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轮组,所述限位滑轮组的表面与传动带的表面接触。
[0008]所述排风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传动带位于防护罩的内部。
[0009]所述防护罩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排风框的表面。
[0010]所述排风框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块组,所述加强块组的表面固定连接在集风箱的表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由集风箱中设置排风框、分隔板、引导板组、调节齿盘,具备可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集风箱供风方式单一,其排风方向为固定式,缺少引导结构,无法根据的需求对排风方向和范围进行引导调节,容易造成降低冷却
效率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对引导板组进行限位,避免引导板组长时间使用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引导板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集风箱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集风箱1,集风箱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框2,排风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分隔板3的后侧固定连接在集风箱1的前侧,排风框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组4,引导板组4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排风框2内壁的底部,引导板组4的顶部贯穿至排风框2的顶部,引导板组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齿盘5,调节齿盘5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6,排风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7,U型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8,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贯穿至U型板7的内部,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在排风框2的顶部,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盘9,传动带6套设在主动齿盘9的表面。
[0020]参考图3,引导板组4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顶部与排风框2内壁的顶部接触。
[002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板10,能够对引导板组4进行限位,避免引导板组4长时间使用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引导板组4的稳定性。
[0022]参考图4,排风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轮组11,限位滑轮组11的表面与传动带6的表面接触。
[002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滑轮组11,能够对传动带6进行限位,避免传动带6长时间使用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传动带6的稳定性。
[0024]参考图4,排风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2,传动带6位于防护罩12的内部。
[002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罩12,能够对传动组件8进行保护,避免传动组件8出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传动组件8的安全性。
[0026]参考图1,防护罩12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3,加固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排风框2的表面。
[002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固板13,能够对防护罩12进行辅助加固,避免防护罩12长时间使用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防护罩12的稳定性。
[0028]参考图1,排风框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块组14,加强块组14的表面固定连接在集风箱1的表面。
[0029]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块组14,能够对排风框2进行辅助加固,避免排风框2长时
间使用出现变形的情况,提高了排风框2的稳定性。
[0030]本技术通过集风箱1进行供风,在需要对集风箱1的供风方向进行调节时,启动传动组件8,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齿盘9进行旋转,主动齿盘9通过传动带6带动调节齿盘5进行旋转,调节齿盘5带动引导板组4进行旋转,引导板组4旋转可对供风方向进行引导调节,在供风方向调节完毕后,关闭传动组件8,可通过正转和反转启动传动组件8,对集风箱1的供风方向进行反方向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包括集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箱(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框(2),所述排风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的后侧固定连接在集风箱(1)的前侧,所述排风框(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组(4),所述引导板组(4)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排风框(2)内壁的底部,所述引导板组(4)的顶部贯穿至排风框(2)的顶部,所述引导板组(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齿盘(5),所述调节齿盘(5)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6),所述排风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7),所述U型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8),所述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贯穿至U型板(7)的内部,所述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在排风框(2)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盘(9),所述传动带(6)套设在主动齿盘(9)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供风方式的集风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荣平周兴俊胡丽宝冯昕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山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