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加热膜、制备方法及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36253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加热膜、制备方法及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属于加热膜技术领域。一种透明加热膜,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功能层和电极,所述功能层和电极位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所述电极与功能层电接触连接;其中,形成电极的方式包括化学镀;形成功能层的浆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纳米银线0.01%~3%、水性树脂5%~30%、增稠剂0.05%~4%、分散剂0.05%~4%、助剂0.01%~8%,余量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满足低电压的使用,也可以减少的纳米银线的用量,可进一步降低雾度,提高加热膜的透光率。该透明加热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耐弯折、表面耐擦洗、升温速度快,可广泛应用于安全帽罩除雾、户外监视器加热除雾等领域。器加热除雾等领域。器加热除雾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加热膜、制备方法及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膜
,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加热膜、制备方法及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越来越普遍,透明加热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在汽车领域、冰箱等家用电器领域、监视器、可穿戴设备或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都会用到透明加热膜,其具有加热电压较低、升温速率较快、透明度较高、外型美观等诸多优点。
[0003]目前,大多数透明加热膜的内部含有电阻丝,该电阻丝一般通过在透明基材表面蒸发或溅射导电金属丝印导电金属的方式所形成,或者利用低方阻ITO(透明导电膜)纳米银线并进行刻蚀铜方法制备金属网格电路的方式作为电阻丝,以期实现透明基材表面的整面均匀加热的效果。然而,现有的上述几种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采用金属镀膜的方式严重影响透明基材的透光率,或者采用丝印导电金属的方式会使肉眼可见。另外,低方阻ITO及纳米银线的价格较贵;刻蚀铜工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再者,由于ITO加热膜不具有柔性,不能弯曲和卷绕,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针对以上不足,如何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透明加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加热膜、制备方法及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可以提高加热膜的透光率,满足低电压的使用,也可以减少的纳米银线的用量,降低成本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透明加热膜,其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功能层和电极,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所述电极与所述功能层电接触连接;
[0006]其中,形成所述电极的方式包括化学镀;
[0007]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浆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
[0008]纳米银线0.01%~3%、水性树脂5%~30%、增稠剂0.05%~4%、分散剂0.05%~4%、助剂0.01%~8%,余量为水。
[0009]另外,根据本申请的透明加热膜,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由所述第一电极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
[0011]和/或,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5μm。
[00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形成所述电极包括:
[0013]将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进行前处理;
[0014]在经过前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制备感光膜,曝光显影,形成图案化的感光膜层;
[0015]使用化学镀金属液,在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上制备金属电极;
[0016]去除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电极。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涂覆含钯材料,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含钯涂层;
[0018]或者,所述前处理包括:对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
[001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光膜形成在所述含钯涂层上;
[0020]和/或,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铜电极、银电极、钴电极、镍电极、金电极或锆电极中的至少一种。
[00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浆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
[0022]纳米银线0.01%~1%、水性树脂10%~20%、增稠剂0.1%~2%、分散剂0.1%~2%、助剂0.1%~5%,余量为水。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银线的直径为20nm~200nm,长度为10μm~100μm;
[0024]和/或,所述水性树脂包括单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以或水性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25]和/或,所述增稠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丙烯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26]和/或,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流变助剂或成膜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7]和/或,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的材质分别包括聚酰亚胺、PET、PC、PP或PMMA中的至少一种。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涉及一种制备透明加热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上述透明加热膜,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29]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第一基材上形成电极;
[0030]将浆料涂在具有所述电极的所述第一基材上,以在所述第一基材上制备功能层,并使所述电极与所述功能层电接触;
[0031]将第二基材覆盖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极上,并使所述第二基材与所述第一基材相粘合。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微凹版涂覆工艺制备所述功能层;
[0033]和/或,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形成所述电极包括:
[0034]将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进行前处理;
[0035]在经过前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制备感光膜,曝光显影,形成图案化的感光膜层;
[0036]使用化学镀金属液,在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上制备金属电极;
[0037]去除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电极。
[0038]和/或,所述前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涂覆含钯材料,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含钯涂层;
[0039]和/或,所述在经过前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制备感光膜包括:在所述
含钯涂层制备感光膜。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透明加热膜的制品,该制品包括制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制品本体上的前述的透明加热膜或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透明加热膜。
[004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0042]本申请提供的透明加热膜,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设置有功能层和电极,该电极的形成方式为化学镀,形成功能层的浆料主要由纳米银线、水性树脂、增稠剂、分散剂及其他助剂等组成,该浆料属于纯水系体系,安全环保,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电极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相比于传统的丝网印刷银浆电极,宽度可以达到5微米或5微米以下,可以做到视觉透明;同时通过电极的设计,可以实现满足低电压的使用,也可以减少的纳米银线的用量,可进一步降低雾度,提高加热膜的透光率。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加热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该制备方法得到的透明加热膜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耐弯折、表面耐擦洗、升温速度快,可以广泛应用于安全帽罩除雾、户外监视器加热除雾或者家用电器、可穿戴设备等诸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44]本申请实施例的额外层面及优点将部分地在后续说明中描述、显示、或是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功能层和电极,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所述电极与所述功能层电接触连接;其中,形成所述电极的方式包括化学镀;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浆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纳米银线0.01%~3%、水性树脂5%~30%、增稠剂0.05%~4%、分散剂0.05%~4%、助剂0.01%~8%,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由所述第一电极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和/或,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形成所述电极包括:将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进行前处理;在经过前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制备感光膜,曝光显影,形成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使用化学镀金属液,在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上制备金属电极;去除所述图案化的感光膜层,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涂覆含钯材料,以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含钯涂层;或者,所述前处理包括:对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膜形成在所述含钯涂层上;和/或,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铜电极、银电极、钴电极、镍电极、金电极或锆电极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浆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纳米银线0.01%~1%、水性树脂10%~20%、增稠剂0.1%~2%、分散剂0.1%~2%、助剂0.1%~5%,余量为水。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尔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