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001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腐竹生产线,以解决现有的设备制作的腐竹厚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包括:用于输入豆浆的进浆管;输浆装置,包括输浆槽,输浆槽的底部设置有蒸汽加热室,上方并排设置有多个风冷管,输浆槽和进浆管连通;腐竹成型装置,包括提升辊、合拢柱、凹槽滚轮、输送带,所述提升辊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末端上方,前端连接有圆盘切刀,所述合拢柱两两一组并排设置于所述提升辊的后方,所述凹槽滚轮设置于所述合拢柱的后方且与每一组合拢柱对应设置,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作效率高、腐竹厚度均匀、提升成品品质。提升成品品质。提升成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腐竹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腐竹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腐竹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腐竹的生产制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作豆浆,然后在豆浆上层冷却凝固生成薄膜,将薄膜分切合拢形成腐竹形状,然后烘干成型。公开号为CN2092020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汇流节能型鲜腐竹自动生产线,包括三台并列设置的鲜腐竹自动生产设备,其中,两侧的鲜腐竹自动生产设备的构造相同,在腐竹条输送装置的末端设有腐竹条汇流输送装置;中间的鲜腐竹自动生产设备设有腐竹条烘干输送装置及烘干装置;所述腐竹条汇流输送装置的起始端设置在腐竹条输送装置的下方,末端设置腐竹条烘干输送装置的上方、烘干装置的前方。实现了三台设备并行生产腐竹,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腐竹制备过程中由于豆浆在结膜的过程中各处温度不均导致生成的薄膜厚度不一致,影响成品腐竹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腐竹生产线,以解决现有的设备制作的腐竹厚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腐竹生产线,包括:用于输入豆浆的进浆管;输浆装置,包括输浆槽,输浆槽的底部设置有蒸汽加热室,上方并排设置有多个风冷管,输浆槽和进浆管连通;腐竹成型装置,包括提升辊、合拢柱、凹槽滚轮、输送带,所述提升辊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末端上方,前端连接有圆盘切刀,所述合拢柱两两一组并排设置于所述提升辊的后方,所述凹槽滚轮设置于所述合拢柱的后方且与每一组合拢柱对应设置,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上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滚轮的后方设置有捻搓机构,所述捻搓机构包括滑道、滑块、捻杆、驱动组件,所述滑道横向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捻杆通过滑块与所述滑道平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捻杆横向往返移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连杆、转动电机,所述转盘和所述转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盘的表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滑道上且直径方向和所述滑道平行。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制浆装置,其具备多级打浆机构,所述打浆机构包括磨浆组件、出渣组件,前一级的出渣组件和后一级的磨浆组件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制浆装置还包括蓄水池,蓄水池通过加水管与所述打浆机构相连,蓄水池连接有进水管,内部设置有浮球开关,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浮球开关和电磁阀相连接控制蓄水池内的水位稳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输浆槽底部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和所述输浆槽的底面形成
中空的矩形或圆管形结构,底面设置有进气口,侧面设置有出气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加热室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收集机构,所述冷却水收集机构包括集水腔、集水管、排水管,所述集水管连接于所述蒸汽加热室的底部与所述集水腔底部,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集水腔底部并向内延伸。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浆槽的底部设有豆浆回收仓,豆浆回收仓的顶面设有豆浆回收孔,所述豆浆回收仓通过回收管道与所述输浆槽的前端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输送带上方的分切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切刀、驱动电机、离合器、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输送带上,传感器检测到输送带运动设定距离时向离合器发送信号,离合器吸合驱动电机工作带动切刀向下切断腐竹。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浆槽的前端设置有进浆机构,所述进浆机构包括进浆筒、输浆管,所述输浆管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浆槽上,侧面设置有并排的输浆孔,所述进浆筒固定于所述输浆管的中部且底部和所述输浆管相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利用输浆槽底部的蒸汽室进行加热,蒸汽室内部各处温度一致,对上方的豆浆能够均匀加热,在输浆槽的侧面连接冷却水管道,防止输浆槽侧壁钢结构过热影响边缘豆浆的温度,保证豆浆在豆浆槽输送过程中各处温度一致,进而使得凝结的薄膜厚度均匀。
[0017]2.本技术在豆浆薄膜分切以后利用捻搓机构使腐竹成型为柱状,此时捻搓成型的腐竹表面具有褶皱,提升腐竹的口感。
[0018]3.本技术在输浆槽底部设置冷却水收集机构,能够使加热蒸汽形成的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并且其中的集水管内能够形成液封,防止蒸汽逸散。
[0019]4.本技术在豆浆回收管道上连接清洗管道,设备停止运行后,向豆浆回收管内通入清洗水,该清洗水被回收管输送至输浆槽的前端对输浆槽进行清洗,然后清洗水从豆浆回收仓底部排出,用于对输浆槽的清洗维护。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打浆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打浆机构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输浆槽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输浆槽的底部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冷却水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进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腐竹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腐竹生产线的分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制浆装置1,输浆装置2,腐竹成型装置3,分切装置4,烘干箱5,打浆机构11,磨浆组件1101,出渣组件1102,出浆组件1103,夹层1104,侧面出浆管1105,打浆仓1106,出渣口1107,搅拌叶片1108,滤网1109,输浆槽2101,蒸汽加热室2102,风冷管2103,支撑条2104,集水腔2105,集水管2106,排水管2107,进浆筒2108,输浆管2109,豆浆回收仓2110,提
升辊3101,合拢柱3102,凹槽滚轮3103,圆盘切刀3104,滑道3105,滑块3106,捻杆3107,转盘3108,连杆3109,转动电机3110,切刀4101,驱动电机4102,支撑杆4103,横板4104,偏心轮4105,挡片4106,感应开关410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1]实施例1:一种腐竹生产线,参见图1,由制浆装置1、输浆装置2、腐竹成型装置3、分切装置4、烘干箱5依次相连构成。其中,制浆装置包括三级打浆机构11,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打浆机构11的个数。每级打浆机构11包括磨浆组件1101、出渣组件1102、出浆组件1103,参见图2和图3,前一级的出渣组件1102和后一级的磨浆组件1101相相连。打浆机构包括圆柱形筒体,上部为漏斗形打浆仓1106,打浆仓1106两侧为滤网1109,底面设置有打浆叶片1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腐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豆浆的进浆管;输浆装置,包括输浆槽,输浆槽的底部设置有蒸汽加热室,上方并排设置有多个风冷管,输浆槽和进浆管连通;腐竹成型装置,包括提升辊、合拢柱、凹槽滚轮、输送带,所述提升辊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末端上方,前端连接有圆盘切刀,所述合拢柱两两一组并排设置于所述提升辊的后方,所述凹槽滚轮设置于所述合拢柱的后方且与每一组合拢柱对应设置,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输浆槽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腐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滚轮的后方设置有捻搓机构,所述捻搓机构包括滑道、滑块、捻杆、驱动组件,所述滑道横向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捻杆通过滑块与所述滑道平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捻杆横向往返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连杆、转动电机,所述转盘和所述转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盘的表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滑道上且直径方向和所述滑道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腐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浆装置,其具备多级打浆机构,所述打浆机构包括磨浆组件、出渣组件,前一级的出渣组件和后一级的磨浆组件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腐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装置还包括蓄水池,蓄水池通过加水管与所述打浆机构相连,蓄水池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著铭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智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