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及变速器换油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75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及变速器换油方法,其中,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包括机架,变速器移载装置,注油口总成,称重机构,顶升机构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两条辊道之间,用于实时检测变速器重量的电子称,所述电子称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的托盘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过程简单,换油精确度较高,同时减少了人工参与度,能够增加换油效率。能够增加换油效率。能够增加换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及变速器换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及变速器换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内部设计的是多个不同规格相互啮合的齿轮,为保证变速器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变速器内部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变速器油,即是齿轮油,变速器油是保持排档系统清洁的油类用品,起到润滑延长传动装置寿命的作用,具有抗低温于低温时也能进行极有效的润滑效果,在严苛操作条件下减少油品损失。根据变速器结构的不同,变速器油又分为自动变速器油和手动变速器油,在变速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变速器内部的变速器油进行更换,常见对变速器油注油更换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重力法放油,将变速器内部原有的旧油放掉后,重新冲加油口处添加有新的变速器油;第二种是通过采用置换的方式实现旧油和新油的置换;第三种是采用便携式注油工具辅助注油。
[0003]重力放油法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注油量,该方法能够较为精准地计量换油后的油量,但是在换油过程中需要确保重量测量的精确性以及各抽油/注油部件之间的装配牢固性,否则容易导致漏油或者前后油量不一致等问题,造成变速器的损坏。
[0004]置换新旧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人工拆开油箱底壳或者打开变速器换油螺栓放出旧油,然后再通过加油螺栓注入新油,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是难以精准控制注油量,同时效率较低;第二种是通过变速器油置换机实现新旧油的等量置换,该方式能够较为精确地进行新旧油的置换,但是受结构和换油方法的限制,换油过程繁琐,同时难以确保变速器油的等量置换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31674.4,公告号为:CN10154934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变速箱清洗设备及其等量换液的实现方法,结合置换设备和称重的方法,将变速箱油先输出至旧油桶并通过重量传感器对旧油桶称重,然后将新油桶中的新油输入变速箱,并实时测量新油桶的重量,结合新旧油桶的液体体积差求出变速箱油位的变化,能够精确完成换油,但是整个换油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油桶的重量和油箱中的液体体积进行测量和精准换算,在换油完成后还需要将旧油桶内的旧油排除至外部的收集捅中,操作工艺复杂,实现要求较高,换油效率较低。
[0006]采用便携式注油工具辅助注油的方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123340.7,公开号为:CN20807414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清洗换油设备,通过压力表和视窗实现对接工具的可视化管理,降低了操作复杂度,但是该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对注油量进行控制,容易产生误差,影响换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及变速器换油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包括:
机架;变速器移载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内部的用于输送变速器的两条辊道以及通过电机驱动在输送辊道上平移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变速器的第一支架以及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注油管道相通的油路连接板,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插销孔;注油口总成,设置在所述辊道的一侧,包括注油板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气缸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向油路连接板方向移动,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相匹配的注油口以及与插销孔相匹配的固定销;称重机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两条辊道之间,用于实时检测变速器重量的电子称,所述电子称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的托盘底座;顶升机构,包括通过控制电子称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底座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抽油孔,所述抽油孔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输油管道相通,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抽油孔相匹配的抽油口,所述注油管道和输油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电子称两侧的电子称底座,每个电子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杆,两个电子称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通过第一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托盘底座底部的两个活塞杆底座,所述活塞杆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与托盘底座的四周连接,两个活塞杆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通过第二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二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皮带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顶升支架,所述顶升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座和导向板,所述底座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底座四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导向板四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二活塞杆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柱内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活塞杆的第二导向孔。
[0013]优选的,所述电子称的四周顶部垂直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导向板上和托盘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过定位杆的通孔,所述定位杆顶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托盘上设置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
[0014]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器移载装置、电子秤、气缸以及电磁阀电连接。
[0015]变速器换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未换油的变速器重量;S2:抽出变速器的油箱内的旧油;S3:向变速器的油箱注油并实时检测变速器重量,直至变速器重量与未换油时变速器重量时,停止注油。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之后还选择性的包括,将抽出的旧油输入冷却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处理,将回收处理后的旧油与新油一同注入变速器的油箱内。
[0017]变速器换油方法,使用如上任一所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托盘通过电机驱动将变速器输送至换油工位;S2: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托盘底座上升,使托盘底座与托盘固定,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电子称上升,使电子称通过定位销与托盘固定并称取变速器在未换油状态下的重量;S3:第一活塞杆由气缸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向油路连接板方向移动,使固定销穿入插销孔内,注油口与注油孔、抽油口和抽油孔相接;S4:控制面板控制输油管道上的电磁阀将变速器的油箱内的旧油抽出至回收装置;S5:控制面板控制注油管道上的电磁阀将新油以及回收后的旧油注入至变速器的油箱内,并通过电子称实时检测变速器的重量;S6:变速器的重量与未换油时的重量相等时,停止注油,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电子秤与托盘底座下降,第一活塞带动注油板复位,托盘将变速器移动至辊道的出料端。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通过实时检测、对比抽油前和注油后变速器的重量,从而确保换油量的精准性,换油过程中无需测量多个油箱或替换变速器的位置,操作过程简单。
[0019]2、通过固定销与插销孔匹配、定位销和定位孔匹配以及顶升支架对电子称和托盘底座的固定和导向确保抽注油以及称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防止在抽注油过程中因接口处固定位置不准而导致漏油或者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变速器移载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内部的用于输送变速器的两条辊道以及通过电机驱动在输送辊道上平移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变速器的第一支架以及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注油管道相通的油路连接板,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插销孔;注油口总成,设置在所述辊道的一侧,包括注油板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气缸驱动,推动所述注油板向油路连接板方向移动,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相匹配的注油口以及与插销孔相匹配的固定销;称重机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两条辊道之间,用于实时检测变速器重量的电子称,所述电子称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的托盘底座;顶升机构,包括通过控制电子称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底座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抽油孔,所述抽油孔与变速器内部油箱通过输油管道相通,所述注油板上设置有与抽油孔相匹配的抽油口,所述注油管道和输油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电子称两侧的电子称底座,每个电子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杆,两个电子称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通过第一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托盘底座底部的两个活塞杆底座,所述活塞杆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与托盘底座的四周连接,两个活塞杆底座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通过第二凸轮杆连接,所述第二凸轮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皮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称重抽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支架,所述顶升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座和导向板,所述底座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底座四周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楠曹嘉豪张凯刘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