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感测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66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影像感测模组,包括:一透镜组,该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和间隔片,间隔片位于各透镜之间,该间隔片上设有通孔;一感应器;一镜筒,设有容置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影像感测模组还包括一定位环,中心设有通光孔;其中,透镜组、定位环及感应器依次容置在镜筒容置部中,而与该容置部相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数码相机的影像感测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电话和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装置也在快速向高性能、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合已成为发展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请参照图1所示,目前普遍应用的数码相机的影像感测模组10一般包括多个透镜(图未示)、镜筒12、基座14及感应器16。多个透镜为圆形,安装在圆柱形镜筒12内,镜筒12前端设有顶盖122,镜筒12外壁设有螺纹120。感应器16安装在电路板143上,和其上的相关电路相连接。基座14包括底座141和取景筒142,底座141可固定在电路板143上。取景筒142对应在感应器16上方,取景筒142内壁设有和镜筒12外壁的螺纹120相配合的螺纹1420。众所周知,成像质量对于影像感测模组10来说非常重要,为了使影像感测模组10得到最佳成像效果,影像感测模组10的感应器16必须位于多个透镜的焦点处。因此,现有的影像感测模组10生产组装过程中有一调焦工站,需将镜筒12插入取景筒14,利用二者间的配合螺纹手动微调透镜和感应器16间的距离,至成像最清晰时将镜筒12和取景筒14固定。由于需手动微调,该调焦工站耗时较多。另外,由于影像感测模组10趋于小型化,因此镜筒12外径较小,使调焦精确度较低,故产品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影像感测模组组装耗时较多且良品率低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影像感测模组,该影像感测模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且产品良品率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影像感测模组,包括透镜组,该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和间隔片,间隔片位于各透镜之间,该间隔片上设有通孔;一定位环,中心设有通光孔;一感应器;一镜筒,设有容置部;其中,该透镜组、定位环及感应器依次容置于镜筒容置部中,而与该容置部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影像感测模组,由于定位环的存在,可以固定透镜和感应器间的间隔,使入射光聚焦在感应器上,从而省略调焦工站节约组装时间且提高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影像感测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影像感测模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影像感测模组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的IV-IV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影像感测模组用于结合移动电话、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码相机。请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的影像感测模组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间隔片23、定位环24、感应器25及镜筒26。感应器25外形为矩形。该感应器25为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组件,能够将所接收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该感应器25可为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一透镜21,其包括基座20及形成在基座20上的非球面部分200,该基座20为矩形,其与感应器25外形和尺寸相当。第二透镜22和第一透镜形状结构相同。间隔片23也是矩形,用于分隔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而在两者间形成一特定距离,以组合成一透镜组。间隔片23中心设有圆形通孔230,可使经过第一透镜21的入射光顺利通过再入射到第二透镜22上。定位环24由四侧壁240围成中空长方体,中心为通光孔241,使经过第二透镜22的入射光线顺利入射到感应器25上。制造过程中定位环24的厚度应精确到微米,使入射光可聚焦在感应器25,而使所成的影像达到理想的清晰度。镜筒26由四侧壁260围成中空长方体,内部的容置部261为长方体,该容置部261底面形状和感应器25外形相配合,其高度等于其所容置的第一透镜21、间隔片23、第二透镜22、定位环24及感应器25的厚度之和。镜筒一端设有顶盖262,该顶盖262中心设有进光孔263,使入射光通过该进光孔263入射到第一透镜2 1上。同时,该顶盖262也可以阻挡第一透镜21,防止其掉出镜筒26。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组装时,将第一透镜21、间隔片23、第二透镜22、定位环24及感应器25依次装入镜筒26,将感应器25和镜筒24的侧壁间上胶固定即可。可以理解,本技术的镜筒24的容置部261可为圆柱形,相应的第一透镜21、间隔片23、第二透镜22、定位环24及感应器25与其相配合,外型也为圆形。使用时,目标景物的光线经过进光孔263入射到第一透镜21上,经第一透镜21汇聚后,穿过间隔片23的通孔230,射到第二透镜22上,经再次汇聚后穿过定位环24的通光孔射到感应器25上,感应器25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目标景物的电信号。由于定位环24的厚度经过光学仿真计算而得出,从而使感应器25位在透镜组(第一透镜21、间隔片23、第二透镜22)的焦点处,组装时,无需调焦工站,即可使数码相机呈最佳成像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影像感测模组,包括一透镜组,该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和间隔片,间隔片位于各透镜之间,该间隔片上设有通孔;一感应器;一镜筒,设有容置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影像感测模组还包括一定位环,中心设有通光孔;其中,透镜组、定位环及感应器依次容置在镜筒容置部中,而与该容置部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为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为电荷耦合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镜的基座为方形,其上形成一圆形非球面透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筒一端设有顶盖,顶盖中心设有进光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部为长方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影像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部的长度等于其所容置的透镜组、定位环、感应器的厚度之和。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影像感测模组,包括透镜组,该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和间隔片,间隔片位于各透镜之间,该间隔片上设有通孔;一定位环,中心设有通光孔;一感应器;一镜筒,设有容置部。其中,透镜组、定位环及感应器依次容置于镜筒容置部中,而与该容置部相配合。由于定位环的存在,省略了调焦工站,使组装方便快捷且良品率高。文档编号H01L27/146GK2636427SQ0326837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蔡明江, 李俊佑, 江宗韦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江李俊佑江宗韦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