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48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5
本创作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中隔片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各个中隔片彼此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舌板内,各个导电端子沿着舌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在各个中隔片的上下两侧,每一导电端子在远离基部的一端形成有埋设于舌板内的埋藏段,部分的各埋藏段分别朝各个中隔片延伸有抵接部,各个抵接部设有导引斜面;借此,可避免舌板在射出成型时,热熔态塑胶的射出冲击力让导电端子的前端弯曲变形。胶的射出冲击力让导电端子的前端弯曲变形。胶的射出冲击力让导电端子的前端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一种导电端子前端具有导引斜面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中,其主要用于电性串接电子装置或设备,以达到讯号传输的功效。而一般的电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的导电端子以和对接连接器作搭接,并且透过射出成型一舌板以将各导电端子分隔固定。惟,舌板在射出成型时,热熔态塑胶所射出的力道常会将导电端子的前端往远离舌板的方向推抵而产生些微变形。
[0003]又,电连接器为因应高速传输的需求,上下排导电端子的数目随之增加,故为避免上下两排的端子产生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而影响传输效果,多会在上下两排的端子之间埋设有一屏蔽金属片来作屏蔽隔绝,然而其屏蔽效果仍有限,且在高频传输下电连接器的插入损失(Insertion Loss,IL)及反射损失(Return Loss,RL)亦随之增加。
[0004]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之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在于避免舌板在射出成型时,热熔态塑胶的射出冲击力让导电端子的前端弯曲变形。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两个中隔片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一舌板,各个中隔片彼此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舌板内,各个导电端子沿着舌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在各中隔片的上下两侧,每一导电端子在远离基部的一端形成有埋设于舌板内的一埋藏段,其中部分的各个埋藏段分别朝各中隔片延伸有一抵接部,各个抵接部设有至少一导引斜面。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每一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导引斜面为至少两个,且各个所述导引斜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抵接部的前侧及左右两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各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至少两个讯号端子及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及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延伸有所述抵接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各个所述抵接部分别搭接各个所述中隔片。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每一所述接地端子远离所述抵接部的一端还延伸有一接地段,所述接地段和所述接地端子所对应的所述中隔片搭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每一所述中隔片设有一凹陷区,各个所述抵接部位于各个所述凹陷区并搭接各个所述中隔片。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还包括一外屏蔽壳,所述外屏蔽壳套设所述绝缘本体并和搭接各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各个所述中隔片抵接。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各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上排端子及一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及所述下排端子分别设于所述舌板的上下两面。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还包括一上固定件及一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分别包覆固定所述上排端子及所述下排端子。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上固定件设有一定位孔,所述下固定件设有一定位柱,其中一所述中隔片设有一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设所述通孔后卡固于所述定位孔。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8]借由各个中隔片的凹陷区使舌板在射出成型时可强化各个抵接部与各个中隔片之间的结构,并避免塑胶直接自各个抵接部及各个中隔片之间流入。透过和各个中隔片搭接的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能够有效降低插入损失及反射损失,并提升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借由接地端子延伸有和中隔片搭接的接地段,可进一步增强接地效果。透过包覆住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的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可将各个导电端子做初步固定。借由定位孔、定位柱及通孔,使得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可和中隔片相互定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创作的立体外观图。
[0020]图2为本创作上排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0021]图3为本创作不含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4为本创作不含绝缘本体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5为本创作不含绝缘本体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创作装设外屏蔽壳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7为本创作绝缘本体射出成型时的示意图。
[0026]图中,10:绝缘本体
[0027]11:基部
[0028]12:舌板
[0029]20:中隔片
[0030]20A:接触部
[0031]21:凹陷区
[0032]22:通孔
[0033]30:导电端子
[0034]30A:上排端子
[0035]30B:下排端子
[0036]301:接地端子
[0037]302:讯号端子
[0038]303:电源端子
[0039]31:埋藏段
[0040]32:抵接部
[0041]321:导引斜面
[0042]33:接地段
[0043]40:上固定件
[0044]41:定位孔
[0045]50:下固定件
[0046]51:定位柱
[0047]60:外屏蔽壳
[0048]A:活动压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0]参照图1至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一绝缘本体10、至少两个中隔片20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30。
[0051]绝缘本体10主要包括一基部11及一舌板12,舌板12系呈板状并自基部11向外侧延伸。于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为射出成型的塑料件,但本创作不以此为限,例如绝缘本体10也可以为其他能够采用射出成型的绝缘材质。
[0052]于本实施例中,各个中隔片20为不锈钢金属片,但本创作不以此为限,例如各中隔片20也可以为其它材质的金属片。各中隔片20彼此相互平行且并列地设置在舌板12内,且各个中隔片20和舌板12亦彼此相互平行。具体而言,各个中隔片20皆位于同一平面上。于本实施例中,中隔片20的数量为四个,但本创作不以此为限,例如中隔片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又,左右两侧的中隔片20分别于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凸出有复数接触部20A。
[0053]各导电端子30沿着舌板12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在各中隔片20的上下两侧,且各导电端子30设于舌板12的上下两面以和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出)作插接。于本实施例中,各个导电端子30为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端子,如黄铜、青铜或磷青铜等,但本创作不以此为限。每一导电端子30在远离基部11的一端形成有埋设于舌板12内的一埋藏段31。部分的各埋藏段31分别朝各个中隔片20再延伸出有一抵接部32,且各个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一舌板;至少两个中隔片,各个所述中隔片彼此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舌板内;以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沿着所述舌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在各个所述中隔片的上下两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有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一埋藏段,其中部分的各个所述埋藏段分别朝各个所述中隔片延伸有一抵接部,各个所述抵接部设有至少一导引斜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导引斜面为至少两个,且各个所述导引斜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抵接部的前侧及左右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至少两个讯号端子及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及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延伸有所述抵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个所述抵接部分别搭接各个所述中隔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玟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