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装置及注塑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及注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斜顶机构是注塑模具装置的主要结构之一,主要用于成型与模具主出模方向不一致的产品倒扣结构。斜顶机构的第一斜顶杆斜向运动,以在开模时,第一斜顶杆的倒扣结构朝向产品的一侧分离,便于脱模。
[0003]针对某些特殊产品,产品外观面侧存在倒扣结构,采用传统的模具出模结构方案,如前模抽芯、滑块机构等都无法对其进行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装置,该注塑模具装置实现了对具有外观面侧存在倒扣结构的产品进行注塑并顺利脱模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设备。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部、后模部以及拉钩机构,前模部包括面板、与面板垂直固接的导柱、型腔以及斜顶机构,型腔与面板相对设置,型腔对应注塑产品第一倒扣部位开设有斜向贯通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部(1),包括面板(11)、与所述面板(11)垂直固接的导柱(12)、型腔(13)以及斜顶机构(14),所述型腔(13)对应注塑产品的倒扣开设有斜向贯通的第一导向孔,所述斜顶机构(14)包括顶针板(141)、至少一个氮气弹簧(142)、至少一个第一斜顶座(143)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斜顶杆(144),所述顶针板(141)设置于所述型腔(13)与所述面板(11)之间,所述顶针板(141)对应所述导柱(12)开设有导孔,所述顶针板(141)通过所述导孔沿所述导柱(12)滑动,所述氮气弹簧(142)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顶针板(141)与所述面板(11)相对的一侧面上,所述氮气弹簧(142)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11)抵接,所述第一斜顶座(143)固接于所述顶针板(141)与所述型腔(13)相对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斜顶杆(14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倒扣部(1441),所述第一斜顶杆(14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斜顶座(143)上;当开模时,所述氮气弹簧(142)驱动所述顶针板(141)向所述型腔(13)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斜顶座(143)带动所述第一斜顶杆(144)斜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倒扣部(1441)与产品分离;后模部(2),包括型芯(21),所述型芯(21)与所述型腔(13)相对设置,以及同步拉钩机构(3),所述同步拉钩机构(3)一端与所顶针板(1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型芯(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机构(14)还包括复位杆(145),所述复位杆(145)的一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顶针板(141)的另一侧面上,所述型腔(13)对应所述复位杆(145)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复位杆(14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当合模时,所述型芯(21)向所述面板(11)方向推动所述复位杆(145)和所述顶针板(141),并使所述氮气弹簧(142)压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波,梁贵东,郝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