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增强涂料及基于远红外增强涂料的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98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增强涂料及基于远红外增强涂料的电热膜,属于电热膜技术领域,能够有效提高电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所述电热膜包括发热层、发热基层及远红外增强涂料层,所述发热基层与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两侧;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由以氧化物为主体原料配制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涂覆于所述发热层背离所述发热基层的一侧成膜获得;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锆、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增强涂料及基于远红外增强涂料的电热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增强涂料及基于远红外增强涂料的电热膜,属于电热膜


技术介绍

[0002]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低温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脂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脂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及饰面构成,电源经导线连接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0003]现有的电采暖用电热膜结构一般为上封装层、发热层、下封装层结构或上封装层、发热层、下封装层、铝箔反射层结构,现有的电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只取决于发热材料本身,电热辐射转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增强涂料及基于远红外增强涂料的电热膜,能够有效提高电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膜,包括发热层、发热基层及远红外增强涂料层;所述发热基层与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两侧;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由以氧化物为主体原料配制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涂覆于所述发热层背离所述发热基层的一侧成膜获得;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锆、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6]优选的,所述电热膜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基层背离所述发热层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电热膜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背离所述发热层一侧。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所述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
ꢀꢀꢀꢀꢀꢀꢀꢀꢀ
50

60份;水性聚氨酯乳液
ꢀꢀꢀꢀꢀꢀꢀꢀꢀꢀꢀꢀꢀ
30

35份;成膜助剂
ꢀꢀꢀꢀꢀꢀꢀꢀꢀꢀꢀꢀꢀꢀꢀꢀꢀꢀꢀ1‑
5份;流平剂
ꢀꢀꢀꢀꢀꢀꢀꢀꢀꢀꢀꢀꢀꢀꢀꢀꢀꢀꢀꢀꢀ2‑
5份;分散剂
ꢀꢀꢀꢀꢀꢀꢀꢀꢀꢀꢀꢀꢀꢀꢀꢀꢀꢀꢀꢀꢀ
0.5

1份;增稠剂
ꢀꢀꢀꢀꢀꢀꢀꢀꢀꢀꢀꢀꢀꢀꢀꢀꢀꢀꢀꢀꢀ1‑
5份;表面张力调节剂
ꢀꢀꢀꢀꢀꢀꢀꢀꢀꢀꢀꢀꢀ1‑
5份。
[0009]优选的,所述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为58重量份,所述水性聚氨酯乳液为30.6重量份,所述成膜助剂为4重量份,所述流平剂为2.6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0.8重量份,所述增稠剂为1.2重量份,所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为1.4重量份。
[0010]优选的,所述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丙烯酸树脂
ꢀꢀꢀꢀꢀꢀꢀꢀꢀꢀꢀꢀꢀ
1.5

3份;分散剂
ꢀꢀꢀꢀꢀꢀꢀꢀꢀꢀꢀꢀꢀꢀꢀꢀꢀꢀꢀꢀꢀ
10

15份;氧化物粉体
ꢀꢀꢀꢀꢀꢀꢀꢀꢀꢀꢀꢀꢀꢀꢀꢀꢀ
20

50份;去离子水
ꢀꢀꢀꢀꢀꢀꢀꢀꢀꢀꢀꢀꢀꢀꢀꢀꢀꢀꢀ
30

50份。
[0011]优选的,所述水性丙烯酸树脂为2.5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11重量份,所述氧化物粉体为40重量份,所述去离子水为46重量份。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远红外增强涂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按照远红外增强涂料的原料组成进行配料,并在搅拌机转速小于2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0.5

1.5小时;通过150

250目的滤网对搅拌后得到的远红外增强涂料进行过滤。
[0013]优选的,所述配制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具体包括:按照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的原料组成进行配料,并在搅拌机转速为600~1200 r/min的条件下搅拌0.5

1.5小时;将搅拌机的转速提高到1500 ~1800r/min继续搅拌3.5

4.5小时。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热产品,包括表面层、背衬层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夹设在所述表面层与所述背衬层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电热膜在现有发热膜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红外增强涂料层,将以氧化锆、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和二氧化硅等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体原料配制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涂覆于发热层背离发热基层的一侧成膜,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增强涂料层;本专利技术的电热膜有效提高了电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使得电热膜的热量大部分以热辐射形式传递,降低了热传导的比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用于发热地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用于发热卷轴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用于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用于发热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用于发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7]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11、发热层;12、发热基层;13、远红外增强涂料层;14、隔热层;15、屏蔽层;16、内封装层;17、上封装层;18、下封装层;100、电热膜;101、保温层;102、地砖本体;103、背面层;
104、图案装饰层;105、铝板背面层;106、发热板装饰层;107、墙体内部层;108、墙面装饰层;109、背板层;110、发热垫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膜,包括发热层11、发热基层12及远红外增强涂料层13。
[0020]其中,发热基层12与远红外增强涂料层13分别设置在发热层11两侧。
[0021]具体的,发热层11由半导体制热材料、碳基材料和导电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得到。
[0022]远红外增强涂料层13由以氧化物为主体原料配制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涂覆于发热层11背离发热基层12的一侧成膜获得。
[0023]其中,氧化物为氧化锆、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具体的,远红外增强涂料通过丝印和线棒涂覆等方式,均匀的涂覆于发热层11背离发热基层12的一侧。
[0025]为了使发热层11产生的热量从电热膜100设置远红外增强涂层13的一侧传递出去,电热膜100还包括隔热层14,隔热层14设置在发热基层12背离发热层11的一侧。在远红外增强涂层13的作用下,使更多的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出去。
[0026]为了降低电热膜100泄漏电流的效果,减少大面积铺装跳闸现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层、发热基层及远红外增强涂料层;所述发热基层与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两侧;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由以氧化物为主体原料配制的远红外增强涂料涂覆于所述发热层背离所述发热基层的一侧成膜获得;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锆、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基层背离所述发热层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增强涂料层背离所述发热层一侧。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增强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
ꢀꢀꢀꢀꢀꢀꢀꢀꢀ
50

60份;水性聚氨酯乳液
ꢀꢀꢀꢀꢀꢀꢀꢀꢀꢀꢀꢀꢀ
30

35份;成膜助剂
ꢀꢀꢀꢀꢀꢀꢀꢀꢀꢀꢀꢀꢀꢀꢀꢀꢀꢀꢀ1‑
5份;流平剂
ꢀꢀꢀꢀꢀꢀꢀꢀꢀꢀꢀꢀꢀꢀꢀꢀꢀꢀꢀꢀꢀ2‑
5份;分散剂
ꢀꢀꢀꢀꢀꢀꢀꢀꢀꢀꢀꢀꢀꢀꢀꢀꢀꢀꢀꢀꢀ
0.5

1份;增稠剂
ꢀꢀꢀꢀꢀꢀꢀꢀꢀꢀꢀꢀꢀꢀꢀꢀꢀꢀꢀꢀꢀ1‑
5份;表面张力调节剂
ꢀꢀꢀꢀꢀꢀꢀꢀꢀꢀꢀꢀꢀ1‑
5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增强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氧化物的半成品为58重量份,所述水性聚氨酯乳液为30.6重量份,所述成膜助剂为4重量份,所述流平剂为2.6重量份,所述分散剂为0.8重量份,所述增稠剂为1.2重量份,所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为1.4重量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王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