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2589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及其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弹簧圈包括弹簧圈本体和纤维线,弹簧圈本体由弹簧丝螺旋加工成型后的弹簧体经缠绕而成,纤维线部分位于弹簧圈本体内,至少一端伸出弹簧圈的外表面;沿弹簧体缠绕方向,弹簧体内穿设有抗解旋丝,抗解旋丝一端与弹簧圈本体远端的固定端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纤维线直接缠绕于抗解旋丝上,完成纤维线的初步固定,然后通过弹簧体的弹性对纤维线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对纤维线进行打结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绑扎方式不仅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纤维线脱落和增加弹簧体外径的问题,而且纤维线的两侧均位于弹簧体外并进行打绺处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栓塞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栓塞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栓塞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栓塞手术,是通过释放系统将弹簧圈植入于血管中,进而阻塞或减缓外周血管系统中的血流流速的一种手术方法,而在弹簧圈上绑扎纤维线也成为了一种快速促成血栓的手段。
[0003]现有的纤维固定方法为将纤维线直接摁进弹簧圈的螺距缝隙内,靠弹簧圈本身的预紧力夹紧纤维,从而固定纤维线;但这种方式对纤维线的固定效果不佳,如果输送过程中纤维遇到阻力,有可能整体从缝隙中脱落,从而引发严重的远端栓塞等不良事件;另外一种方式是将纤维线摁进弹簧圈后,反过来将纤维打结,固定在弹簧丝上,增加纤维的固定强度,但此种方式使得弹簧丝在打结点处的外径增大,增加了输送的阻力,影响操作,而且操作难度很大,生产效率较低。
[0004]此外,现有的释放机构一般是两个释放部通过解脱线连接,解脱线需要穿过输送机构的输送管,并且在输送管上设有折断线,当需要进行弹簧圈的释放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折断输送管的折断线,然后抽拉解脱线解除两个释放部的嵌合连接,此种方式操作繁琐,而且需要对输送管做出较多结构改进,在抽拉解脱线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解脱失败、解脱线卡死、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及其系统,以全部或部分的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包括弹簧圈本体和纤维线,所述弹簧圈本体由弹簧丝螺旋加工成型后的弹簧体经缠绕而成,所述纤维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簧圈本体内,并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弹簧圈的外表面;沿所述弹簧体缠绕方向,所述弹簧体内穿设有抗解旋丝,所述抗解旋丝一端与所述弹簧圈本体远端的固定端头连接,所述纤维线通过以下方式固定于所述抗解旋丝:S1.在所述弹簧体缠绕成型为所述弹簧圈本体前拉直所述弹簧体,并将至少部分所述弹簧体拉伸至形变状态,拉伸后的所述弹簧体的弹簧丝形成多个绑扎空间;S2.将长度大于所述弹簧体拉直后长度的抗解旋丝穿设于所述弹簧体形成的通道内,并连接固定端头和所述抗解旋丝的一端;S3.将双股的所述纤维线的中部通过所述绑扎空间搭设于所述抗解旋丝上,并分别固定所述纤维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的第二侧;S4.将所述纤维线的两个端部分别向继续缠绕在所述抗解旋丝表面的方向拉紧,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的第一侧;S5.解除缠绕纤维线部分的弹簧丝形变,使得所述绑扎空间缩小至夹持所述抗解旋丝,此时,各所述纤维线均具有位于所述弹簧体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
弹簧体内的第三部分;S6.对固定和夹持后的所述纤维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打绺处理,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分割为多根纤维丝;S7.解除对所述纤维线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固定;S8.裁切多余的所述抗解旋丝。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纤维线直接缠绕于抗解旋丝上,完成纤维线的初步固定,然后通过弹簧体的弹性对纤维线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对纤维线进行打结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绑扎方式不仅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纤维线脱落和增加弹簧体外径的问题,而且纤维线的两侧均位于弹簧体外并进行打绺处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栓塞治疗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纤维线为双股闭环式结构。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纤维线设计为闭环式双股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纤维线在打绺后的纤维丝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栓塞治疗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头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抗解旋丝包括加强芯和敷设于所述加强芯表面的形状记忆合金层,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分别与所述固定端头和所述加强芯导热连接;在第一温度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处于第一形变状态,所述抗解旋丝呈直线型,在第二温度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所述抗解旋丝形成多个弯曲段,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之间绑扎有至少一根所述纤维线,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圈在室内等较低温度下抗解旋丝呈直线型,当弹簧圈释放进入血液后,温度升高,形状记忆合金层产生形变,使得弹簧圈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弯曲程度进行形变,进一步提高抗解旋效果。
[0012]进一步的,沿所述抗解旋丝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合金段,所述纤维线绑扎于相邻两个所述合金段之间的所述加强芯上。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形状记忆合金层设计为间断式,使得两侧的合金段能够对纤维线进行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纤维线出现窜动,而且也防止形状记忆合金层形变过程中对纤维线造成扰动影响。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系统,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导管机构、输送机构和释放机构,至少部分所述输送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和所述介入栓塞用弹簧圈所述位于所述导管机构内,所述输送机构的远端与所述栓塞用弹簧圈通过所述释放机构相连接;其中,所述释放机构被配置为:操作所述输送机构的近端所述释放机构动作,所述介入栓塞用弹簧圈脱离所述输送机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弹簧圈上纤维线的绑扎结构做出改进,纤维线直接缠绕于抗解旋丝上,然后通过弹簧体的弹性对纤维线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对纤维线进行打结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绑扎方式不仅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纤维线脱落和增加弹簧体外径的问题,而且纤维线的两侧均位于弹簧体外并进行打绺处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栓塞治疗效果。
[0016]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导管机构内的解脱套、第一解脱件和第二解脱件,所述介入栓塞用弹簧圈、所述第一解脱件和所述第二解脱件均位于所述解脱套内;所述解脱套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导管机构的外径尺寸,所述解脱套外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导管机构远端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解脱套的内壁设有第一解脱部;所述第一解脱件与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并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解脱件与所述介入栓塞用
弹簧圈相连接,并设有第一插槽,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插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解脱件与所述第二解脱件具有预设间隔,所述预设间隔内设有第二解脱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二解脱部与所述第一解脱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解脱件和所述第二解脱件相连接,沿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折断点位;所述输送机构带动所述释放机构和所述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在所述导管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解脱套的移动,所述输送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解脱件、所述第二解脱件和所述介入栓塞用弹簧圈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解脱部带动所述第二解脱部动作折断所述连接件。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弹簧圈的释放机构的结构做出改进,只需要操作输送机构就能够利用第二解脱部这段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包括弹簧圈本体(100)和纤维线(200),所述弹簧圈本体(100)由弹簧丝螺旋加工成型后的弹簧体(110)经缠绕而成,所述纤维线(2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簧圈本体(100)内,并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弹簧圈本体(100)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弹簧体(110)缠绕方向,所述弹簧体(110)内穿设有抗解旋丝(300),所述抗解旋丝(300)一端与所述弹簧圈本体(100)远端的固定端头(120)连接,所述纤维线(200)通过以下步骤固定于所述抗解旋丝(300):S1.在所述弹簧体(110)缠绕成型为所述弹簧圈本体(100)前拉直所述弹簧体(110),并将至少部分所述弹簧体(110)拉伸至形变状态,拉伸后的所述弹簧体(110)的弹簧丝形成多个绑扎空间;S2.将长度大于所述弹簧体(110)拉直后长度的抗解旋丝(300)穿设于所述弹簧体(110)形成的通道内,并连接固定端头(120)和所述抗解旋丝(300)的一端;S3.将双股的所述纤维线(200)的中部通过所述绑扎空间搭设于所述抗解旋丝(300)上,并分别固定所述纤维线(20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3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300)的第二侧;S4.将所述纤维线(200)的两个端部分别向继续缠绕在所述抗解旋丝(300)表面的方向拉紧,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30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抗解旋丝(300)的第一侧;S5.解除缠绕纤维线(200)部分的弹簧丝形变,使得所述绑扎空间缩小至夹持所述抗解旋丝(300),此时,各所述纤维线(200)均具有位于所述弹簧体(110)两侧的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以及位于所述弹簧体(110)内的第三部分;S6.对固定和夹持后的所述纤维线(200)的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进行打绺处理,将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均分割为多根纤维丝;S7.解除对所述纤维线(200)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固定;S8.裁切多余的所述抗解旋丝(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线(200)为双股闭环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头(120)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抗解旋丝(300)包括加强芯(310)和敷设于所述加强芯(310)表面的形状记忆合金层(320),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320)分别与所述固定端头(120)和所述加强芯(310)导热连接;在第一温度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320)处于第一形变状态,所述抗解旋丝(300)呈直线型,在第二温度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320)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所述抗解旋丝(300)形成多个弯曲段,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之间绑扎有至少一根所述纤维线(200),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抗解旋丝(3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3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合金段,所述纤维线(200)绑扎于相邻两个所述合金段之间的所述加强芯(310)上。5.一种介入栓塞用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栓塞用弹簧圈、导管机构(400)、输送机构(500)和释放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泽代欢于南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