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94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壳,外壳连接有注射器外套,外壳内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器外套配合的密封胶塞;外壳内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分别与传动齿轮配合的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和抽吸齿轮驱动组件;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包括输送扳机以及浮动布置的第二输送齿轮;按压输送扳机能够驱动第二输送齿轮在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偏移,使得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输送扳机复位后,则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分别执行医用液体的输送和抽吸,而且传动可靠,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521298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静脉的系统,包括分配器枪、注射管、接合器以及导管,分配器枪包括控件、保持分段以及分配器柱塞,当接合器的远端处的槽与注射管的注射管凸缘配合时,控件的制动使得分配器柱塞在中央管腔中向远侧推进注射管柱塞,实现输送动作。分配器枪包括扳机和弹簧机构,弹簧机构还包括弹簧爪,在按压扳机时,弹簧爪被调节以允许柱塞的一个或多个齿向前移动而通过接合器并挤压注射管以分配胶或粘合剂。
[0003]但是,上述专利中的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1、弹簧爪的应用存在失效的风险,导致按压扳机后无法实现输送;2、输送的粘合剂不仅存在与目标区域,而且分布在如穿刺处等部位,导致这些部位存在不期望的闭合、炎症、溃烂等现象,这是由于在导管撤管时导管端部还残留部分粘合剂,回撤过程中这些粘合剂被黏附在穿刺处。
[0004]而上述第2个问题,是因为上述专利中的系统按压扳机只能执行输送动作,而不具备按压抽吸功能。如果直接拉动柱塞来进行抽吸,则很难控制抽吸量,容易造成抽吸过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其可以分别执行医用液体的输送和抽吸,而且传动可靠,稳定性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连接有注射器外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器外套配合的密封胶塞;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配合的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和抽吸齿轮驱动组件;所述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包括输送扳机以及浮动布置的第二输送齿轮;按压所述输送扳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输送齿轮在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偏移,使得所述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所述输送扳机复位后,则所述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所述抽吸齿轮驱动组件包括抽吸扳机以及浮动布置的第二抽吸齿轮;按压所述抽吸扳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抽吸齿轮在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偏移,使得所述第二抽吸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所述抽吸扳机复位后,则所述第二抽吸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连接有第二输送齿轮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轴配合的输送弧槽;按压所述输送扳机,则第二输送齿轮围绕第二输送齿轮
进行自转,同时第二输送齿轮轴在输送弧槽内移动,使得第二输送齿轮进行公转偏移。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轴与输送弧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接于输送扳机与第二输送齿轮之间的第一输送齿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齿轮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输送内齿和第一输送外齿,所述第二输送齿轮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二输送内齿和第二输送外齿,所述输送扳机上设置有输送扳机齿轮部;所述输送扳机齿轮部与第一输送内齿啮合,所述第一输送外齿与第二输送内齿啮合,所述第二输送外齿与传动齿轮配合。
[0011]进一步地,按压输送扳机时,所述输送扳机齿轮部与第一输送内齿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外齿与第二输送内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外齿与传动齿轮之间均为减速传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与齿条啮合的传动内齿,所述传动内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外齿和第二传动外齿;所述第一传动外齿与第二输送齿轮配合,所述第二传动外齿与第二抽吸齿轮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扳机与抽吸扳机分别连接有弹性复位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抽吸齿轮连接有第二抽吸齿轮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抽吸齿轮轴配合的抽吸弧槽;按压所述抽吸扳机,则第二抽吸齿轮围绕第二抽吸齿轮轴进行自转,同时第二抽吸齿轮轴在抽吸弧槽内移动,使得第二抽吸齿轮进行公转偏移。
[0015]进一步地,所述齿条上远离所述密封胶塞的一端穿出于外壳,并且设置有握持段。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输送齿轮组和抽吸齿轮组,可以分别执行医用液体的输送和抽吸,而不需要对系统进行拆分,而且齿与齿的配合传动,有利于提高传动的可靠性,降低输送系统失效的风险;2、第二输送齿轮和第二抽吸齿轮均采用浮动布置,可以分别执行单向传动,避免干涉;3、当输送扳机和抽吸扳机未被按压时,传动齿轮与第二输送齿轮和第二抽吸齿轮均处于分离状态,传动齿轮仅与齿条啮合,则可以通过向远端推动齿条来完成输送动作,或者向近端拉动齿条来完成抽吸动作,从而提高输送系统操作的便捷性;4、每次按压输送扳机或者抽吸扳机时,齿条的位移值时固定的,从而能够实现定量输送或者抽吸的目的;5、结构简单,方便组装,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图6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图7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为实施例中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七。
[0018]图中:1、外壳;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卡槽;14、第三通孔;15、导向卡槽;16、输送弧槽;17、抽吸弧槽;2、注射器外套;21、尾翼;22、鲁尔接头;31、密封胶塞;32、推杆;33、齿条;34、握持段;35、导向板;4、传动齿轮;41、传动内齿;42、第一传动外齿;43、第二传动外齿;44、传动齿轮轴;51、第一输送齿轮;511、第一输送内齿;512、第一输送外齿;513、第一输送齿轮轴;52、第二输送齿轮;521、第二输送内齿;522、第二输送外齿;523、第二输送齿轮轴;53、输送扳机;531、输送扳机齿轮部;532、输送扳机轴;533、拉伸弹簧;61、第一抽吸齿轮;611、第一抽吸内齿;612、第一抽吸外齿;613、第一抽吸齿轮轴;62、第二抽吸齿轮;621、第二抽吸内齿;622、第二抽吸外齿;623、第二抽吸齿轮轴;63、抽吸扳机;631、抽吸扳机齿轮部;632、抽吸扳机轴;633、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1]实施例: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参照图1至图8,其包括外壳1,外壳1连接有注射器外套2,外壳1内设置有齿条33,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连接有注射器外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器外套配合的密封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配合的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和抽吸齿轮驱动组件;所述输送齿轮驱动组件包括输送扳机以及浮动布置的第二输送齿轮;按压所述输送扳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输送齿轮在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偏移,使得所述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所述输送扳机复位后,则所述第二输送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所述抽吸齿轮驱动组件包括抽吸扳机以及浮动布置的第二抽吸齿轮;按压所述抽吸扳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抽吸齿轮在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偏移,使得所述第二抽吸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所述抽吸扳机复位后,则所述第二抽吸齿轮与传动齿轮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连接有第二输送齿轮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轴配合的输送弧槽;按压所述输送扳机,则第二输送齿轮围绕第二输送齿轮轴进行自转,同时第二输送齿轮轴在输送弧槽内移动,使得第二输送齿轮进行公转偏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齿轮轴与输送弧槽之间为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式医用液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接于输送扳机与第二输送齿轮之间的第一输送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悉煜孙燕华汤鑫龙王东进孙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心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