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35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选用的螺旋槽加工代码;步骤二,程序的编制;步骤三,加工刀具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四,运行程序;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由于在数控车床加工指令中只有螺纹加工指令才能确定起刀点与退刀点的固定位置,因此确定使用G33螺纹加工指令定位(西门子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3,广数、KND、FANUC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2),G1直线插补指令加工代码来完成加工螺旋槽的方案,即通过使用端面螺纹加工的方法来确定G1直线插补指令的刀起点;该发明专利技术,在生产钢丝绳卷筒,具有规范的生产步骤,同时可针对不同数控系统对加工数控程序进行修改,有利于顺利的完成对钢丝绳卷筒的加工生产,进而降低了钢丝绳卷筒的生产误差,降低了钢丝绳卷筒的返工率,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
,具体为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丝绳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将钢丝绳缠绕在钢丝绳卷筒,通过钢丝绳卷筒的旋转收放钢丝绳,用于天车、吊车、卷扬机等起重设备。但现有的钢丝绳卷筒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方法,因此,不利于规范的对钢丝绳卷筒进行生产,易导致生产的钢丝绳卷筒具有不同的误差,从而发生安装后易出现传动误差的现象,而且工人生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仅增加了生产费用,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选用的螺旋槽加工代码;步骤二,程序的编制;步骤三,加工刀具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四,运行程序;
[0005]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由于在数控车床加工指令中只有螺纹加工指令才能确定起刀点与退刀点的固定位置,因此确定G33螺纹加工指令定位(西门子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3,广数、KND、FANUC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2),使用G1直线插补指令加工代码来完成加工螺旋槽的方案,即通过使用端面螺纹加工的方法来确定G1直线插补指令的刀起点;
[0006]其中上述步骤二中,通过采用B类宏程序来编写加工程序;
[0007]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加工刀具采用高速钢刨刀,刃磨成与工件螺旋槽对应的圆弧成型刀;且采取反切刀相同的切削方法进行应用;
[0008]其中上述步骤四中,运行程序,完成对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根据生产零件的形状,选择是否在加工指令代码后添加角度旋转定位指令来确定定位角度,角度旋转定位指令的添加是否用来保证刀具准确切入到工件特定起刀点上。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控制代码具有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对程序进行相对应的修改使控制机床进行正常生产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选用的刀体材料为45#钢,刀片材料为W18Cr4V。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切刀相同的切削方法是将工件反转,车刀刀片朝下装夹在刀架上,刀尖与工件中心等高于工件中心。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切削时作用在工件上的切削力与工件重力方向一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在生产钢丝绳卷筒,具有规范的
生产步骤,同时利用B类宏程序来编写的加工程序对不同的加工数控系统进行修改,有利于顺利的完成对钢丝绳卷筒的生产,进而降低了钢丝绳卷筒的生产误差,降低了钢丝绳卷筒的返工率,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规范的生产步骤,有利于人员的培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工零件的尺寸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具轨迹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具参数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具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选用的螺旋槽加工代码;步骤二,程序的编制;步骤三,加工刀具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四,运行程序;
[0022]其中上述步骤一中,首先需要生产的零件尺寸为两端轮沿直径1200mm,厚45mm;中间螺旋槽部位公称直径1035mm、槽底直径1011mm、槽圆弧半径19.5mm、螺距42mm、螺旋槽为左右对称双旋向螺纹,单侧螺纹要求缠绕钢丝绳5圈,螺纹有效使用长度大于250mm,卷筒两端各铸造有一个穿钢丝绳及卡块的长锥孔,零件尺寸图如图1;由于在数控车床加工指令中只有螺纹加工指令才能确定起刀点与退刀点的固定位置,因此确定使用G33螺纹加工指令定位(西门子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3,广数、KND、FANUC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2),G1直线插补指令加工代码来完成加工螺旋槽的方案,即通过使用端面螺纹加工的方法来确定G1直线插补指令的刀起点,并根据该钢丝绳卷筒图纸要求,刀具的起刀点必须落在铸造成型的椭圆锥孔内,所以我们还要在螺纹加工指令后面加上一个角度旋转定位指令,来确定定位角度,同时该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刀具轨迹示意图如图2;
[0023]其中上述步骤二中,通过采用B类宏程序来编写加工程序,同时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控制代码具有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对程序进行相对应的修改使控制机床进行正常生产操作,现有技术生产数控程序解析如下表:
[0024][0025][0026][0027][0028][0029]以上两个数控程序分别用来加工卷筒右旋及左旋螺旋槽;现以右旋螺纹加工程序为例加以说明;程序中第N110语句是用来控制每刀切入深度增加0.05mm;N120程序段G33X=(1035

22
×
R1)I42SF=0;其中G33是螺纹加工指令,X=(1035
‑2×
R1)是控制端面螺纹切入终点用来控制卷筒螺纹切入深度,字母I及数字42是指端面螺纹螺距为42mm,SF=0是用来控制切入点角度位置,取值在0~360度之间对刀时通过改变SF后面的数值,使刀具切入点控制在锥孔位置;使用G33指令进行端面螺纹走刀最主要的目地是为了解决螺纹加工指令在螺纹起刀点停顿,等待走刀信号问题,使刀具在切入工件前找到起刀点,达到连续运动的目的,防止刀具停顿划伤工件表面;机床在执行此条程序时刀具以每转42mm速度切入工件,由于螺纹深度只有12mm,所以可以保证在2/7圈内达到螺纹底径;右旋螺纹程序第N130程序段中G1Z=(

400

R1)F42用来控制螺纹收屋位置;最初编制程序时只是简单的输入G1Z=

400F42来控制螺纹终点,结果发现到达螺纹退刀点时由于深度的变化退刀收尾距离逐渐延长,为了控制退刀点位置,把该指令修改为G1Z=(

400

R1)F42螺纹加工时每加工一
刀,退刀点位置提前一个步进距离退刀,用来控制退刀位置不会被螺纹深度的增大而延长,保证了退刀点平滑过渡;须要注意左旋螺纹退刀方向与右旋螺纹相反,左旋螺纹第N120程序段要修改为G1Z=(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丝绳卷筒的数控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选用的螺旋槽加工代码;步骤二,程序的编制;步骤三,加工刀具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四,运行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由于在数控车床加工指令中只有螺纹加工指令才能确定起刀点与退刀点的固定位置,因此确定使用G33螺纹加工指令定位(西门子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3,广数、KND、FANUC系统螺纹加工指令为G32),G1直线插补指令加工代码来完成加工螺旋槽的方案,即通过使用端面螺纹加工的方法来确定G1直线插补指令的刀起点,并且根据生产零件的形状,选择是否在加工指令代码后添加角度旋转定位指令来确定定位角度,角度旋转定位指令的添加是否用来保证刀具准确切入到工件特定起刀点上;其中上述步骤二中,通过采用B类宏程序来编写加工程序,同时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控制代码具有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对程序进行相对应的修改使控制机床进行正常生产操作;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加工刀具采用高速钢刨刀,刃磨成与工件螺旋槽对应的圆弧成型刀;选用的刀体材料为45#钢,刀片材料为W18Cr4V;且采取反切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毅于洪壮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钢铁集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