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116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挤压箱,其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平行,第二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淤泥入口,挤压箱的底部倾斜,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贯穿第三侧壁的底部;整个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的上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位于开口上方的部分的内部中空;压板,其设置在挤压箱内;两个围挡,其分别与整个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上部分围成两个封闭腔体,两个围挡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污水出口;挡板,其顶部穿过第三侧壁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三侧壁的下部分的中空结构内;动力装置,其设置在中空结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整个挤压过程中只需要用挡板封住开口,因而能避免支撑部件损坏。撑部件损坏。撑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内的淤泥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质,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对河道的运输和排涝功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淤作业。
[0003]在河道中采用清淤设备清理出来的淤泥含水量较高,不方便运输和晾晒,因此需要先将淤泥进行初步脱水。
[0004]现有的淤泥脱水处理装置存在着在对淤泥进行挤压时,需要在过滤板的底部设置支撑部件,整个挤压过程中支撑部件都受到较大的压力,导致支撑部件易损坏的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2020842281.6的污水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在整个挤压过程中需要第二液压缸支撑过滤板,待过滤结束后,第二液压缸活塞杆才回缩带动过滤板向下转动,使过滤板上的泥沙从淤泥出口流出,整个挤压过程中第二液压缸都受到较大的压力,导致第二液压缸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河道淤泥处理装置,挤压箱的底部倾斜,在整个挤压过程中不需要支撑部件支撑挤压箱的底部,只需要用挡板封住开口,因而能避免支撑部件损坏。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
[0007]挤压箱,其内部中空,挤压箱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挤压箱的竖直投影为方形,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平行,第二侧壁或第四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淤泥入口,挤压箱的底部从第一侧壁所在的一端向着第三侧壁所在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贯穿第三侧壁的底部;整个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的上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位于开口上方的部分的内部中空;
[0008]压板,其水平设置在挤压箱内,且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当压板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时,淤泥入口位于压板的下方;
[0009]两个围挡,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各对应一个围挡,两个围挡分别与整个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上部分围成两个封闭腔体,两个围挡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污水出口;
[0010]挡板,其竖直设置,挡板的顶部穿过第三侧壁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三侧壁的下部分的中空结构内;
[0011]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内,且能带动挡板向下移动至封住所述开口或向上移动至打开所述开口。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侧壁的上部分与第一侧壁的尺
寸相同。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开口的两端延伸至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处。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开口为方形。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0016]多根支撑杆,各根支撑杆均为L形,各根支撑杆的一端均和与第三侧壁对应的围挡的底部固定连接,当挡板向下移动至封住所述开口时,各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和挡板相抵。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两个封闭腔体均为长方体形。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挤压箱的底部靠近第三侧壁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孔;
[0019]所述河道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
[0020]收集箱,其为顶部敞开的半包围结构,收集箱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污水出口;
[0021]隔板,其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且将收集箱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二污水出口与第一容纳室连通,各个第二出水孔均位于第一容纳室的上方,挤压箱的底部与围成第一容纳室的侧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当挡板向上移动至打开所述开口时,挡板上的淤泥能落至第二容纳室中。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多根支撑杆由第二侧壁所在的一侧向着第四侧壁所在的一侧呈一字形排列。
[0023]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的挤压箱的底部倾斜,在整个挤压过程中不需要支撑部件支撑挤压箱的底部,只需要用挡板封住开口,因而能避免支撑部件损坏。
[0025]本技术通过设置多根支撑杆,能在整个挤压过程对挡板进行支撑,进而避免挡板变形或损坏。
[0026]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
[0031]挤压箱1,其内部中空,挤压箱1包括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第三侧壁102和第四侧壁,四个侧壁均竖直设置,挤压箱1的竖直投影为方形,第一侧壁101和第三侧壁102平行,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平行,第二侧壁或第四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淤泥入口,挤压箱1的底部从第一侧壁101所在的一端向着第三侧壁102所在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第三侧壁102的下部分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贯穿第三侧壁102的底部;整个第一侧壁101,以及第三侧壁102的上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第三侧壁102的下部分上位于开口上方的部分的内部中空;
[0032]压板2,其水平设置在挤压箱1内,且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当压板2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时,淤泥入口位于压板2的下方;
[0033]两个围挡3,第一侧壁101和第三侧壁102各对应一个围挡3,两个围挡3分别与整个第一侧壁101和第三侧壁102的上部分围成两个封闭腔体,两个围挡3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污水出口301;
[0034]挡板4,其竖直设置,挡板4的顶部穿过第三侧壁102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三侧壁102的下部分的中空结构内;
[0035]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内,且能带动挡板4向下移动至封住所述开口或向上移动至打开所述开口。
[0036]本方案提供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动力装置带动挡板4向下移动至封住开口,之后将含水量较高的淤泥通过淤泥入口导入挤压箱1内,通过压板2进行挤压,污水通过两个第一污水出口301排出,挤压结束后,动力装置带动挡板4向上移动至打开开口,淤泥沿挤压箱1的底部的斜面向下,通过开口出来,并进行收集。
[003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箱,其内部中空,挤压箱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挤压箱的竖直投影为方形,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平行,第二侧壁或第四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淤泥入口,挤压箱的底部从第一侧壁所在的一端向着第三侧壁所在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贯穿第三侧壁的底部;整个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的上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第三侧壁的下部分上位于开口上方的部分的内部中空;压板,其水平设置在挤压箱内,且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当压板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时,淤泥入口位于压板的下方;两个围挡,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各对应一个围挡,两个围挡分别与整个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上部分围成两个封闭腔体,两个围挡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污水出口;挡板,其竖直设置,挡板的顶部穿过第三侧壁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三侧壁的下部分的中空结构内;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内,且能带动挡板向下移动至封住所述开口或向上移动至打开所述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上部分与第一侧壁的尺寸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欣荣张保华贾荣米瑾洋董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