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64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具体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工艺加工出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光源利用率高,使得发电效率更高,同时可有效保证发光焊带的剥离强度,进而加强放光焊带的稳定性;可对电池片进行分选;可将电池片焊接串联,形成电池串;可将胶粘剂固化在预处理焊带上,通过胶粘剂在焊带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棱镜结构,然后制成金属铝层,形成反光焊带,反光焊带以光源补偿和光源最大化利用为方向,改变了现有太阳能发电光源补偿问题,合理充分最大化利用光源,从而增大太阳能发电电池片光照强度和面积,减少受外部光源限制而带来的转换效率损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市场主流的硅片尺寸有3种,包括166mm、182mm、210mm。成本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从转换效率、单GW设备投资额、产品良率、量产数据,大硅片的优势是明确的。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是采用汇流条进行连接的,包括增加的飞线。也就是说,利用汇流条将受光线照射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连接起来形成串联的电路,电池片的正面是受光线照射的区域,由于飞线的存在使整个版型有大量的留白,因此导致了受光面积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利用照射在汇流条区域中的光线将焊带设计为相对于入射光具有一定角度的结构,光线入射到汇流条区域会以一定角度反射到组件玻璃与空气界面。玻璃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在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其中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因此,玻璃为相对光密介质,空气为相对光疏介质。而反光汇流条在汇流条表面制备一定的反光结构,通过表面结构的定向反光作用,把入射到汇流条表面的光线反射到玻璃和空气界面,再通过光线在玻璃和空气界面的全反射,把入射光线反射到旁边的电池片表面从而产生额外光生电流,这样就实现了入射光线的再利用。
[0003]现有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中的反光汇流条两面均为平整结构,从而使得反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
[0005]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具体加工步骤如下:
[0006]步骤一:电池片分选:分选外观合格的电池片,将颜色一致、效率相同的电池片分为一块组件所需的数量;
[0007]步骤二:焊接:将焊带与电池片表面的主栅线焊接使电池片串联,形成电池串;
[0008]步骤三:对电池串上的焊带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焊带;
[0009]步骤四:将胶粘剂固化至电池串正面的预处理焊带上,辊压,形成凸凹不平的结构;将气态且具有反光功能的金属固化至固态的胶粘剂上,形成反光焊带;
[0010]步骤五:将若干带有反光焊带的电池串电气连接,形成电池串单元;
[0011]步骤六:层叠、装框、安装接线盒、测试、包装,得到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
[0012]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辊压在胶粘剂表面形成棱镜结构;在步骤四中,胶粘剂的涂胶量为6~8g/m2、固化时间为4~5d;使用真空泵对真空蒸镀机进行抽真空操作,然后将铝材加热至1250℃~1350℃,使气态铝微粒在胶粘剂的表面沉积,再经过冷却形成一层连续而光亮的金属铝层,得到反光焊带;在步骤六中,按顺序铺设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
后,流入下道工序层压;将层压好的组件用边框组装起来;
[0013]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采用电解液对焊带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电解液按照重量百分比为:0.9~1.1%的硫酸钠、0.16~0.24%的氢氧化钠,其余为去离子水;微弧氧化处理参数:恒定电流密度0.15~0.19A/cm2,频率:500~540Hz,占空比:48~52%,处理时间:2~4min;
[0014]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电解液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0%的硫酸钠、0.20%的氢氧化钠,其余为去离子水;微弧氧化处理参数:恒定电流密度0.17A/cm2,频率:520Hz,占空比:50%,处理时间:3min;
[0015]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所述胶粘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2~38%的甲苯二异氰酸酯、5.6~6.6%的2,2

二羟甲基丙酸、3.6~4.6%的1,4-丁二醇、2.4~3.4%的三羟甲基丙烷、0.9~1.1%的环氧树脂、0.08~0.12%的聚酰胺树脂、0.6~1.0%的硅烷偶联剂、1.4~1.6%的磺酸盐扩链剂、0.6~1.0%的聚乳酸、8.3~8.9%的二氯甲烷、0.4~0.8%的纳米氧化锌,其余为聚醚二元醇;所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甲苯二异氰酸酯、2,2

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硅烷偶联剂、磺酸盐扩链剂、聚乳酸、二氯甲烷、纳米氧化锌、聚醚二元醇;
[0017]S2:将步骤S1中的聚乳酸加入到二氯甲烷中,搅拌处理50~60分钟,再加入步骤S1中的纳米氧化锌,搅拌处理10~14小时,得到混合料A;
[0018]S3:将步骤S1中的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进行共混搅拌处理30~40分钟;再加入2,2

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硅烷偶联剂、磺酸盐扩链剂,进行共混超声处理50~60分钟,得到混合料B;
[0019]S4:将步骤S1中的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和步骤S2中的混合料A加入到混合料B中,共混超声处理30~40分钟,得到胶粘剂。
[0020]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

550、KH

560、KH

570中的一种;所述聚醚二元醇为PEG2000、PEG3000、PEG4000中一种或多种复配制成。
[0021]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2%的甲苯二异氰酸酯、5.6%的2,2

二羟甲基丙酸、3.6%的1,4-丁二醇、2.4%的三羟甲基丙烷、0.9%的环氧树脂、0.08%的聚酰胺树脂、0.6%的硅烷偶联剂、1.4%的磺酸盐扩链剂、0.6%的聚乳酸、8.3%的二氯甲烷、0.4%的纳米氧化锌,其余为聚醚二元醇。
[0022]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6.1%的2,2

二羟甲基丙酸、4.1%的1,4-丁二醇、2.9%的三羟甲基丙烷、1.0%的环氧树脂、0.10%的聚酰胺树脂、0.8%的硅烷偶联剂、1.5%的磺酸盐扩链剂、0.8%的聚乳酸、8.6%的二氯甲烷、0.6%的纳米氧化锌,其余为聚醚二元醇。
[0023]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搅拌转速为600~800r/min;在步骤S3中,搅拌转速为120~180r/min,超声频率为1.5~1.7MHz,超声功率为400~500W;在步骤S4中,超声频率为40~60KHz,超声功率为900~1000W。
[0024]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搅拌转速为700r/min;在步骤S3中,搅拌转速为150r/min,超声频率为1.6MHz,超声功率为450W;在步骤S4中,超声频率为50KHz,超声功率为950W。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6]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加工出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光源利用率高,使得发电效率更高,同时可有效保证发光焊带的剥离强度,进而加强放光焊带的稳定性;在步骤一中,对电池片进行分选处理,可有效保证电池片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进而保证后续串式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在步骤二中,将焊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步骤如下:步骤一:电池片分选:分选外观合格的电池片,将颜色一致、效率相同的电池片分为一块组件所需的数量;步骤二:焊接:将焊带与电池片表面的主栅线焊接使电池片串联,形成电池串;步骤三:对电池串上的焊带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焊带;步骤四:将胶粘剂固化至电池串正面的预处理焊带上,辊压,形成凸凹不平的结构;将气态且具有反光功能的金属固化至固态的胶粘剂上,形成反光焊带;步骤五:将若干带有反光焊带的电池串电气连接,形成电池串单元;步骤六:层叠、装框、安装接线盒、测试、包装,得到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辊压在胶粘剂表面形成棱镜结构;在步骤四中,胶粘剂的涂胶量为6~8g/m2、固化时间为4~5d;使用真空泵对真空蒸镀机进行抽真空操作,然后将铝材加热至1250℃~1350℃,使气态铝微粒在胶粘剂的表面沉积,再经过冷却形成一层连续而光亮的金属铝层,得到反光焊带;在步骤六中,按顺序铺设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后,流入下道工序层压;将层压好的组件用边框组装起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采用电解液对焊带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电解液按照重量百分比为:0.9~1.1%的硫酸钠、0.16~0.24%的氢氧化钠,其余为去离子水;微弧氧化处理参数:恒定电流密度0.15~0.19A/cm2,频率:500~540Hz,占空比:48~52%,处理时间:2~4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电解液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0%的硫酸钠、0.20%的氢氧化钠,其余为去离子水;微弧氧化处理参数:恒定电流密度0.17A/cm2,频率:520Hz,占空比:50%,处理时间:3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硅片串式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胶粘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2~38%的甲苯二异氰酸酯、5.6~6.6%的2,2

二羟甲基丙酸、3.6~4.6%的1,4-丁二醇、2.4~3.4%的三羟甲基丙烷、0.9~1.1%的环氧树脂、0.08~0.12%的聚酰胺树脂、0.6~1.0%的硅烷偶联剂、1.4~1.6%的磺酸盐扩链剂、0.6~1.0%的聚乳酸、8.3~8.9%的二氯甲烷、0.4~0.8%的纳米氧化锌,其余为聚醚二元醇;所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甲苯二异氰酸酯、2,2

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羟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东徐进李军成李成虎赵沁朱亚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