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158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且药液容易污染装置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开口朝下的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上方通过弹簧连接有连杆,连杆能带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内固定有触碰开关,底座与气缸之间设有输送带,输送带上设有多组固定单元,每组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同轴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内壳体前后两端与两个立柱固定,外壳体前后两端与内壳体铰接,无外力时外壳体与内壳体重叠,内壳体上方无遮挡,活塞与触碰开关接触后外壳体能翻转至内壳体上方,内壳体上方被封闭。壳体上方被封闭。壳体上方被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将药液灌装至安瓿瓶内并封口后,需要对安瓿瓶进行气密性检测,以避免瓶体在有裂缝或气孔的情况下有菌气体进入瓶内,导致药液失效甚至被污染的情况,目前已有对安瓿瓶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装置,如申请号为201910834678.2的专利技术创造,通过真空泵使检测部位产生负压,并通过柱塞的移动确定瓶体是否漏气,但此装置不仅结构复杂,并且在使用时若瓶体有气孔或裂痕,真空泵很容易导致瓶体破碎,而破碎的瓶渣则有可能随空气或药液被吸入抽气管内,造成堵塞或破坏,即使药液和瓶渣未被抽走,也会潵落到装置表面,不易清理,所以现阶段需要一种不易造成瓶体破碎,且容易清理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且药液容易污染装置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开口朝下的气缸,且气缸能相对底座上下移动,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上方通过弹簧连接有连杆,连杆能带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内固定有触碰开关;
[0005]底座与气缸之间设有输送带,输送带上设有多组固定单元,每组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同轴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内壳体前后两端与两个立柱固定,外壳体前后两端与内壳体铰接,无外力时外壳体与内壳体重叠,内壳体上方无遮挡,活塞与触碰开关接触后外壳体能翻转至内壳体上方,内壳体上方被封闭。
[0006]所述的底座后侧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上端通过连接块与气缸侧壁固定,从而实现气缸上下移动。
[0007]所述的气缸顶部开有通槽,连杆上端穿过通槽伸至气缸上方且固定有矩形框,气缸上方设有电机,电机转轴上固定有圆盘,圆盘前端固定有一个圆柱块,圆柱块始终位于矩形框内,电机带动圆盘转动时圆柱块相对矩形框前后移动,同时圆柱块带动矩形框和连杆上下移动,连杆再通过弹簧带动活塞上下移动。
[0008]所述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有使外壳体转至内壳体上方的力,外壳体与内壳体重叠时外壳体的下端设有凹槽,凹槽下方的输送带上开有盲孔,盲孔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盲孔上端设有挡圈,挡圈内径大于限位块上端直径且小于限位块下端直径,使得限位块无法脱离盲孔,限位块与盲孔底部之间设有压簧,外壳体与内壳体重叠时限位块上端在压簧作用下嵌入凹槽内,使得外壳体无法在扭簧作用下转动。
[0009]所述的底座上开有沉槽,沉槽内设有与触碰开关串联的电磁铁,所述的限位块的
材质为铁,当触碰开关与活塞接触时,电磁铁通电能将限位块向下吸引,限位块与凹槽脱离后,外壳体在扭簧作用下向上翻转至内壳体上方。
[0010]所述的内壳体与外壳体均由中部的弧形板和两端的半圆形侧壁组成,且外壳体的尺寸大于内壳体,使内壳体能位于外壳体内腔,外壳体的两个半圆形侧壁上均开有圆孔,内壳体的两个半圆形侧壁上均固定有短轴,两个短轴分别穿过外壳体上的两个圆孔与立柱固定。
[0011]所述的输送带上端面为橡胶材质,提高输送带与气缸之间的气密性。
[0012]本技术不仅能对安瓿瓶进行气密性检测,同时还能对整个瓶体进行裂痕检测,功能性强,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使用前的左视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左视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朝下的气缸2,且气缸2能相对底座1上下移动,气缸2内设有活塞3,活塞3上方通过弹簧连接有连杆4,连杆4能带动活塞3在气缸2内上下移动,活塞3上方的气缸2内固定有触碰开关5;
[0020]底座1与气缸2之间设有输送带6,输送带6上设有多组固定单元7,每组固定单元7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立柱8,两个立柱8之间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内壳体9和外壳体10,内壳体9与外壳体10同轴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内壳体9前后两端与两个立柱8固定,外壳体10前后两端与内壳体9铰接,无外力时外壳体10与内壳体9重叠,内壳体9上方无遮挡,活塞3与触碰开关5接触后外壳体10能翻转至内壳体9上方,内壳体9上方被封闭。
[0021]所述的底座1后侧固定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上端通过连接块与气缸2侧壁固定,从而实现气缸2上下移动。
[0022]所述的气缸2顶部开有通槽,连杆4上端穿过通槽伸至气缸2上方且固定有矩形框12,气缸2上方设有电机13,电机13转轴上固定有圆盘14,圆盘14前端固定有一个圆柱块15,圆柱块15始终位于矩形框12内,电机13带动圆盘14转动时圆柱块15相对矩形框12前后移动,同时圆柱块15带动矩形框12和连杆4上下移动,连杆4再通过弹簧带动活塞3上下移动。
[0023]所述的内壳体9与外壳体10之间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有使外壳体10转至内壳体9上方的力,外壳体10与内壳体9重叠时外壳体10的下端设有凹槽16,凹槽16下方的输送带6上开有盲孔,盲孔内设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盲孔上端设有挡圈,挡圈内径大于限位块17上端直径且小于限位块17下端直径,使得限位块17无法脱离盲孔,限位块17与盲孔底部之间设有压簧,外壳体10与内壳体9重叠时限位块17上端在压簧作用下嵌入凹槽16内,使得外壳体10无法在扭簧作用下转动。
[0024]所述的底座1上开有沉槽18,沉槽18内设有与触碰开关5串联的电磁铁19,所述的限位块17的材质为铁,当触碰开关5与活塞3接触时,电磁铁19通电能将限位块17向下吸引,限位块17与凹槽16脱离后,外壳体10在扭簧作用下向上翻转至内壳体9上方。
[0025]所述的内壳体9与外壳体10均由中部的弧形板和两端的半圆形侧壁组成,且外壳体10的尺寸大于内壳体9,使内壳体9能位于外壳体10内腔,外壳体10的两个半圆形侧壁上均开有圆孔,内壳体9的两个半圆形侧壁上均固定有短轴,两个短轴分别穿过外壳体10上的两个圆孔与立柱8固定。
[0026]所述的输送带6上端面为橡胶材质,提高输送带6与气缸2之间的气密性。
[0027]本技术在使用前,输送带6由步进电机13带动,并由上一道工序将安瓿瓶逐个放入输送带6上的内壳体9内,圆柱块15位于最低点;
[0028]使用时步进电机13转动将安瓿瓶依次运送至气缸2下方,并停滞一定时长,在步进电机13将某个安瓿瓶运送至气缸2下方后,由外部控制机构或人工手动启动液压缸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朝下的气缸(2),且气缸(2)能相对底座(1)上下移动,气缸(2)内设有活塞(3),活塞(3)上方通过弹簧连接有连杆(4),连杆(4)能带动活塞(3)在气缸(2)内上下移动,活塞(3)上方的气缸(2)内固定有触碰开关(5);底座(1)与气缸(2)之间设有输送带(6),输送带(6)上设有多组固定单元(7),每组固定单元(7)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立柱(8),两个立柱(8)之间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内壳体(9)和外壳体(10),内壳体(9)与外壳体(10)同轴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内壳体(9)前后两端与两个立柱(8)固定,外壳体(10)前后两端与内壳体(9)铰接,无外力时外壳体(10)与内壳体(9)重叠,内壳体(9)上方无遮挡,活塞(3)与触碰开关(5)接触后外壳体(10)能翻转至内壳体(9)上方,内壳体(9)上方被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后侧固定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上端通过连接块与气缸(2)侧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瓿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2)顶部开有通槽,连杆(4)上端穿过通槽伸至气缸(2)上方且固定有矩形框(12),气缸(2)上方设有电机(13),电机(13)转轴上固定有圆盘(14),圆盘(14)前端固定有一个圆柱块(15),圆柱块(15)始终位于矩形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昱婵秦令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和生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