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128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包括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内设置有高强度支管、高强度主管、多个刚性接头、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设置在高强度主管端部的第一管堵;其中高强度主管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刚性接头,每个刚性接头上均倾斜连接两个高强度支管,每两个相邻间隔的刚性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接头,高强度支管上设置有加强组件,本公开通过设置高强度排水管、刚性接头、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管堵,来实现解决了在渣场中排水时排水结构承载力低、不抗变形的弊端;可以满足50米以上任意不均匀堆高荷载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且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目前渣场底部排水系统大多采用两种方式:多列PCV排水管平行垂直于拦渣坝布置和大型单列混凝土主管配合多列软性透水盲管垂直于拦渣坝树枝状布置。上述两种方式,由于技术局限性和使用场所的重要性,基本上均未进行严格的计算分析研究,大多是以传统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布置设计。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计算分析研究,因此也就没有严格的可操作的生产、安装和检验验收的技术标准,所以安装施工和竣工验收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深埋在地下,无法进行运行过程的检测检验,对于可能产生的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无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定责,因此各方面均不重视。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111827154A的名称为高覆土弃渣场盖板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高覆土弃渣场盖板涵结构,所述盖板涵结构包括呈台阶式布设的基础底层和多个开口向下设置的U型单元涵结构,所述U型单元涵结构包括墙身和盖板,墙身下部与基础之间设置有连接钢筋,墙身上方预留有盖板槽,相邻墙身之间留有沉降缝,沉降缝内设置有填充材料,盖板上部设置有吊装钢筋,虽然上述提供了一种利用大断面充分满足排水需求,足够的承载力实现了高覆土,满足弃渣空间的需求的技术方案,但是依然没有得到高抗变形能力以及高承载力的适用于渣场的地下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原始山坡荒地和较为开阔的峡谷均为地表自然排水,在堆放大量弃渣后,会阻断原始地表排水系统,同时提高弃渣堆体的地下水水位,导致原始山体边坡失稳,在雨季季节,降雨充沛时出现山体滑坡,造成次生灾害发生,给下游居民人身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与损失。所以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和市政建设项目设计同时,进行弃渣场设计,弃渣场渣设计除了场地选择、拦渣坝设计、基底设计和顶部截流天沟设计之外,还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弃渣场底部排水系统的设计,弃渣场渣底排水系统设计,用于控制渣场地下水位上升,并及时排出自然降雨的渗透水,确保渣场基础稳定,降低渣场次生灾害发生。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高强度排水管、刚性接头、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管堵,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合理提供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较强抗变形能力的适用于渣场的排水结构的技术问题。
[0007]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包块系统本体,所述系统本体内设置有多个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支管、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主管、多个刚性接头、多个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设置在所述高强度主管端部的第一管堵;其中所述高强度主管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刚性接头,每个所述
刚性接头上均倾斜连接两个所述高强度支管,每两个相邻间隔的所述刚性接头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柔性接头,所述高强度支管上设置有加强组件。
[0008]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内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高强度支管上的第二柔性高承载接头。
[0009]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支管远离连接所述刚性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堵。
[0010]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支管内包括连接补偿环、土工布以及防护格栅板,所述土工布裹设在所述高强度支管外周,所述防护格栅板设置在所述土工布的外周;用于提供连接面的密封平面和连接抗拉能力的所述补偿环设置在所述高强度支管的端部。
[0011]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主管内包括连接补偿环、土工布以及防护格栅板,所述土工布裹设在高强度主管外周,所述防护格栅板设置在所述土工布的外周;用于提供连接面的密封平面和连接抗拉能力的所述补偿环设置在高强度主管的端部。
[001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支管以及所述高强度主管内部均设置有用于提高管体结构承载力的米字型加强筋。
[001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接头为PVC

U材料;所述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柔性高承载接头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乳化橡胶和聚丙烯;所述第二管堵以及所述第一管堵均采用PVC

U材料。
[001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堵以及第二管堵均采用内卡扣安装在对应的所述高强度主管以及所述高强度支管上。
[001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支管以及所述高强度主管断面形状均为上圆下方状。
[0016]本公开与目前公开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设置高强度排水管、刚性接头、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管堵,来实现解决了在渣场中排水时排水结构承载力低、不抗变形的弊端;可以满足50米以上任意不均匀堆高荷载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相同面积、相同排水系统布置情况下,其造价低于其它排水方式5.02%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
第一管堵;2

第二管堵;3

高强度支管;4

刚性接头;5

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6

高强度主管;7

第二柔性高承载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考说明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该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已经处于实际使用阶段,并且已经实际试运用到了凌云隧道工程中。
[0021]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本技术中出现
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包块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内设置有多个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支管3、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主管6,本公开中高强度排水管采取6000mm长度定尺生产,根据高承载柔性接头变形特性,系统每6米可以提供纵向30m拉伸和压缩变形量,接头处径向可以提供12mm变形量,能够满足弃渣场不均匀荷载导致的系统变形要求;系统本体内还设置有多个刚性接头4、多个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5以及设置在高强度主管6端部的第一管堵1;其中高强度主管6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刚性接头4,其中刚性接头4可以为各种角度,例如30
°
、60
°
等,可以将单一的第一、高强度主管连接为任意需要网格状、枝状排水系统。
[0024]每个刚性接头4上均倾斜连接两个高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块系统本体,所述系统本体内设置有多个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支管(3)、一体化挤塑成型的高强度主管(6)、多个刚性接头(4)、多个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5)以及设置在所述高强度主管(6)端部的第一管堵(1);其中所述高强度主管(6)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刚性接头(4),每个所述刚性接头(4)上均倾斜连接两个所述高强度支管(3),每两个相邻间隔的所述刚性接头(4)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柔性接头(5),所述高强度支管(3)上设置有加强组件和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内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高强度支管(3)上的第二柔性高承载接头(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支管(3)远离连接所述刚性接头(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堵(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支管(3)内包括连接补偿环、土工布以及防护格栅板,所述土工布裹设在所述高强度支管(3)外周,所述防护格栅板设置在所述土工布的外周;用于提供连接面的密封平面和连接抗拉能力的所述补偿环设置在所述高强度支管(3)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川冯韬刘贵应周定祥才广张万斌朱小兵汪伟松刘亦文曹林卫雷啸刘保林邓晓佳刘长毅旷文涛曾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蜀禹通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