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和基于其的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05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丙烯酸树脂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和基于其的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和基于其的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量子点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液晶显示设备(LCD)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将量子点制备成为量子点薄膜应用于背光显示可以有助于提升液晶显示设备的色彩效果。
[0003]传统的膜片厂商通过将量子点薄膜与棱镜增亮薄膜通过透明无溶剂型贴合胶平涂贴合在一起,达到高色域、高亮度的光学效果,然而蓝光在经过量子点膜后形成的光线没有经过扩散的发散效果,降低了显示器可视角度内的光线,造成量子点复合膜辉度较单张量子点膜和单棱镜膜搭配使用辉度较低,降低了量子点复合膜在显示产品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现有的用于将量子点薄膜和棱镜增亮薄膜连接的透明无溶剂型贴合胶不具备将蓝光进行充分发散的问题。
[0005]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丙烯酸树脂80

120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

10份;PMMA粒子0.1

5份;第一光引发剂1.5

2份;第二光引发剂0.1

0.3份。
[0006]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烯酸树脂由丙烯酸月桂酯和丙烯酰吗啉聚合而成。
>[0007]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45

1.49。
[0008]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PMMA粒子折射率1.39

1.43。
[0009]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PMMA粒子粒径为1

5μm。
[0010]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厚度为15

200μm。
[0011]在上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雾度为5%

95%。
[0012]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包括量子点膜、至少一层棱镜膜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所述棱镜膜通过所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贴合在所述量子点膜上。
[0013]在上述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背涂层。
[0014]在上述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棱镜膜包括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基材层的上表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量子点膜和棱镜膜通过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层贴合在一起,有效增加蓝光在通过量子点膜后的光线发散效果,提升可视角内的光学强度,从而提升产品辉度,增加量子点复合膜在显示产品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一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量子点膜1、背涂层11、第一阻隔膜12、量子点胶层13、红量子点131、绿量子点132、第二阻隔膜14;
[0021]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层2、PMMA粒子21;
[0022]棱镜膜3、基材层31、棱镜结构层32、次顶层棱镜膜301、顶层棱镜膜302;
[0023]丙烯酸树脂胶层4;
[0024]透明无溶剂型贴合胶层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见图1,高辉度量子点复合膜包括依次向上设置的量子点膜1、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层2和棱镜膜3,量子点膜1和棱镜膜3通过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层2贴合在一起。
[0029]量子点膜1包括背涂层11、第一阻隔膜12、量子点胶层13和第二阻隔膜14。其中,量子点胶层13包括红量子点131和绿量子点132;背涂层11由含有微粒子的涂布液涂布后固化而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隔膜12和第二阻隔膜14的厚度为100μm;背涂层11的雾度是15%,厚度5μm。
[0030]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层2由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组成,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由以下组成的原料制得:折射率为1.47的丙烯酸树脂100g;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8g;折射率为1.42的PMMA粒子21(粒径2μm)1.5g;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1.5g(第一光引发剂,下同)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0.2g(第二光引发剂,下同)。其中,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12的雾度为41%,厚度为20μm。
[0031]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12的制备方法如下:
[0032]①
将丙烯酸树脂100g、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8g、折射率为1.42的PMMA粒子21(粒径2μm)1.5g混合,将混合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
[0033]②
在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以排除氧气;
[0034]③
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加入1.5g第一光引发剂(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用紫外光照射反应釜中的混合液,使其在60℃反应2h;
[0035]④
继续加入0.2g第二光引发剂(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使其在80℃反应3h后,即可得到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
[0036]棱镜膜3包括基材层31和棱镜结构层32,棱镜结构层32设置在基材层31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31为100μm的PET;棱镜结构层32材质为丙烯酸树脂,棱镜结构层32的棱镜高度为15μm,棱角为90
°

[0037]实施例二:
[0038]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采用了折射率为1.41的PMMA粒子21(粒径3μm)2g,并将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的雾度为由41%更改为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丙烯酸树脂80

120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

10份;PMMA粒子0.1

5份;第一光引发剂1.5

2份;第二光引发剂0.1

0.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树脂由丙烯酸月桂酯和丙烯酰吗啉聚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45

1.4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粒子折射率1.39

1.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雾无溶剂型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粒子粒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鑫宁召何志兴何海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